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郡裏青牛鎮,青牛鎮裏青牛村。
天微微亮,公雞剛啼一遍,堪堪寅時一刻,陸錦帆便已經起床盥洗。之所以起這麼早,一是陸錦帆這麼多年來自己操持家務早就養成了晚睡早起的習慣,二是被子單薄,賴床也賴不出多少溫度,還不如起來早早勞作。
在陸錦帆下床之時,她的女兒小雀兒依舊沉浸在香甜的睡夢之中,不時地砸吧幾下小嘴巴,似乎夢到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陸錦帆看向七歲閨女的眼神滿是寵溺,她輕輕捏了捏小雀兒柔嫩的臉頰,然後把自己的還帶著熱氣的被子輕輕覆到小雀兒身上。兩床單薄的被子相加,總算讓這小雀兒的小眉毛輕微舒展開來。
倒春寒的天氣,不比三九寒天差,去年村裏就有老人熬過了寒冬卻睡在了倒春寒上。
陸錦帆本不是青牛村的人家,八年前才嫁入青牛村,丈夫是當地還算小有名氣的一位木匠,尤其擅長雕花,本來陸錦帆對未來是充滿憧憬,可惜世事無常。
剛剛成親半年,丈夫外出做工回來時,在東家喝了二兩黃酒,回來時已經接近子時,天黑路遠,經過村口的石橋之時適逢暴雨突至,也是該著了飲酒、天黑、暴雨三者趕到了一起,從那晚以後,陸錦帆便從一名小媳婦變成了俏寡婦。
丈夫離去之後,陸錦帆倒也算沉著冷靜,自己在家侍弄莊稼,沒事兒做做女紅,日子就這麼過了起來,雖說不溫不火,但好歹吃穿無憂。
老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這話也不是沒有道理,自從陸錦帆丈夫去世,來其家門前流連忘返的登徒浪子不算少數,但她雖說為人善良,但卻並不軟弱,關鍵時刻反而有股子破釜沉舟的狠勁,前來調戲尋釁的登徒浪子知道這不是個有縫的雞蛋,自然也不來討沒趣了。
大乾雖說隻立國十七年,但還是講律法的。
陸錦帆的房間裏,除了一張床和幾件桌椅板凳之外,再無其他值錢的家什。唯一的一個梳妝台,還是丈夫生前打得。陸錦帆從房間東北角的水缸中舀出一葫蘆清水就著昨夜燒好的一小點熱水洗了把臉,然後坐在梳妝台前開始梳頭發。
梳妝台上的銅鏡用了八年,早已模糊,但陸錦帆還是知足的,畢竟一個婦道人家獨身居住,有得用就不錯了,若太注重外表,難免招人閑話。
看了看鏡子中的自己,難得的有些英姿勃發和興致盎然,這讓陸錦帆有些竊喜,梳頭的動作也輕柔了很多。自從她十七歲嫁過來,除了丈夫在的那半年時光,她還從未細致地打量過自己的麵容。
把頭發簡簡單單盤了個發髻,陸錦帆拿起梳妝台上的竹筷子把發髻固定住,看著鏡子中的自己默默感歎道,二十五嘍。
梳理完頭發,陸錦帆推開屋門,走到泥土鬆軟的院子裏,早就聽到動靜的小黃狗搖著尾巴跑了過來,親昵地蹭了蹭陸錦帆的麻布長裙,陸錦帆笑了笑,彎腰摸了摸小黃狗的脖子。
打掃庭院、劈柴、燒水、做飯、喂羊這一係列家務陸錦帆已經做得輕車熟路,待到把燒好的粗麵燒餅和麵茶端到屋內桌子上的時候,天才大亮,小雀兒依舊沒有醒來的趨勢,陸錦帆輕聲呼喚了幾句,小雀兒皺了皺小鼻子,翻了個身繼續呼呼大睡。
陸錦帆無奈地笑了笑,替小雀兒掖了掖被角,然後來到院中提起水桶,帶著小黃狗出門去打水。
青牛村在風雷山山腳,也算得上依山傍水,村內六百多戶人家使得這村莊充滿煙火氣,山下良田雖然不多,但每戶人家分得五六畝地還是綽綽有餘的,風雷山雖然不大,但這也就意味著山裏麵有獵物,但不會有太多凶猛野獸,這是莊戶人家喜聞樂見的,除了每年春、秋播種和收獲的農忙季節以外,青牛村的壯漢都會成群結隊進山捕獵,收獲好的能帶回一頭野山羊,收獲不好的,也能帶回些山跳山雞之類的小物件,賣錢不好說,但改善改善夥食,還是可以做到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整個青牛村隻有一口水井,這口水井在村子中央的老槐樹下麵,青牛村的曆史有多長,村子裏的老人也說不清,這棵枝繁葉茂的老槐樹和鏽跡斑斑的水井存在了多長時間,也是沒人能說得清,似乎這村子形成的時候,這棵老槐樹和這口水井就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