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體係
化學基本概念包括研究:物質的組成和分類、物質的性質和變化、物質之間相互關係、化學量、化學基本用語及化學基本定律、有關分散係知識等內容。要求能準確嚴密地理解並能熟練正確地運用化學基本概念。
一、物質的組成和分類
1.物質的組成
物質的組成分微觀構成和宏觀構成。其中微觀構成又分分子、原子、離子三類;宏觀構成是由遊離態與化合態的元素組成。
元素
①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相同)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②存在形態:a.單質形式存在的遊離態;b.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化合態。
2.物質的分類
這裏我們說的是無機物。無機物分為混合物與純淨物。而在它們之下純淨物又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單質中有金屬,非金屬和稀有氣體;而化合物中又有氫化物,氧化物,酸,堿、鹽這幾種。
氧化物: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酸:電離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電解質叫酸。
堿:電離時所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電解質叫堿。
鹽:由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組成的電解質叫鹽。
二、物質的性質和變化
1.物質的性質
物質的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物質的變化
物質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化學反應的類型:
(1)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轉移(包括電子得失或共用電子對偏移)的化學反應。
(2)離子反應:指水溶液中電解質參加的一類化學反應。
離子方程式書寫步驟:在配平的化學方程式基礎上一拆一刪一整理。
三、化學用語、化學量和化學基本定律
1.化學符號
(1)元素、核組成符號,原子和離子的是結構示意圖。
(2)電子式:元素符號周圍用小黑點表示原子最外層電子數。
(3)離子符號和化合價價標符號
(4)分子式、最簡式(實驗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示性式)
2.物質變化反應式
3.化學量
(1)原子量、分子量、質量數和元素原子量:
①原子量:以碳原子的質量的去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數值。原子量是相對的量,是個比值而無單位。
②分子量:一個分子中備原子的原子量總和。分子量無單位。
③質量數:將某原子的原子核內所有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值相加,所得的數值叫該原子的質量數,即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④元素原子量;按該元素各種天然同位素的原子量和在自然界所占的百分含量(豐度),算出來的平均值,叫該元素的原子量(元素平均原子量)。
元素近似原子量是按該元素各種天然同位素的質量數和所占的一定百分含量算出來的平均值,叫該元素的近似原子量。
(2)物質的量、摩爾、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和物質的量濃度(摩爾濃度)。
①物質的量、摩爾: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製基本單位之一,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每摩爾物質含有阿佛加德羅常數個微粒。以上微粒指微觀粒子如分子、原子、離子、質子等。
②摩爾質量:l摩物質的質量。其單位是克/摩,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於該物質的分子量(或原子量)。
③氣體摩爾體積:在標準狀況下,1摩的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約是22.4升。氣體摩爾體積表示為22.4升/摩。
④物質的量濃度(摩爾濃度):以l升溶液裏含有溶質的物質的量來表示的溶液濃度。其單位表示為摩/升。
⑤物質的量、微粒數、物質的質量、氣體體積和物質的量濃度之間的關係。
(3)化學基本定律
①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本定律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的依據。
②阿佛加德羅定律: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