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華宇等人修習的天罡長拳,沿襲的是舊式武道體係,無論是馬步樁,乾坤挪移步,或者一些技擊之法,核心都在一個“意”字,如站樁時存想蒼鬆、大鍾、奔馬、彎弓之意境,向下駐地生根,向上虛靈頂天,不動如山,脊椎如彎弓,全身骨節貫串如整體。
又如練習乾坤挪移步時,則存想如在水中行走,腳掌如在泥淖、沙土或水草之上,或如履薄冰,腳尖與頭部相爭,周身厚重如巨艦或輕靈如蜻蜓般向前移動。
再如拳架和技擊之法,母拳取龍、虎、龜、蛇、熊、馬、鷹、鶴等飛禽走獸之形與意境,平時選擇一個基本母拳招式反複習練千百上萬次,其間還要反複觀摩對應猛獸飛禽之真形,領悟母拳之真意,拳法方能初成。
天罡長拳走的是傳統武道的路徑,而有了周淵的理論見解之後,王天罡在拳法中糅合了太息法這種修行法訣的基礎呼吸法,並在周淵的建議下,對各種禽獸之真形做了分類整合,分別歸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以基礎呼吸法經由五行髒腑和對應經脈催動母拳真意用於修習和技擊。
此外,王天罡長期行走於軍營之中,發現在兩軍廝殺之時,使用槍、戟、刀、劍、錘等兵器往往更具爆發力和殺傷力,遂有感悟,將禽獸之形歸為先天之形,而將槍、戟、刀、劍、錘等兵器歸為後天之形,在拳法中又糅合創編了一些槍法、錘法、刀法、劍法的後天之形基礎母拳,從而使得拳法的威能和殺傷力成倍增加。
傳統武道走的是意勁貫串,意成神明,內勁外放,打破虛空的路徑,而天罡神拳則走的是意氣勁貫串,意為綱,氣為體,意氣相合為神,氣勁外放,改變虛空外物的路徑,打破虛空重在隔空打物,是力量隔空傳輸,而改變虛空除了可以實現隔空打物之外,還可隔空觸發規則變化,是力量傳輸和規則改變並重,雖然理論體係還比較粗糙,但和仙門的修行法訣是類似的體係,可以說,天罡神拳已經具備了仙武合流功法的雛形。
日間騎行站樁或走乾坤挪移步,到了晚間,尋到可以安全休息的地方後,在醜時之前,華宇往往在戶外尋找一安靜之處,麵南背北,兩腳一前一後,後腳站實,五趾抓地,膝蓋微曲,前腳虛抬,腳尖輕觸地麵,兩手亦是一前一後,前手高不過眉,後手高不過鼻,兩手左右相合,手腳上下相合,意境中存想自身如遠古巨人,聳立於天地之間,雙臂間環抱一萬丈山峰……。
此樁名為鶴翔樁,脫胎於天罡神拳中鶴形母拳拳架,天罡神拳諸多先天真形中,唯鶴形最為接近仙道,其拳架舒展,靜則抱守歸元,最能增長功力,動則疾如閃電,是最為淩厲的技擊殺招。
而在和周淵一起進行的無數次試驗中,發現鶴形拳架也最為契合太息吐納法,因而王天罡又反複觀察揣摩仙鶴真形,從鶴形母拳中演化出此鶴翔樁,配合太息基礎呼吸法,作為天罡神拳最根本的修習秘法。
晚間子時過後,華宇又會采取側臥行功之法,右手托在腮下,右腿彎曲,左腿伸直,左手放在丹田之處,默運太息法之睡臥呼吸法,似睡非睡,神遊浮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