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人們對太空充滿了遐想和向往,探索太空的熱情一刻也沒有減退過。20世紀中期,航天技術作為這個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技術成果之一,敲開了宇宙之門,使人類奔向太空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從此,人類揭開了探索太空的嶄新一頁。
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一時間轟動全球;緊隨其後,1958年1月,美國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此後,人類開始你追我趕地發展航天技術,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太空進軍。從宇宙飛船到航天飛機,從阿波羅登月計劃到火星移民計劃,從“禮炮”1號空間站到國際空間站……航天技術的發展不僅讓人們更加全麵地認識了宇宙的奧秘,也給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多方麵帶來了深刻變革。時至今日,我們已無法脫離航天技術帶來的新的生產生活方式。讓航天技術造福於人類、服務於社會,也已成為當今社會人類航天活動的主旋律。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製訂未來航天技術發展規劃。可以預見,在未來的30年內,數量更多、用途更廣、壽命更長的各類人造衛星將不斷升空,利用人造衛星導航和建立全球綜合信息服務網的巨大工程,將給人類的經濟社會建設和軍事活動帶來重大影響。太空港將建成使用,人類將實現太空工業化、商業化、人類化的目標,人類利用空間資源、實現外星居住的夢想也將最終實現。往返於地球與低地軌道之間的貨運飛船、客運飛機將開始運行,月球前哨站和在月球上生產火箭推進劑工廠將變成現實,地球軌道與火星軌道之間連續客運的通道將被完全打開……航天技術將給人類描繪出一幅五彩繽紛的美妙畫卷。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開創以來,經曆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係;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麵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係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係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實驗,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麵均取得重大成果。
未來30年不僅是世界航天技術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中國航天運載事業發展難得的戰略機遇期,隨著國家新一代運載火箭重大專項工程的順利實施,我國的航天運載技術必將取得長足發展。可以預測,未來30年後,我國的航天運輸係統構成將進一步豐富,形成包括一次性運載火箭、軌道轉移飛行器、天地往返運輸重複使用運載器在內的綜合航天運輸體係,具備批量製造及高密度發射、大規模進入空間、按需快速發射、軌道機動運輸及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運輸等能力,滿足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迅猛發展的需求。中國,必將在未來的世界航天畫卷上留下一抹濃重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