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3 / 3)

產品多樣化程度越高,產品成本的扭曲程度越大。這時通過增加作業動因的種類數量來跟蹤產品成本,可以有效地提高產品成本精確度,降低成本扭曲。在上述生產調試準備的例子中,我們可以增加生產調試準備次數作業動因來分配生產調試準備作業成本,以提高產品成本的精確度。

3.批量多樣化程度:批量多樣化程度指不同產品(零部件)每批加工數量差異的大小。不同產品每批加工數量的差別越大,批量多樣化程度越高;反之,批量多樣化程度越低。與批量多樣化程度相關的費用有產品調整準備費用等,為了解決傳統成本會計係統因批量多樣化程度造成的產品成本扭曲,作業成本會計係統可增加成本動因種類——調整準備次數來準確地分攤這類費用。例如,某月同時生產者若幹批變壓器、電抗器產品,每批產品的每次調試準備費用並無多大差異,但是每批產品的數量差異較大。按照上述分析,可以用產品調整準備次數作為作業動因將調試準備費用分配到不同產品,再分別以各自的批量大小計算出其單位作業成本。同理,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分攤生產協調費用。生產協調作業費用包括編製計劃費用、執行計劃等發生的管理成本之和。所以增加生產批別作業動因來分攤生產協調費用可能是明智的。

4.作業的相對成本:某作業的相對成本指該作業消耗的作業成本占生產過程成本的比例。一般說,作業的相對成本越高,使用一個有缺陷的作業動因跟蹤作業成本至產品產生的扭曲越大。例如,一個作業成本為某特定產品成本的20%,那麼用傳統成本方法分攤該作業成本最多有20%的扭曲,如果該作業成本僅占特定產品成本的0.2%,那麼扭曲最多也不過0.2%。因此,作業相對成本越高的產品,其成本動因的選擇應越謹慎,選擇的成本動因種類數應越多。

5.基層管理者的行為:理想狀態下,隨著成本動因數量的增加,成本分攤的精確度愈接近於1,ABC成本愈接近於實際成本水平。但是考慮基層管理者的行為因素之後,情況則變得複雜了。這是因為隨著成本動因的增加,下級管理者對被選為間接委用分攤基礎的成本動因有了更多的控製權,這意味著給下級管理者更多控製成本係統的自由權,而基層經理的業績好壞恰恰由這個係統來計量。因此,增加成本動因導致基層管理者對成本係統更多的影響控製權,會增大這些管理者操縱其業績計量的機會,從而會降低該係統對基層部門行為監督的能力。為了克服這個弊端,需要增加管理控製成本,管理控製成本隨動因數量增加而增加。對於高層管理者來講,由於這種控製成本的存在,使用較少的成本動因,得到較不精確的成本信息或許是值得的。因此,僅從控製基層管理者不良行為角度看,不應無限製地增加成本動因數目,而應該選擇適度的成本動因數目。用以體現基層管理者行為的後果:積極後果是成本降低,效益升高;消極後果是成本升高,效益降低。B表示效益曲線,C表示管理控製成本線,NB表示淨效益曲線。隨著成本動因數量的增加,ABC係統精確性增大,從而公司能夠正確地決策、有效地控製,進而使效益增加。一方麵,當成本動因數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效益增加趨於平緩,最終趨於一個定值,這是由於公司基本條件所決定的最大效益值。另一方麵,隨成本動因數量增加,公司管理控製成本相應增加,效益與成本綜合的結果是形成一條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淨效益曲線,那麼,最大NB所對應的N*即為適度的成本動因數量值。

綜上分析可知:要求的產品精確度越高,所需成本動因數目越多;產品多樣化程度越高,為準確追蹤產品成本所需的成本動因數目越多;批量的多樣化也需要增加成本動因數目以準確分攤成本,另外,作業的相對成本,基層經理的行為也都影響到成本動因數目的選擇。

(三) 戰略成本動因

戰略成本動因特點與分類:戰略成本動因指從深層次影響公司成本,由公司戰略決策決定的因素。與戰略成本動因相對應的是作業成本動因,也稱戰術成本動因。與作業成本動因相比,戰略成本動因有如下特點:(1)與公司戰略決策密切相聯,如公司規模、整合程度、地理位置、技術、員工凝聚力等等;(2)對成本標的成本大小的影響更長期、更持久、更深遠;(3)戰略成本動因的形成與改變均較困難。

從層次上,可以進一步分戰略成本動因為結構性戰略成本動因和執行性戰略成本動因。

結構性戰略成本動因:

規模:在生產、研究開發和市場開發方麵注入了多大投資。

範圍:垂直統合的程度。水平統合的程度則更多地與規模相關。

經驗:對於目前正在重複做的,公司過去已經做過多少遍了。

技術:企業價值鏈的每一環節中運用了哪些處理技術。

多樣性:為客戶提供的服務產品的類型有多廣。

執行性戰略成本動因:

勞動力投入(參與)——員工對繼續的改善擔任義務的概念。

全麵質量管理(針對產品與工藝質量的信念及其達成)。

生產能力利用(在既定的工廠建設規模選擇前提下)。

工廠布局的效率性(該布局按現代標準而言效率如何)。

產品外觀(設計或規模式樣效果如何)。

與供應商、客戶、公司價值鏈的每一環節的關係的開發。

結構性戰略成本動因和執行性戰略成本動因區別在於,前者不是程度越高越好,而是適度;後者一般是程度越高越好。

戰略成本動因分析是一種高層次的分析,它為企業改變成本地位、增強競爭力提供了手段方法。企業的成本是由一組獨特的成本動因控製的,每一成本動因都是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來源,選擇適宜的戰略成本動因作為成本競爭的突破口是企業的良好競爭策略。

作業成本法以作業為基礎,通過對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而計算產品成本。作業成本法的本質就是以作業作為分配間接費用的基礎,關注成本發生的原因和成本動因,通過對作業成本的計算和有效控製,克服傳統成本管理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缺點,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間接費用在 ABC 係統中變成可控。因此ABC 不僅僅是成本計算方法,更是一種成本控製和企業管理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