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九章 地宮(二)(1 / 2)

作為地球上的華國人,洛橙對和氏璧是如雷貫耳。

傳聞和氏璧是華國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傳聞和氏璧是一個叫做卞和的人發現的,傳聞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隻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隻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幹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方成為傳世之寶。傳聞春秋戰國之際,幾國征戰,幾經流落,最後歸秦,傳說由秦始皇製成玉璽。傳聞秦滅後,此玉璽歸於漢劉邦。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這和氏璧一直在皇帝的手中轉手,直至傳到唐朝,而五代時,天下大亂,流傳的玉璽不知所終……

那啥,洛橙看過一本叫做《大唐雙龍傳》的玄幻武俠小說,小說裏麵把和氏璧描寫得更加神奇,裏麵有著強大的能量,能夠靜氣凝神,還能夠提高人的功力,白白便宜了寇仲、徐子陵和跋鋒寒思念個家夥。

沒有想到乾幹大陸也有一塊和氏璧。據展隨風介紹,乾幹大陸的和氏璧是一個叫做和諗的人發現的,同樣獻了三次寶,被沒有眼光的君王砍了兩條腿;同樣第三次成功獻璧,為了紀念和諗的忠貞,得名和氏璧。始秦國的開國皇帝統一諸國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隻是,宋滅秦後,羅宋國的老祖宗沒有在皇宮中找到和氏璧,卻原來,它早一步被長平王帶進了地宮。

傳聞“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一行人麵麵相覷,他們又不想造反,拿著和氏璧也沒有用。

展隨風輕咳一聲,“和氏璧暫時由在下收起來,等出去以後再商量如何分配吧。”

其他人沒有異議,等到展隨風收好和氏璧,一行人繼續探索行動。長平王可能想將寶藏留給最優秀的子孫,因此一路關卡下來,涉及的範圍包括天文地理、星相醫卜、水利農業、治國謀略、兵法武功……各個方麵。眾人集思廣益,闖過了一關又一關,最後在地宮最裏麵的宮殿“含元殿”找到了寶藏。

闖關的過程中,洛橙確定了,長平王又或者協助長平王建立地宮的人中肯定有穿越前輩。因為考較兵法一關時,題目竟然是出自《孫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謀”。

含元殿分為大殿、配殿與東西兩閣。大殿堆放著各種精良兵器;配殿整整齊齊擺放著一箱箱的黃金珠寶;東閣是珍寶閣,裏麵存放的全是世所罕見的珍品,比如與日月宮鎮宮之寶日月神劍齊名的神兵割鹿刀,能夠發出懾人心魂的天魔音的天魔琴……還有珍貴的靈藥,像九陽丹,東閣中竟然有九枚之多,讓其他人激動得心跳加速,而展隨風則鬱悶得不行。然後,九陽丹被眾人瓜分了,洛橙和墨輕塵沒有要,展隨風得了兩枚,他的說法,其中一枚是分給唐棣友的。

西閣是藏書閣,書籍種類繁多,包羅萬象,當然,最吸引眾人的還是武功秘籍。這些秘籍大多已經失傳了幾百年,如今重新出現在人前,讓一幹學武眾眼睛冒金光,幾乎撲上前搶奪。

洛橙對乾幹大陸的武學不感興趣,趁著其他人瓜分武功秘籍,逛起藏書閣來。一邊逛,一邊將一些感到有趣的雜書或者是介紹乾幹大陸地理和曆史的書籍隨手放進儲物腰帶內,等到空閑時再慢慢翻閱。

忽然,洛橙心中浮起一絲莫名的感覺,好象有什麼東西牽引著一樣走向最右邊的一個書架。這個書架上擺的書不多,到是放了一些硯台、鎮紙和毛筆之類,洛橙對此沒有研究,想來是名貴的珍品或著以前的有名的文豪墨客用過的東西。

在這些東西之中,有一塊白玉做成的鎮紙,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洛橙的視線一接觸到它便移不開了,心裏麵有一個聲音叫囂道:是它,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