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技術發展到20世紀50年代,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一些西方火箭專家們開始考慮,是否可以為即將來臨的“國際地球物理年”(1957年7月~1958年12月)發射一顆衛星,以獲得更多的研究成果。美國政府經過慎重考慮,於1955年7月29日正式宣布,要為此而努力。不久,蘇聯也發表了類似的聲明——隻是當時西方世界幾乎沒有人把這件事當真。
事實上,前蘇聯的確加快了步伐。1956年末,前蘇聯獲悉美國已於9月間進行了運載火箭的試驗。為了趕在美國之前,前蘇聯政府決定推遲原來在國際地球物理年的發射衛星的計劃,而改為搶先發射兩顆簡易衛星。為此,衛星隻攜帶最簡單的儀器。
1957年10月4日,一切準備就緒,位於鹹海附近的拜科努爾發射場上豎起了一個龐然大物。22時許,一個號手吹響了人類向太空進軍的軍號,28分34秒,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冉冉升起,並順利進入繞地球的軌道,它離地麵最近和最遠處分別為215千米及947千米,繞轉的周期為96.2分鍾。
“衛星1號”呈球狀,外徑58厘米,重83.6千克,相當於一個彪形大漢的體重,兩個鋁合金的半球殼依靠橡膠體密封接合。盡管它總共壽命隻有102天(其中的無線電設備僅工作了24天),於1958年1月14日墜入稠密的大氣層而被焚毀,科學價值相當有限(有人評價它隻是一台無線發報機加一支溫度計)。但在世界上引起的轟動和震驚卻是無與倫比的。世界各國的主要報刊無不以最醒目的標題作了最快的報道。
盡管美國當局裝得若無其事,國務卿杜勒斯還責問美國報界大王“為什麼圍繞這個‘鐵塊’大做文章”,但衛星每一次從美國上空飛過時都發出清晰、尖銳的蜂鳴聲,它所引起公眾的恐慌是無法掩飾的——因為當時兩國間正處於冷戰的高潮期,所以種種謠言鬧得人心惶惶,不少美國人時時抬頭緊張地注視天空,生怕衛星上扔下什麼嚇人的武器……
“衛星1號”上天後一個月,“衛星2號”又於11月3日上了天。它的重量達508.3千克,在天空飛了5個多月。前蘇聯兩顆衛星相繼發射成功,而美國在12月的衛星發射卻令人尷尬地掉了下來,前蘇聯的這些成就把一貫自大的美國人驚得目瞪口呆,他們覺得自己成了“龜兔賽跑”寓言中的兔子。
如夢初醒的美國加快了步伐,終於在1958年2月1日也把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送上了天。它的外形象把摺著的雨傘,雖然其重量隻有8.22千克,但其中一半以上(4.8千克)是儀器。所以反而比重10倍的“衛星1號”更加有用,它獲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例如,發現地球上空的兩個輻射帶(稱“範愛倫帶”,對航天有重要意義)就是它的成果之一。“探險者1號”飛得很高,所以繞地球的周期是114.8分鍾。到5月23日,由於電池耗盡,它停止了工作。經過十幾年的默默飛行,在1970年3月21日墜入大氣燒毀。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速度也是十分驚人的。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場上,我國科技人員利用自己的“長征號”運載火箭,順利地把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送上了天空。“東方紅1號”重量為172.82公斤,幾乎是前蘇聯“衛星1號”的2倍。它的外形是一個近似球形的多麵體,直徑約1米。除了以114分鍾的周期繞地球運轉外,它本身還以每分鍾120轉的速度快速自轉著。它裝有多種科學儀器,以20.009兆赫的頻率不停地播放(東方紅)樂曲。20天後,由於上麵的銀鋅電池耗完而停止發送信號。由於它最近時離地高度有441千米(遠地點2384千米),所以估計壽命可達100年。
“東方紅1號”發射的成功,使我國成為第五個進入空間的國家。到1995年底,已經獨立發射成功人造衛星的國家已多達10個。除此之外,靠其它國家的火箭及技術發射衛星的國家及組織則更多,如瑞典、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亞、德國、荷蘭、西班牙、印尼……總共約在20個以上。最多時一年內發射上天的各種衛星可達上千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