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對塞拉斯公主一案的複仇計劃在執行上非常成功,但他並沒有刻意地去向公眾隱瞞,封鎖消息,導致謠言四起,各種的版本都有,其中不乏“正義農民智鬥惡毒公主”。於是民眾紛紛要求重申這件案子,另一邊,由於塞拉斯平時對她的追求者愛搭不理,公眾場合讓別人尷尬,已經使得大多本國貴族和國外的皇室對她頗感不滿,這次讓他們找到了機會,便紛紛向斯達克多皇帝問責。
皇帝這邊早已忙的焦頭爛額,如果重審案子,不僅會爆出皇子草芥人命,殘忍凶暴的醜聞,進一步從法律上來講皇子是要被絞死的,而皇帝犯錯與草民同罪這點沒有哪一個國家比斯達克多做得更好了。
但如果不審,先不說違背了先帝的遺詔,光是得罪一大半貴族和眾多友邦就是一個下下策,而且還是被人家以“正義”名義征討。如果有人想奪權,豈不是名正言順?
屠殺發生一個月後,皇帝還沒有做出決定,但他不用忙著做決定了——斯達克多北方的農民起義了。
並不是所有的農民起義都是為了反壓迫,封建主義時代的起義的結果大多都是換一個人來繼續壓迫,繼續統治。這次也是如此。
起義的主要發起者是北方的一個窮困的小城,對自己生活狀態早已不滿的道明和幾個支持者闖入了當地官府,殺了所有的官員,打開武庫,糧倉,拉起了一支起義隊伍。
道明的起義因為北方總督的忽視和政府軍內部的貪腐以及貴族的懈怠而越來越大,他成功地組織起了五萬人的大軍,打下了斯達克多三分之一的城市,他的支持者(包括未參與起義的民眾)也飆升到了七十多萬人,而斯達克多一共才隻有二百三十多萬人。
當時,在和農民起義軍真正作戰的隻有皇室直轄的軍隊,由於斯達克多並未授予貴族和其他國家一樣多的特權和俸祿,許多居住在邊界貴族在戰前倆三天就帶著軍隊和封地的部分民眾去投靠其他國家,以求封賞。而中部的貴族因為沒有先天的地理優勢,對外貿易甚少,經濟不景氣,養不了大規模的部隊,也沒有足夠的武器,而且這些貴族都偏窮一些,皇室發派下來軍資有一大半入了私囊,他們派出的軍隊雖然人數上遠超起義軍,但大多沒有盔甲和武器,有的甚至扛著鋤頭,一開戰,他們軍隊裏大部分人會逃跑,一部分人會去參加起義軍,隻有很小一部分會抵抗,所以起義軍越打越多而皇室的軍隊則越來越少。
而對皇室的麻煩不僅來自起義,還來自於其他人的威脅。
不得不承認,皇室的政治婚姻政策還算是成功的,皇太子娶了北部國家維斯的小公主,維斯的國王很疼愛自己的小孫女,這足以看出維斯和斯達克多的關係不一般,但這不一般的關係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維斯是一個完全封建的大國,有接近幾十倍於斯達克多的土地,一億三千五百萬的人口和配有火器的精英軍隊,它還有一隻強大的海軍艦隊。但維斯本身的經濟並不樂觀,每年他國庫裏的收入有三成是來自於其他國家的上供,斯達多也是眾多上供國的一員,他每年要拿出四成的收入交給維斯。斯達克多為了防止維斯突然變臉,主動提出聯姻,而維斯為了控製斯達克多也欣然同意。
斯達克多爆發了農民起義後許多其他鄰國十分高興,因為它的法律民主政策嚴重影響了其他國家境內的農民運動,動搖了當地統治階級。維斯也不例外,在斯達克多向維斯求援時,維斯開出了他的條件——要確保皇太子日後可以順利登基,還要完全廢除法律民主並允許維斯在斯達多克多駐軍維持秩序。
皇帝也很無奈,反複斟酌後他選擇了接受所有條件。於是,浩浩蕩蕩的維斯大軍從起義軍身後直搗黃龍,隻裝備有冷兵器的起義軍在維斯的各種火器麵前完全成了靶子,不到倆個月,起義軍就基本被鎮壓,道明也被抓住處死了,一切似乎都恢複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