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實踐活動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受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的影響和製約。有了正確的思維方法,並把這種思維方法成功地運用於實踐,就可以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問題和科學地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是一種獨特的認知能力和反思能力。擁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對事物抱有質疑和求真的態度,善於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並作出理性的批判和選擇,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批判性思維對於正確地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有著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鄧小平理論是批判性思維的結晶。批判不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而是辯證的否定,是揚棄。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在於批判,沒有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性思維,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同樣,沒有鄧小平的批判性思維,就沒有鄧小平理論。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鄧小平正是運用批判性思維,保留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經驗,克服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錯誤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研究鄧小平的批判性思維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並行不悖的。如果把“批判”與“和諧”對立起來,把“研究鄧小平的批判性思維”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立起來,那就是對批判性思維的誤解或誤讀,也是不符合辯證法精神的。批判的目的是為了創新為了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必須創新必須發展。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運用批判性思維,必須運用鄧小平的批判性思維。

研究鄧小平的批判性思維為鄧小平理論的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近年來,國內外學界對鄧小平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開始進行研究,發表和出版了一些相關的論文和專著,為開拓鄧小平理論的研究視野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國內外,對鄧小平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卻非常薄弱,幾乎是一片空白,除了本書作者近年來在一些中文核心期刊陸續發表的學術論文外,不僅沒有一本相關的專著,就連相關文章也寥寥無幾。因此,本書填補了這一研究空白,它將是係統探討和研究鄧小平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本專著。

用批判性思維解讀鄧小平理論,是希望能夠達到這樣幾個目的。第一,通過本書的研究,使人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視角進一步理解和把握鄧小平理論,領略鄧小平理論中顯現出來的批判性思維的理性光輝,有助於對本真鄧小平理論的準確理解,同時為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創新開辟一條新的路徑。第二,通過本書的研究,希望人們可以從科學思維方法論的角度,正確地理解鄧小平理論是如何批判地形成和創新地發展的,正確地理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如何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正確地理解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必然性。第三,通過本書的研究,使我們學習鄧小平批判性思維的品格特征,培養和提高我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習慣,從而正確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科學地處理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