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參透顧客的“心”(2)(1 / 3)

而且,正如我們在前麵提到的,一旦我們“貌相”了某個人,對他產生了某種形式的“第一印象”,這一印象將很難改變。即便能夠改變,付出的成本也將十分高昂。

總之,對於銷售人員而言,如果你想事半功倍,讓你的買賣做得更順利,那麼,請務必在“第一印象”上下足功夫,千萬別讓自己摔倒在起跑線上。

二、突破“四堵牆”!

國外有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研究。他的結論是:如果一個人想要得到另一個人的信任,就必須突破人際關係的“四堵牆”。

到底是哪四堵牆呢?讓我們一一看來。

第一堵牆:形象。

發型、服裝、表情、目光……這些就是第一堵牆。

對於擅長“以貌取人”的顧客來說,任何一個小閃失,都不會逃過他們的法眼。

所以,對於銷售人員而言,通過“造型”來展示鮮明的個性,絕對是不合時宜的。“個性”這玩意兒不是不能展示,但請務必展示於自己的私生活中,而不是公司裏。

第二堵牆:態度。

站姿、坐姿、名片的遞法……這些都是態度的表現,也是你需要麵對的第二堵牆。

除了形象之外,給顧客遞名片的方式、與顧客商談時的坐姿甚至落座的位置等方麵,也有基本的遊戲規則,違反這些規則,就沒法讓顧客帶你玩兒。

員工的形象和態度,其本質與公司的廣告完全一樣,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暴露在顧客視線範圍內的可視物。所以,對於一個銷售人員來說,如果你的態度吊兒郎當,你的工作狀態也會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如果你的態度蠻橫無理,那簡直就是“狀況外”。

令人遺憾的是,存在嚴重態度問題的人,並不一定是那些人品有問題、不招人待見的主兒。許多人品正、人緣兒好的人,也會存在非常嚴重的態度問題。

2013年4月,一張韓國總統樸槿惠會見美國首富比爾·蓋茨的照片,在韓國國內甚至國際上引發了軒然大波。

原來,蓋茨在與這位女總統握手時,左手還在兜裏揣著。

其實,這一失禮的舉動並非針對女總統本人,而是蓋茨的一個習慣。

在之前與法國總統薩科齊握手時,蓋茨也曾公開展示過這個習慣,隻不過隨性的法國人並不介意而已。但這回情況不同,蓋茨身處的是視禮儀如命的韓國,而且麵對的還是一國元首。因此,韓國人的怒不可遏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蓋茨也挺冤枉。天性善良的蓋茨做出這樣的舉動絕非有意,而且握手時其神情格外恭順溫厚,並沒有絲毫盛氣淩人的意思,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毀掉了包括當事人在內的所有韓國人的好心情。

不隻是蓋茨,美國總統奧巴馬將雙腳蹺在辦公桌上聽取下屬工作彙報的照片,前一陣也在網上引發了強烈爭議,成為另一個相當經典的案例。

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比如,有個小夥兒德才兼備、英俊瀟灑、幹淨爽利、笑容可掬,總之,哪兒都挺好,是那種讓人一見就喜歡的“好孩子”。可他偏偏有個壞毛病——喜歡背剪雙手和人說話,讓人有一種“聆聽領導教誨”的感覺,心中很是不爽。這個時候,恐怕你會產生一種衝動,恨不得伸出手把他的動作糾正過來——不是因為討厭他,恰恰是想幫他維護他在你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古人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是個有正常感知能力的人,如果你也討厭別人在這些細節上有意無意地挑釁你的尊嚴,就請務必時時刻刻注意你自己的態度。

第三堵牆:說話方式。

是否使用了禮貌用語、聲音的大小、語速、語調、說話的抑揚頓挫……這些就是你的說話方式,也是你必須要麵對的第三堵牆。

“大哥,您來了!”“大姐,您看車啊!”——這些“不見外”的稱呼方式,作為顧客你是否經曆過?如果是,請實話告訴我,你的感覺如何?是否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呢?

相信如果你夠誠實,你的答案會是否定的。因為你真實的感覺會是尷尬與不自在。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的“私密空間”被人侵犯了——連我媳婦兒對我都沒這麼親過,你憑什麼跟我起膩?還不是為了我的錢!

同理,這兩年已經泛濫成災的“帥哥”“美女”的說法,恐怕也未必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招人待見。除了太膩以及有侵犯私密空間的感覺外,這樣的稱呼方式還很有可能冒犯人——如果對方隻是一個相貌平平甚至其貌不揚的小夥兒(姑娘),你的這種叫法,對他(她)而言可能意味著極其失禮的諷刺!

所以我們說,盡管“盡快縮短彼此的心理距離”是一個銷售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發力過猛或發力不當,就很有可能適得其反,引起對方的反感或警惕之心,反而讓雙方在心理上更加疏遠。

因此,即便你迫不及待地想與對方的關係熟稔起來,也要掌握一定的節奏,萬萬急不得。尤為重要的是,你必須充分尊重對方心理上的私密空間,小心翼翼地維持住必要的底線。不然稍有閃失,你就會徹頭徹尾地得罪對方,讓自己結結實實地摔倒在起跑線上。

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有些銷售人員也許認為自己會“看人下菜碟”,就是說,他們感覺自己有把握根據顧客的不同個性來掌握親熱程度。總的來說,這一招未嚐不可,但要慎之又慎。因為和你一樣,其實許多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性格是有很大區別的,有些人看起來熱情奔放,其實極度保守。反之亦然。所以,必要的節奏感和分寸感,以及洞若觀火的眼光和精準的判斷力,絕對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