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軍隊信息化理論(二)(2 / 2)

信息化戰爭的特點是戰場透明化,這就要求部隊在發現敵人漏洞時能夠將兵力快速投送到敵人漏洞處並在各種火力支援下動搖敵人整個防線,這就要求這隻部隊本身具有精確火力打擊能力。這就要求這個部隊就即要有快速的遠距離激動能力,本身又必須有強大的火力打擊能力。這隻有以陸航為主體的空中突擊部隊符合這個要求。 透過戰爭煙雲,可以清楚地看到:現代陸戰場的重心已向低空超低空位移,直升機已經由支援兵種發展成主戰兵種,由“配角”變為陸軍的“主角”。通過運用陸航實施廣泛靈活的空中快速機動,尋求和創造戰機,對敵人實施有效的綜合打擊,能夠迅速奪取主動和勝利。1991年海灣戰爭,黴菌在發現伊拉克防線漏洞後,101空中突擊師使用直升機進行戰役機動,在100小時內將4000餘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向前推進300公裏,在距巴格達240公裏和巴士拉以北地區實施機降,完成對伊軍的迂回包圍,是空中突擊部隊行動的典範。

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是我軍建設和發展的長遠目標。現代乃至未來的局部戰爭,常常集戰略、戰役、戰術於一體,具有強烈的時間觀念,要求必須速戰速決;具有作戰對象、作戰地區的不確定性,要求軍隊建設必須著力打造多功能作戰能力。陸軍為適應未來聯合作戰,必須將信息、速度、火力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快速機動、立體攻防的多功能作戰能力,適應現代和未來陸戰場的新要求。陸軍航空兵不受江河湖海、山嶽叢林等障礙限製,不需要專用機場,能夠適應全方位機動的動態化戰場需要,增強陸軍部署的靈活性,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時效性。

在信息化戰爭中,無論是對陸軍的精確火力支援還是對海作戰中的遠距離打擊敵方艦艇都離不開空軍的身影。可以肯定的說在信息化戰爭中空軍將取代陸軍作為戰爭的主體。現代戰爭的一個基本特征是:作戰行動立體化,立體作戰精確化。從戰略的角度看,戰爭已經具有遠程攻擊和非接觸的特點。這個基本特點,成為現代戰爭立體化,特別是空中化的基礎。以電子技術為基礎的信息革命為現代空中力量插上一雙新的翅膀,使得空中戰爭精確化。精確化又可以實現戰役戰鬥的短時、猛烈――從而使人們追求戰爭低成本、高效益的願望得以實現。1986年,發生了美國萬裏空襲利比亞的“外科手術式”的戰爭。在這次襲擊中,空中力量展現出來的遠程、精確、短時、猛烈的特點,讓世界各國看到一個新的軍事時代的來臨。為了把戰爭限製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戰爭必須是速戰速決的。速戰要求短時,速決要求猛烈和精確。而這些特點,多為現代空中力量所具備。到了海灣戰爭,信息化和空中化的特點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來。42天的戰爭,空襲占了38天。而4天的地麵戰就軍事意義上講,其重要性已遠不如曆史上的地麵戰。美國時任戰區總指揮官施瓦科茲普夫說:把50萬軍隊調到中東,如果不讓他們打一仗,我無法對國內的納稅人交代。現代戰爭立體化、遠程化、精確化――下一步還可能是隱形化、無人化――使戰爭呈現出短時、快速、猛烈,低傷亡的特點,而所有這些都是傳統陸軍的軟肋。短時――陸軍係統龐雜,動員組織、準備、展開程序多、作戰平台和單元眾多,信息傳遞環節多,難以短時;快速――傳統陸軍主戰兵器的坦克最快時速不過幾十公裏,除飛行化的陸軍――空降兵等外,其他如步兵、火炮、車輛,受限於地形、路障和敵方的阻滯,無法做到快速;猛烈――傳統陸軍無論火炮、子彈的威力都無法與空海軍的巡航導彈、航空炸彈相比;至於低傷亡更不可能。陸軍是人數最多的軍種,隻要它參戰,傷亡甚至大量的傷亡就是不可避免的。傳統陸軍的傳統弱點,正是空中力量――我們說的空中力量,不是狹義的空軍,而是包括了陸、海、空、太空等一切超越平麵的作戰係統和平台――在現代戰爭中所具有的優勢。

當然縱觀我國空軍要替代陸軍的地位還為時尚早,就是簡單的對地精確火力支援任務也不能完成,毫不客氣的說,我們的空軍完全不能適應未來的戰爭的需要。它的隻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裝備和以國土防空為主的作戰思想決定了它無法勝任精確火力支援的任務,更不要說在未來戰爭中替代陸軍成為戰爭的主體。這就要求我們著眼於信息化戰爭的特點,研製下一代,適合空軍角色定位並且能夠適應信息化要求的作戰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