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我們在聊天聊到某個東西或某種產品的時候,因為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是可行的,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意見,就是對人對事不滿的想法。別人給我們的意見,總是和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的,大部分都是刺耳的。我們在閑聊之中,也要聽聽別人給我們的意見,指出我們的不足之處,從而改進。我們更要主動的收集別人的意見,來對自己有個深刻的剖析,進行大幅度的改進和調整,這樣我們才能做得更好。否則,我們就不能從聊天中得到好的收益。
學服裝設計的Donna在購物網站開了一個買衣服的小店“玫瑰魚皇後的衣櫥”,開始都是些她自己熟悉的同事、朋友來光臨,也有少量其它的網友光臨。後來,同事、朋友都買得差不多了,也不可能天天來買衣服。久而久之,來光顧她網上小店的人越來越少了,眼看她的小店馬上就要“關門”了。一向覺得自己對服裝很有見地的Donna有點心灰意冷了,並開始懷疑自己的眼光。看著自己積壓的貨不知道,本來想在網上大幹一場的Donna也喪失了最後的希望。有天晚上,Donna打開計算機再看看自己的小店有沒有人買衣服,並打開MSN找朋友傾吐開店的煩惱。突然,MSN裏的小人頭像開始晃動了,原來是有個妹妹找她聊天:“請問是玫瑰魚皇後嗎?我是你的顧客,我非常想要你店裏的那件校服裙,可是為什麼隻有藍色,沒有其它顏色了?”“本來是有其它顏色的,但我怕生意不好,進貨的時候就隻進了藍色,還有西瓜紅,草綠和乳白色,你想要那種顏色的?”“我要乳白色的,原來這麼多顏色啊,你進的顏色太單調了,應該進點不同顏色的,其實你店裏衣服的款式很好看。我想買你衣服的人都是年輕女孩,不喜歡太深的顏色。”“好的,我明天就去進乳白色,貨一上架就通知你。”
Donna按照這個消費者的意見,又去進了不同的顏色的校服裙,拍了照片放到網上。果然貨一上架,銷量就上來了。由於銷量的提高,賣家的信用度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光顧Donna小店的人也自然增多,以前那些藍色的的校服裙不知不覺都賣出去了。
從那個人給Donna提了意見後,Donna就把自己的手機號和MSN在商品的簡介下麵公布了出來,還留了句“歡迎新老客戶來函來電提意見”,並加大了字體。別說提意見的人還真不少,Donna每天上MSN聊天就會收到好多不同的意見,“你店裏應該找個身材好的模特做廣告,光有一件衣服太死板了。”“你們家怎麼沒有贈品,別家都有贈品。”“你賣的那件淑女圓領襯衫太貴了,你到底還想不想開店了?”……這些意見五花八門,有溫柔的,但百分之九十都是激烈又刺耳的,如把這些意見打印出來,每天都有幾千字了。Donna每天晚上除了和客戶聊天,就來收集他們的意見,還把它們整理成文檔,根據意見對自己小店的產品進行調整。
在空閑時候,Donna根據意見裏的情況,自己還設計問卷調查發給顧客。“你喜歡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去過情人節?”“你最希望收到小店的什麼贈品?”……每次發出問卷,Donna都會收到幾百份回饋,根據這些回饋,Donna再來製定自己的銷售策略和改變自己的進貨管道。
Donna的小店越來越火,生意穩定,幾乎做到了毛收入月入六萬,Donna再也不用為自己的小店發愁了,發愁的卻是沒時間進貨了。Donna的MSN裏還專門有一個群,群的名字叫“網店意見顧客群”,是專門和顧客聊天收集意見的。
即使Donna是學服裝設計的,對服裝的看法多麼有見地,也不能代表每一個顧客的想法。她如果不收集顧客的意見,她也找不到自己的店與別人比到底差在了哪裏。她如果不收集顧客的意見,她也不知道自己差在一些經營策略上,比如找模特拍照,送贈品啊,過節搞活動等。她如果不收集顧客的意見,她永遠也不會知道她學習的那些專業知識早就“脫離群眾”,顧客真正想穿的衣服是什麼。她如果不收集顧客的意見,她的小店可能早早的關門了。
Donna用主動公開聯係方式和設計調查問卷的兩種方法來廣泛的收集了顧客的意見,使自己的店不斷的在意見中成長和成熟起來,她自己也成了一個服裝店的小老板娘了。看了Donna的案例,我們是不是很羨慕呢?Donna主動收集意見的兩種方法,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借鑒呢?
在與人閑聊的同時,不注重收集別人的意見,也是閑聊中的一大敗筆。我們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都要注意收集別人的意見,聽取別人對我們正在經手的這件事到底有什麼做得不好。也許有的意見很刺耳,但“忠言逆耳利於行”,有了好的意見,我們才能將我們經手的事情加以改進,我們才能做得更好,在事業的道路上青雲直上。
3)集思廣益
部落格在因特網的出現使人們更進一步的參與了互動,一個部落格秀出一個主題,就有上千條或上萬條評論。由此可見,每個人對待同種事物的看法都不一樣。我們也可以經由這種方式,開看到別人與我們的不同,從而積累我們的知識、智能和經驗。
我們初學英語的時候就要學一句最常見的諺語“兩人智慧勝一人”。我們在聊天的過程中也應該多和別人討論,集思廣益,才是我們獲取知識、智能和資源的最大來源。要是我們和成千上百的人討論,是不是也積累了成千上百個人的智慧了呢?
美國高露潔公司招聘人員的一道試題:給每個應聘人員一張紙條,上麵寫著整個案件的線索。應聘人員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案件,找出罪犯。這道題目要求的就是小組成員參與討論,集中集體智能,完成任務。考驗應聘人員的應變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如果不通過討論,再聰明的人都不可能拿著自己手上唯一的線索找出罪犯的,隻能靠瞎猜。“不討論者需天生聰穎。”許多問題不是頭腦一閃就能立馬解決的,“討論使人機智”,我們需要通過討論使自己使自己從別人那裏獲取資源,從而使變得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