訣曰:
二階誌行稱行階,一誌正行築道基。
修魂煉魄養魂氣,魂力綿長入正題。
此誌行初晉階,修魂煉魄乃是長養魂氣、築實道基的第二大境界。
所以,玄元妙訣又稱初晉階修魂煉魄之誌行境界為二煉魂氣。
行階共十級,積魂氣五十六縷,一縷魂氣含有五十六絲魂力。
所以,誌行的魂力種子,道基圓滿,則積魂力三千一百三十六絲。
隻此一煉魂力、二煉魂氣,便足足陪伴了白劍行六年的光陰。
……
……
尤記得,九年前。
穿越合魂的第二天,二月二。
夜夢中,他到了一處陌生的空間。
十萬大山,綿延三百萬裏;數千峰巒,其色如墨;雄峰峙天,洪波萬裏……
忽然,烏雲滾滾、傾天驟雨。
霎時,洪濤洶湧、雷聲震天。
久違的風雨雲雷是那樣地親切,仿佛一道神印落在了他的心田。
許久之後,風停雨住,紅霞漫天;群山新洗,生機盎然;萬頃碧波,綠意綿綿。
在那碧波之中,倒映出一輪皎潔的明月,而月影則化作一株七葉青蓮。
在天空中,一團飄蕩著的紫色雲氣,化作一縷清輝,注入青蓮之中。
刹時,青蓮吐蕊、光華綻放,蓮台上的一顆青色蓮子,青光熠熠,潛滋暗長。
在那夢醒之後,白劍行感覺心裏仿佛“梗”著一樣東西,一絲梗窒的感覺橫亙在心頭。
“這是什麼情況呢?”
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顯然,沒有人能夠。
從此,這個疑問一直縈繞白劍行的心頭。
他也就帶著這個疑問,孜孜以求地尋找著那絲異樣的感覺。
……
……
感覺就是感官的直覺,它是形成認識的源頭。
來源於眼耳鼻舌身的五種感覺稱為“五覺”,又稱為五識、前五識。
它們經過深層次的辨別區分,形成人對於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認識。
心靈的感覺稱為心覺、直覺、下意識、潛意識。
它屬於第六種感覺,又稱第六識、意識。
前六識就是感覺,沒有思維判斷。
所謂“六神無主”,即是前六識,沒有判斷思維,做不得決斷,沒有“主見”。
隻是感覺而已。
能夠引導感覺上升到認識的是第七識。
第七識稱為心識,又稱為轉識、思量識。
它對視聽嗅味觸五覺和本心直覺進行辨別區分。
不同於前六識,心識是判斷思維。
因而,隻有第七識才是真正的意識之主。
而且,心識之中藏有第八識。
第八識稱為藏識、異熟識、神識。
因為心識之“心現識變”,即“心表現象、識行變化”。
而“變化莫測謂之神”,所以,第八識就稱為神識。
神識藏之於心,即“心藏神”,故神識又稱為藏識。
藏識變化如海潮,所以,神識又有“藏識海”之名。
《楞伽經》曰: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識海,譬喻藏識之海,稱真如,為如來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