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發展和演進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在當前社會經濟環境影響下,人們已經將單純的“管理”視線逐漸轉到業務鏈和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增值部分。傳統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模式越來越受到世人的批評,它們都不能及時反映知識經濟環境、新管理理念下的企業價值信息,不能適應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也落後於社會實踐對未來會計國際化發展的要求。管理領域的新態勢、新的變革造就了價值鏈會計的出現。

中外研究價值鏈會計時間長短不一,國外較早研究價值鏈的是哈佛大學商學研究院的邁克爾·波特教授,他在1985年出版的《競爭優勢》一書中,把價值鏈看作是確定企業競爭優勢、尋找競爭的方法;會計學家閻達五先生是我國研究價值鏈會計的先驅,他於2003年首先提出“價值鏈會計”概念,並得到了較好的推廣。多年以來,關於價值鏈會計的討論對會計理論和方法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限於種種條件,價值鏈會計研究也還存在一些誤區,如從傳統會計概念直接演繹出價值鏈會計框架、價值鏈研究沒有關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對會計的影響等等,故價值鏈理論和實務都有待加強。

這本專著的付梓為我國價值鏈會計的理論研究又增添了不少獨特的見解,專著編寫者們都是經濟領域長期從事研究的學者,有多年的研究經驗、成果做支持。本專著在當今會計學界已有的有益成果基礎上,從價值鏈會計信息重構的角度下,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價值鏈會計的基本理論、價值鏈視角下的管理會計方法、基於價值鏈的財務會計信息係統的構建以及價值鏈會計信息交換的方法,提出了具體的、可行的價值鏈會計應用模型。

黃新建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