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開發新型的航空航天飛機,在有人駕駛時,能在常規機場水平起飛和著陸;還可在大氣層內飛行,此時飛行馬赫數為5,從美國的紐約飛往東京隻需2小時;也可作地球大氣層外的軌道飛行,此時的飛行速度為25倍音速,僅需90分鍾就能繞地球一周。除作常規的民航機外,它還可代替現有的航天飛機作軌道飛行。據估計,使用高超音速航空航天飛機可使民航機的速度增加6倍,而航天飛行器的發射費用減少90%。1986年2月,美國總統在國情谘文講話中,把航空航天飛機稱作新的“東方快車”,要求它在本世紀末投入使用。這種航空航天飛機是航空航天技術一體化的體現,能在常規飛機跑道上起飛和著陸,自由方便地往返大氣層的一種新型飛行器。其起飛重量不到第一代航天飛機總重的1/5(約500噸),而運載能力則提高兩倍多(達60噸以上),這樣就可大幅度降低航天運輸費用。

在軍事上,這種空天飛機既可作為全球高超音速運輸、洲際轟炸和戰略偵察,又可作為航天運載工具或太空兵器,有可能成為一般轟炸機、戰鬥機和導彈所“不可比擬”的攻擊和防禦力量。美國擬議中的空天飛機方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擬用作跨太平洋飛行的高超音速運輸機,稱“東方快車”,能以5~6倍音速在3萬米的高度作巡航飛行,隻需兩小時可從美國杜勒斯機場飛至日本東京;另一種為“跨大氣層飛行器”,可作軌道飛行(飛入地球低軌道的速度為25倍音速),也可在次軌道作氣動力機動,然後在回升到軌道上以軌道速度航行。美國從1982年開始實施空天飛機這一長遠發展計劃,總費用預計為數十億至200億美元,由美國國防部和國家航空航天局聯合進行技術研究。為了解決在大氣層中持續高超音速飛行的問題,1985年以前在氫燃料的空氣渦輪衝壓發動機和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技術研究方麵,已有所突破。從1986年至1988年,集中進行這類發動機的方案論證工作,並加速發展機體設計、動力裝置等關鍵技術,在1988年後著手研製一架試驗樣機,於l992年至1995年期間進行飛行試驗。它既是一種反應快、費用較低的跨大氣層飛行的運輸機,也是一種裝備有計算機和先進探測設備的偵察飛行器,還可能是一種廉價、靈活並可重複使用的太空發射平台。在未來太空戰中,既可以當作航空兵參加戰鬥,也可以參加天軍行列,出現在太空戰場上,與大空“敵人”廝殺。它是比航天飛機更為靈活、戰鬥力更強的一種大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