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後記(1 / 1)

我有幸生活在一個高速發展和轉型時期的當代中國,得以有機會經曆和體驗多樣的人生。

我生於1964年。雖然青少年時期處在物質條件並不豐裕的年代,但接受了基本規範的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1986年從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四川成都一家國企工作了13年多,從基層幹起,到任職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2000年從國企離職後,在成都兩家民營企業工作了4年,任職部門經理、總經理助理、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董事長助理。2005年至2009年,在北京一家外企公司工作了近4年,擔任谘詢經理和項目經理。從事過的工作涉及企業的生產、科研、市場和管理(技術管理、項目管理、行政人事管理、全麵管理等)多個方麵。

工作單位、工作性質、工作環境的變化,促使我在關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之餘,更多地關注社會科學領域,對什麼是人、什麼是人生、如何做人、如何過自己想要的人生以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組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等基本但又深層次的問題進行反複認識和思考,並在工作之餘學習了哲學、曆史學、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生理學、行為學、人才學、人學、經濟學等方麵的論著。2009年新年伊始,我利用業餘時間到北京師範大學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課程班進修,目的是通過係統化的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

在長期的治學、工作和生活實踐中,我逐漸認識到,就像企業、社會、國家需要管理一樣,對個人也有必要進行係統的認識和把握,根據個人和環境的情況自覺地對自己的生理、心理、思想、目標、行為、知識、技能、資源等進行管理,以使自己的人生更符合實際,更有成效。但相關的文章、書籍較少,論述也不係統,使我萌生寫一本有關個人管理的書,把自己對個人管理的有關認識和經驗總結出來,相信會對各類人員,特別是對廣大學子和職業人士有所幫助,給他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提供一本有價值的參考書。

2003年11月,我整理出個人管理學的概念和基本思路;2006年8月,起草了個人管理學詳細提綱;自2007年10月起,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編寫本書;2009年,結合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課程班畢業論文寫作,部分內容收入畢業論文《人本管理的本原、構建和應用探究》中,並分別在《人力資源管理》2010年第5、10、12期上發表了《企業高級人才的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的本原和應用探究》和《人與人生的新定義及啟示》3篇論文;2010年12月完成本書初稿,2011年5月定稿交付出版。

本書是自己幾十年治學、職業生涯及家庭生活的一項重要成果。在此,我要感謝養育我的父母、情同手足的姐妹和伴我多年的妻子和兒子,還有許多曾經給予過我幫助的老師和親朋好友。

樂小陶

2011年5月28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