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敬希寧離開緣隱穀之後走在路上漫無目的,這一日來到衛州城,他在緣隱穀生活了十幾年,這裏的一切都顯得那麼的新奇,街上簇擁的人群,玲琅滿目的商品,酒樓,商鋪,馬車···。雖然他出生在汴州繁華之地,但兒時的記憶早已模糊,李芷柔和楓閑儒跟他講的也都隻存在於言語之間和書本之中,剩下的就隻有自己腦海中無盡的想象,如今真的見到這些東西,難免還是興奮不已。他在街上蹦蹦跳跳的四處張望,恨不得馬上能夠看完這十幾年從未看到過的東西,了解他從未了解過的事情。他看到不遠處一群人正圍在一堆,不知道在看些什麼,覺得好奇,簇擁了過去。走近一看,原來是兩個中年人在那裏賣藝,隻見一人揮舞著大刀,精妙絕倫,刀鋒到處,呼呼風聲。另一人敲著銅鑼,聲音洪亮震耳,加油鼓氣。
敬希寧看得目不轉睛,完全沉浸在其中,正看得起勁,忽然覺著右手臂被人拉了一下,身子一傾,差點倒下。緩過神兒來之後,才發現有人搶了他的包袱,敬希寧一眼便認出了那小賊,跑得飛快,立馬追趕上去。那小賊像是慣偷,對街道地形十分熟悉,很快便消失在一條小巷裏麵,沒了蹤影。
敬希寧眼看著找不到那人,心裏極其沮喪,低垂著腦袋,非常懊惱。其實那包袱裏便沒有什麼值錢的物件,不過是一些換洗的舊衣服而已,就連碎銀子都沒有,唯一讓敬希寧著急的就是那裏麵有一塊他娘以前隨身攜帶的玉佩,這隻玉佩原是唐中宗李顯為表彰先祖齊國公敬暉神龍政變中複辟擁護之功而賜給其夫人的。傳說當年和氏璧傳到秦時,秦始皇將和氏璧製作成皇帝玉璽,然後將剩下的玉製作成了一隻價值連城的玉佩,然後這隻玉佩一直留傳於曆代皇室王侯之中。而敬家自從得到這隻玉佩之後便將它一代一代傳給敬家的兒媳婦。當然敬希寧倒不是因為覺得這隻玉佩價值連城而傷心,而是因為它曾經一直伴隨在李芷柔身邊,看到這隻玉佩,仿佛看到了李芷柔,令他莫名溫暖。
正當敬希寧傷心無望之時,身後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敬希寧扭頭一看,是兩個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其中一人器貌英奇,沉穩寡言,揪著剛才的小賊,另一人容貌威武,性情爽朗,拿著敬希寧剛剛被搶的包袱,隻是衣服打扮都比較破舊,敬希寧正在納悶,一人問道:“這位兄台,這包袱是你的嗎?”敬希寧答道:“嗯!你們?”那人道:“我二人方才碰巧看到這小賊搶了你的包袱跑到這巷子中,便在這等著他呢。”說著朝那小賊踢道:“看你還想往哪裏跑?”
那小賊連忙求饒道:“幾位大哥饒小的一命吧,我都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實在是沒有辦法才出此下策,下次再也不敢了。”
揪著小賊那人道:“還敢說謊,看你這穿著和滿身的力氣還幾天沒吃飯,你逗我們玩兒呢?”
那小賊連忙擺手道:“不敢,不敢。”
拿著包袱那人把包袱遞給了敬希寧,問道:“兄台準備如何處置這人?”敬希寧道:“既然東西已經找回,就姑且饒了他這回吧。”那人回道:“兄台既已說了,那便如此。”那小賊趕忙伏地跪謝,另一人道:“要是再讓我們看到你幹這種偷雞摸狗的勾當定饒不了你,快滾。”那小賊連道不敢之後,一溜煙的跑了。
等那小賊跑後,敬希寧拱手道謝:“多謝二位,實在是感激不盡,不知兩位如何稱呼?”其中一人答道:“區區小事,何足言謝,在下趙匡胤,涿郡人氏,這位是柴榮,邢州人氏,聽兄台口音也不像是本地人士。”敬希寧答道:“原來是趙兄第和柴兄弟,在下敬希寧,姑且算是汴州人氏吧。”
柴榮道:“敬兄先看一看裏麵有沒有少了什麼東西?”
敬希寧粗略掃了一眼道:“都在,不少,不少。”
趙匡胤道:“剛剛那家夥一看就是欺生,真想好好揍他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