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華指出了幾個實現信息化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後就走出去到軟件基地去了解軟件開發qing況和現役裝備信息化改造情況去。要黃少華根據前世網絡上關於軍隊信息化的一些觀點來對現在軍隊信息化提出一些建議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並給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是沒問題的,但要他具體參與到信息化部隊的訓練和戰術研究上去是絕對不行了,他可不會像前世重生小說中的主角回到過去僅憑著自己的業餘軍事知識就成為戰無不勝的將軍了。在經濟上可以憑借對曆史的了解,參與到曆史的幾個重要賺錢事件中去,賺到錢是不成問題的,而且曆史上發生的賺錢機會數不勝數,回到過去隻要把握機會不可能不能成為億萬富翁;但如果是戰爭的或,主角或者可以憑借對曆史的了解而打幾個勝仗,但主角總不可能記得那段曆史的全部吧,在主角曆史記憶的空白時間裏總不能都不打仗吧,憑著三腳貓的軍事知識和狡猾的專業的敵人打仗不會是那麼順利的。這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試點,軍隊既然已經認識到信息化的巨大優勢,那麼不可能不把它推廣到全軍。這個試點不是在試驗信息化對機械化的優勢究竟有多大,這個軍方已經試驗過了,而且這個隻要有數據就可以計算出來,現在這裏試點的是將來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具體部隊編組方案,訓練方案和適應信息化戰爭的戰術方案,換句話說將來中國所有信息化部隊的建設都是按造這個樣板進行的。所以這個試點不能有絲毫差錯,並且要找出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最合適的部隊編組方案,訓練方案及戰術。這方麵黃少華隻提出一些建議,盡量不幹擾陳群和黃成的決策,畢竟在這方麵他們是專家,他提出的方案如果可行的話就會實施,不可行的話仍掉就是了。
由於這個團的信息化試點將為將來軍事改革提供數據和依據,中央軍委非常重視這個試點,試點中出現的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上傳到總參謀部,陳群和黃成將問題傳上去後就忙著解決手頭上已經出現的問題。陳群按照黃少華的建議做出具體的編組和訓練方案,在實踐中試驗是否可行,並根據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黃少華則到軟件基地了解操作係統開發進度,最主要的是去現役武器信息化改造小組了解改造後的武器性能數據究竟是怎麼樣的,雖然現在沒有完全適合信息化的武器,但這批信息化改造後的武器畢竟是在這個階段最適合的武器,它的數據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信息化武器的數據。隻有詳細的了解這些武器的數據才能為信息化建設提供更準確的建議。操作係統的開發一直按著預定的進度順利進行著
黃少華走到武器改造的地方,這兒原來是第一集團軍的一個倉庫,是一個長約100米,寬約30米的的大型倉庫。和中國大部分以前的倉庫一樣隻是四麵約10米高的白牆圍著,屋頂是鋼結構塑剛屋頂,在向著操場的一麵是兩扇高約5米,寬約2.5米的大門。這個倉庫並不密封,黃少華可以看到牆的頂部到屋頂還有幾十厘米的空隙用於通風,若是用於倉庫到沒什麼,而現在在這個大冬天那些技術人員卻要在這個漏風的倉庫緊張的改造武器,這和露天幾乎沒什麼區別,這個倉庫的唯一作用大概就是擋雨了。黃少華走進倉庫,首先看到的是鋼結構屋頂下吊著一張大網,不用想也可以知道這網是金屬做的,用於防止探地雷達探測。這個技術美國在海灣戰爭的時候就已經應用到戰爭戰爭中,它可以探測經過偽裝或淺埋在地下的各種設施和裝備。這裏作為目前中國第唯一一個信息化武器改造場所當然需要做各種防備措施,不然讓美國知道的化,以美國的技術實力,它很快就會走到中國前麵。中國現在能做的就是在信息化理論還沒有暴露前率先解決信息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摸索出信息化的方向。黃少華無法想象,中國的信息化武器係統會在這麼簡陋的倉庫被改造出來。在這麼簡陋和惡劣的工作環境下,那些技術人員卻毫無怨言的加班加點工作,看到倉庫一角的地鋪和技術人員有點腫脹的眼圈就知道他們有時辛苦了,這種精神就是黃少華前世的華為‘墊子文化’也自慚形愧。看來這個時代的科技人員的奉獻精神和愛國精神還占主流,不象黃少華前世的優秀技術人員大都跳槽到外企或出國去了。不過黃少華也知道光憑愛國和奉獻不可能留住這些優秀人才的,人家飯都吃不飽了,還拿什麼來愛國和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