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深知這些年來契丹為禍之甚,而我中原王朝忙於兵亂根本無暇北顧,甚至與之勾結活著稱臣稱子,辱我華夏幾千年甚矣,在場所有人都是英雄好漢,想起這些無不義憤填膺。
柴榮道:“看來已經十分明顯,舒劍勾結遼人,耶律安搏親率大軍,想要趁著郭帥剛剛平定李守貞叛亂之際趁勢南侵,他們以鄴都為誘餌,想要消滅郭帥主力,然後蕩平大漢。”
趙匡胤道:“隻可惜耶律安博和舒家都打錯了算盤,我軍士氣正盛,兵鋒所指,他們還不望風而逃。”
敬希寧道:“匡胤,我軍雖然新勝,但也損耗不少,而且遼人不同於李守貞,他們的作戰能力遠遠強於李守貞的叛軍,而且這次又來勢洶洶,還有不少的漢人替他們賣力,我們需要仔細計議。”
郭威道:“希寧說得沒錯,驕兵必敗,尤其是我們更應該小心謹慎,遼人要是敗了還可以北歸,可我們的身後是無數的黎民百姓,要是我們敗了,那受苦的可就是他們,所以此戰我們隻能贏不能敗,本帥也希望大家能夠知道各自肩頭的擔子。”
敬希寧道:“郭帥放心,遼兵雖然看似凶猛,但也不是無懈可擊,而且這次他們與舒劍聯盟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我猜舒劍想要的是恢複石晉的天下,要真是奪了中原,他們就成了遼人統治漢人的工具,若能從中找他他們的弱點,瓦解他們的聯盟,遼軍必然陷入恐慌然後撤兵。”
郭威讚許地點了點頭,“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柴榮道:“大哥說得沒錯,可我們應該如何去瓦解他們呢?”
敬希寧沉思了片刻,抬頭道:“其實舒劍與遼人之間有著一個無形的隔閡,想當初石重貴率軍北征契丹,經過三戰結果反敗於耶律德光之手,石重貴自己也被遼人擄掠到北邊,直到現在也不知生死,而當年汴州淪陷之後舒信並沒有投降契丹,而是占領了三州十八縣想要迎回石重貴,舒劍是舒信的義子,對他忠心耿耿,難道他對遼人就沒有恨?”
趙匡胤道:“舒劍這種人根本就沒有國家民族的情感,在他眼中恐怕就隻有一個舒信了,他對遼人未必有恨。”
敬希寧道:“三弟說得沒錯,可是遼人卻未必會這樣想,隻要讓耶律安搏覺得舒劍有異心,那他們必定無法合作,一旦起了內訌,我們的機會也就來了。”
郭威道:“那希寧可有什麼計劃?”
敬希寧把眾人聚了過來,然後將自己的計劃詳細說了一遍。
第二天一大早,鄴都的城門突然悄悄地打開,不一會兒從城門之中走出來一群老百姓,這些人推著小車,牽牛趕馬,一副疲憊慌亂之樣,很快他們便往城外走去。
耶律安搏早已派人在鄴都周圍監視著這裏的一舉一動,很快便將這個消息報告了回去。耶律安博與舒劍來到外麵,遠遠看著一群百姓三兩成群從城中跑了出來,不禁有些奇怪,“難道郭威想要棄城逃跑?”
舒劍道:“我看不肯能,劉承祐剛剛任命郭威為鄴都留守,若他在此時棄城而跑,回到汴京如何向劉承祐交待,劉承祐早有殺他之心,正好以此為借口,就算是不殺了他也會解除他的兵權,所以郭威不會這麼傻。”
耶律安搏道:“那為何城中不斷有百姓出來?”
舒劍道:“這次郭威帶了這麼多人馬過來,鄴都的糧食有限,恐怕是為了節約糧草,給他的士兵省下一些口糧,所以才把這些百姓趕出城來。”
耶律安搏道:“既然這樣,那我們怎麼能讓這些人離開呢,我們得把他們趕回到城裏去,讓他們與郭威的士兵爭搶糧食,到時候我們都不需要動手,隻要將鄴都圍起來,他們在裏麵自然會被餓死,那時候就算是想要突圍出來,那也是自尋死路。”
舒劍道:“耶律將軍言之有理,那就讓我率軍前去將他們趕回來。”
耶律安搏道:“不用了,這次我派人去。”
舒劍一聽心裏不禁發出一絲輕蔑的笑意,他知道耶律安搏是想把後麵攻城的事情交給他,所以對付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的事情當然就自己去給攬了下來。
舒劍雖然知道耶律安搏的算盤,但也隻能憋在心裏不能說出來,“耶律將軍,殺雞焉用牛刀,對付這群老弱病殘讓我們代勞就可以了”。
耶律安搏揮了揮手,不給舒劍任何商量的餘地,吩咐來手下,“你們帶人去把出城的那些百姓都給我趕回到城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