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後的第二天早晨,嘉軒去察看新買過來的六分地,卻見到鹿子霖在指揮仆人犁那片地。看到這種情境,嘉軒就火了,說:“子霖,你怎麼能在我的地裏麵插犁跑馬?”子霖假裝驚訝地說:“這是我的地呀!”嘉軒說:“這可得憑契約來說話!”鹿子霖說:“我可不管什麼契約,李家寡婦已經把地賣給了我,她借過我五鬥麥子八塊銀元,早就講定了用這塊土地來作為抵押,過期不還,我理當插犁圈地了。”邊說著,就從長t手中奪過鞭子,接過犁耙,示威似的翻耕起來。嘉軒一躍上前,抓住騾馬韁繩。兩個人隨之就廝打在一起,接著,兩家親門近族的男子也一起上手,很快滿地都是撕破的布片和丟掉的布鞋。直到冷先生來到這裏,大喝一聲“住手”,並且一手拉一個人,才算勸開了。之後,冷先生把二人一直拖到他的中醫堂,讓二人各自洗去臉上手上的血汙,然後又給他們被抓破的傷口敷了白藥,血才止了。冷先生對他倆說:“如果此事就此罷休的話,那你倆現在都回去吃飯;如果不能罷休,吃完飯,到縣裏打官司去。”
原來鹿子霖所說的也是事實,隻是李寡婦見自家出的價錢高,才改變了主意賣給了自家。嘉軒在弄清了事實之後,也無法寬容鹿子霖,認為鹿家不應該啥話不說就圈地,這不是明顯地往自家臉上撒尿嗎?於是,他手握契約,向縣府投了訴。鹿家也向縣府投了訴。子霖的父親擔心子霖甘心示弱,以後會受到白家的欺負,因而也就堅決支持兒子打這個官司,還表示:就是傾家蕩產也要打贏這場官司。
白嘉軒找了姐夫朱先生想讓這位極負盛名的學者給知縣暗示一下。朱先生說訴狀已經替他寫了一張。待白嘉軒回到家中一看,卻見姐夫寫著:“倚勢恃強壓對方,打鬥訴訟兩敗傷;為富思仁兼重義,謙讓一步寬十丈。”
嘉軒看罷,已消了一半的怒氣,連聲叫“慚愧。”朱先生又給子霖寫了同樣內容的信,最後兩家又重修舊好,抱拳打拱,互致歉意。都表示不要李家的地,各自周濟李家一些銀元和糧食,幫助李寡婦渡過了難關。這件事,令李家寡婦和眾鄉民感動不已,縣令還特批兩家所在村子為“仁義白鹿村”。
這場官司,若是兩家都不相謙讓,結果必然是白鹿兩家傾家蕩產。打官司,一是因為咽不下這口氣,二是因為六分地,雖然兩家都知道打官司的惡果,可還是不相讓步,主要在於不想吃虧。幸而朱先生巧妙勸解,才了結了這場官司。如果雙方都能讓步,謙讓對方,不就是吃虧是福嗎?幸虧朱先生的一副拙樸心腸,才使兩家化幹戈為玉帛,為兩家爭得了好的名望。
宋朝的範仲淹心地善良仁德,曾說:“我一生所學的隻有‘忠恕’二字,真是受用無盡,以至於在朝廷之中輔佐君主,招待幕僚、朋友、親戚、家人等從不曾有一刻離開這二字。”還告誡他的弟子:“人哪怕十分愚笨,指責別人時則又十分聰明;哪怕十分聰明,寬恕自己時卻又糊塗了,你們要多用責怪別人的話來責怪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意來寬恕別人,哪怕有時會自己吃虧,電要謙讓他人。”
武則天當皇帝之後,受到了唐王宗室和一些舊大臣的極力反對。最先反對的是老臣柳州司馬徐敬業,他請唐初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為他寫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從政治、作風,到私人生活,把武則天說得一無是處,罵得武則天狗血淋頭。
武則天看了數落她的“狐媚惑主、豺狼成性、殺姨屠兄、弑君鴆母”等文字,並沒有大發脾氣,隻是微微一笑,對文武大臣說:“駱賓王這樣罵我,確實是太過分了。但這個人的確是很有才華,應該把這樣有能力、有才華的人招撫過來。”於是,派人想法找駱賓王,駱賓王卻早已雲遊四海了。武則天的這種胸襟,得到了上下大臣的讚許。
試想,如果武則天見了數落她的文字後大發脾氣,而不忍一時之氣,也許朝中大臣反而會對她不滿。
從前有個叫曹節的人向來仁慈厚道。一次隔壁鄰居家的一頭豬丟失了,與曹節家中的豬非常相似,鄰居便到曹節家中認領。可是曹節並沒有與他大聲爭吵,而是把自己家的豬給了他。後來,鄰居家的豬自己跑了回來,鄰居感到羞愧萬分,便給曹節認錯,並送還他家的豬。曹節笑笑,沒說什麼,收下了小豬。
正是曹節謙讓於鄰居,才免去了一場爭鬥,也還回了曹節的清白。
吃虧人常在,財去人安樂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善於忍耐、吃虧的人一般平安無事。錢財乃身外之物,何不赤條條地來到這人間,又赤條條地離去。
俗語又說:“吃虧人常在,財去人安樂。”這是指能夠吃虧、善於吃虧的人平安快樂,而且終究不會吃大虧。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已經成了千古定律了。人的生命的軌跡總是有可以預料之處,對於那些吃了虧的人,無論是社會還是人,總會給予相應或更多的回報。相反,總愛貪便宜的人,最終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還會讓人背後戳脊梁骨。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因為貪眼前的小便宜而過早地毀滅了自己。因此,在社會生活中,為官者必須記住“吃虧是福,財去人安”這個閃耀著哲理和經驗之光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