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先從名稱說起(1 / 1)

本魚名馬因於形

在我國18000多公裏的漫長海岸線上,生長著多種多樣的海洋魚類。你是否知道,其中有的還是非常珍貴的中藥材呢!例如在近海淺水區,在水藻和小甲殼動物較多、風浪不大的海域中,生活著一類奇特的魚類,古人發現它有特殊的醫療作用,頭似馬頭,便稱它為“水馬”。早在1700多年前西晉時期的《抱樸子》就記載了這種海洋生物的名字。後來人們發現不是所有水裏都能生長這種魚類,隻有海水才能生長,古代醫藥學家按照嚴謹認真的態度,給它改名為“海馬”。唐代醫學家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正式定其藥名為“海馬”,一直沿用至今。另外,也有因其形象俗稱為“馬頭魚”和以它奇特的生態習性又稱為“龍落子”的。海馬是一種名貴珍奇的動物中藥材,有一兩千年的應用曆史了。

效用獨特成新寵

海馬是我國名貴海洋中藥材,曆代醫藥古籍及我國藥典曆次版本均有收載。曆代中醫均將海馬作為醫療保健中藥材使用。它具有補腎壯陽、增強性功能,調氣和血、健腦抗衰老等顯著的功效。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介紹海馬時說:“海馬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有交感之義,故難產及陽虛房中方術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又說海馬能“暖水髒,壯陽道,消瘕塊,治疔瘡腫毒”。千百年來海馬以其確切而獨特的療效,在臨床延用至今,而海馬也甘願粉身碎骨,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無私無畏的貢獻。

海馬為珍奇海洋動物,作為藥材,來源有限,身份高貴,價格較高,不可多得。所以古往今來多被列為貴重、少常用中藥,知道它的少,應用者更少。現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生活質量、嗬護生命、強身健體、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具有明顯生理活性和保健作用的動、植物藥材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對海馬這種名貴動物中藥材的興趣更高,爭相用來做藥膳、藥酒、藥茶,以求保健強身、延緩衰老。因此,市場上以海馬為主要原料的中藥和保健品日益增多,一些地方服用海馬保健品成為新的時尚。

此外,由於海馬外形獨特,沿海漁民捕捉到海馬後曬幹,將其作為旅遊紀念品出售。既能保健,又可觀賞,結果海馬在香港市場上的價格甚至超過了白銀。

一則美妙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南海漁村有一個叫海生的漁夫,一日出海打魚,忽見一鰻魚正追捕一隻漂亮的大紅蝦。海生不忍紅蝦遭難,遂拿起槽杠向鰻魚劈去,正中魚身。大紅蝦感恩不盡,竟開口說話。原來她是東海龍王最小的公主,外出遊玩,遭到鰻魚追逐,幸虧海生相救,才死裏逃生。公主要以貴重禮物相謝,但被海生謝絕。最後公主隻好說:“既然給禮不受,那麼以後你有什麼事需要找我,就在此處喊三聲就行了。”後來海生的妻子難產,無法可醫,就想到了公主的話,在海上喊了三聲,並將妻子難產之事告訴了公主。公主急忙到宮中拿出了最好的催生藥,讓巡海夜叉騎上海馬去送藥,並再三叮囑:“這是答謝恩人的藥,速速送去,不得有誤,違者絕不輕饒。”忙中有錯,由於事急,卻忘了給海馬喂料。跑了一會兒,海馬又饑又渴。四腳發軟,正餓得慌時,卻聞到一陣異香,原來是寶藥發出的香氣。海馬轉過頭趁夜叉沒注意,連袋帶藥全吞到肚子裏,頓覺全身發熱,氣力大增,不一會兒就到了海生家。說明來意後,可藥不見了,急得夜叉團團轉,卻聞到海馬嘴裏噴出藥物異香之氣,斷定藥被海馬偷吃。夜叉就用鞭子抽打海馬,打得海馬遍體鱗傷,海馬忍不住就拚命逃跑,不留神,被一礁石裂縫卡住,進退兩難,夜叉抓住尾巴硬往外拽,尾巴被拔變得細如蛇尾,好不容易才出來,可是海馬身子被卡扁,四腿跟身子擠壓在一起,隻是裝藥的寶袋卻長在海馬身上,還發出陣陣幽香。海馬自知理虧,遂跟著夜叉又去海生家向夫妻倆認罪。海馬一進門,草屋頓時清香四溢,正在難產的妻子身子一輕,孩子生了下來。由於海馬偷吃了仙藥,自己也變成了藥材。海生又向公主請求,讓海馬留在淺海區,自生自長,以便隨時救急,造福漁家,公主應允了。從那時起,海馬在淺海區繁衍,成了一味貴重的藥材。逢到漁婦難產,就煎幾隻海馬服下去,孩子就順利地出生了。海馬的多種功能被醫藥學家寫進了醫籍和本草著作裏。

我國人民應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悠久的曆史。近代科學家研究發現,海洋生物不僅含有許多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等藥理活性物質,而且它們還具有抗應激、抗氧自由基、降血脂、調節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抗疲勞和增強學習記憶能力等作用。我國海域有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是除陸地以外,又一個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天然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