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英語單詞是physics,就是自然的意思,據考證,這個詞來源於希臘文。希臘文化是整個歐洲文化的源頭,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希臘時期是物理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物理的英語單詞被聘寫成了physics。

為什麼要學物理?回憶起來,我當初唯一的想法就是為了知道這個世界的秘密。學物理好像可以與科學偉人對話一般,可以了解好多奇妙的答案。因為這種好奇心,我們會覺得學物理很有趣,就一路學下來了。今天來看,我仍舊有許多想去了解的神秘區域,物理仍然存在著太多謎團,所以有必要去探索。

事實上,類似針對“為什麼蠟燭會在水中燃燒”、“為什麼地球有引力”“電話、計算機的原理的原理是什麼”等問題,隻是物理學範疇很小的一部分。正如吳大猷先生在他的《物理學曆史與哲學》一書中的引言部分寫道:“物理學有若幹個層麵。首先,我們最關心的是那些我們看做物理學本身主題的東西,即自然界和實驗室內發生的物理現象、定律和理論,以及它們的應用。接著,關心的是物理學發展的曆史——觀察中的重要發現,由實驗所得出的理論,以及物理學各分支的形成。進而,有一個更深的層麵,那就是基本概念本質的研究和理論結構的研究。”

物理究竟有多重要?一方麵,任何人,隻要他打算從事任意一種技術工作,都需要了解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從而也了解了我們現代技術社會所依賴的基本原理。即使非專業的技術人員,也需要了解現在整個信息科學技術的產生與發展,硬件部分都是以物理學的成果為基礎的。如日本的第五代計算機的研究、美國的信息技術與Internet、現代醫療設備等。如果不了解這些知識,恐怕我們不僅會鬧出“年與光年”的笑話,而且會對現代科技便利的諸多儀器、設備懷著一份不應該有的恐懼之感。要是我們有這方麵的儲備,我們心情會輕鬆些,我們可以自我打趣“噢,我不認識你這個家夥,可我見過你媽媽”。

另一方麵,物理知識與曆史知識都是“真理性知識”,它反映的是客觀世界,在人類理性跌跌撞撞穿過物理世界的叢林之時,會有許多故事伴隨。(比如二元悖論對物理發展一會兒唱紅臉、一會兒唱白臉的故事)。我樂於在本書中和大家共同欣賞這些典故,回味其中奇妙的曆程。

更酷的是,如果一位物理愛好者如果能從哲學的高度理解物理學的概念與規律,那他就會成為嚴格科學意義上的人文科學玩家。因為經驗科學與形而上學是一對冤家。我們理解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就有可能將它們升華到人文科學的層麵上來,從而使思辯性成為自我修養的一條道路。

最後回到一句經典的老話中來——隻有體會到學習本身的興趣,體會到知識的樂趣,體會到探索的樂趣,才是我們人生永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