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大家庭中楊軒慢慢長大,轉眼已經7歲了。
這年小楊軒上學了,在當時那個年代,沒有幼兒園,從學前班開始讀,楊軒的親姐姐楊茜二年級了,二姐(也就是後媽帶過來的孩子陳迪)上一年級,楊軒和三姐(也就是大姑撿來的那個孩子楊霞)剛入學,在學前班,當時這麼多孩子一起讀書,對於農村的經濟條件確實很困難,但楊軒的家人沒有讓任何一個孩子輟學,努力掙錢供孩子們上學,說來也奇怪,別的家庭有兩個孩子,家裏鬧得雞飛狗跳的,在楊家從沒出過這種情況,四個孩子相處十分融洽,有不少家長都會過來誇上幾句:“你看人家這幾個孩子多懂事,我家那兩個小東西要是有這麼乖我就省事多了”。
從小在女孩子堆裏成長的楊軒,看到在學校這麼多自己的同齡人,這時卻莫名的膽怯了,不敢多說話,但學習還算不錯,老師覺得是個乖孩子,就是因為這一點,班上好多男同學開始欺負他,他又好強,總是和他們挑戰,但單槍匹馬總是抵不過一群人,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三姐幫不上什麼忙,隻能躲得遠遠的,楊軒也是好麵子,每次回家,楊霞把發生在學校的事情給大人講,他總是說沒有的事,然後背著大人對楊霞一頓數落,楊霞也就不好說什麼了,久而久之,楊霞習慣了看到弟弟被欺負,也就沒有告訴過家人,因為實在是太多次了,數都數不過來,偶爾楊茜看到弟弟被欺負總會跑過來搭把手,畢竟楊茜比楊軒高兩個年級,有時二姐陳迪也會過來幫忙,要麼直接跑去辦公室找老師過來,反正楊軒的小學時光並不美好對於他自己來說,回到家,還要看後媽的臉色,後媽做什麼飯就吃什麼,不允許挑食,但給自己的女兒陳迪總是給最好吃的,有一次陳迪悄悄的把其他三姐妹叫到一處房間,偷看了外麵一眼,慢慢從口袋裏拿出3塊糖說:“這是媽媽給我的,說不給你們知道,你們趕緊吃吧,不要讓她發現,不然我要挨打呢”,三姐妹互相看了看,拿了一人一塊吃了起來,楊軒問:“二姐,你怎麼不吃啊”,陳迪說:“媽媽說吃完了還會給我,你們吃吧,以後我能吃到,媽媽以後給我糖吃,我就藏起來和你們一起吃好不好”,三個孩子點點頭,四個孩子甜蜜的笑了,所以說不管後媽對楊軒和楊茜、楊霞怎麼樣,他們四姐弟的關係一向很好。
到了上初中,楊軒再也沒有受過別人的欺負了,他轉校到別的學校,每個人都是生麵孔,在這裏,他結交了自己真正的朋友,學習還算可以,老師也很看好他,在班級裏很受同學的待見,尤其是女同學特別喜歡他,每到課間時間,他的周身大多圍著的都是女同學,說說笑笑的,但家裏還是不那麼景氣,後媽還是那個後媽,進了初中以後,陳迪的名字改了,改了楊姓,叫楊迪(小說之後都寫楊迪),處在青春叛逆期的這群小孩子們這天給這個後媽來了這麼一出。
這天放學,四個孩子一起回家(經常一起上學,一起回家),回到家後看到爺爺奶奶不在家,就後媽一個人在家,放下書包就往外麵跑,李青青看見了叫到:“都幹嘛去,沒作業嗎?楊茜你過來幫忙洗菜做飯,還吃不吃飯啊,我一個人怎麼做這麼一大家子的飯啊,楊霞也過來”,四個孩子停下腳步,楊茜和楊霞互看了一眼,吐出舌頭說道:“我們不會做,再說為什麼不叫楊迪啊,你偏心”,楊迪也對媽媽說:“媽媽,我知道你對我好,可是你把他們叫走了誰陪我玩啊”,李青青氣的不輕說:“你和楊軒玩去,男孩子不做飯也可以,反正楊茜和楊霞,你們倆不過來做飯,今晚就別吃了”,說著就走進廚房,楊茜說:“不吃就不吃,走,玩去”,四個人沒理睬李青青,自顧自的玩去了,玩累了回來,也是吃晚飯的時候了,李青青鐵青著一張臉進屋,對楊茜和楊霞說:“你們倆給我出去”,楊茜和楊霞站起來說:“爺爺奶奶呢?我要告訴爺爺奶奶你不給我們吃飯”李青青陰險的笑了句說:“哈哈,說去啊,你們爺爺奶奶去你小姑家了,暫時回不來,要呆好長時間才來呢,說去啊”,此時的小姑已經嫁人了,而且在很遠的都市,離這裏都不知道有多遠,這下可把兩人嚇壞了,隨即便哭了,楊迪說道:“媽媽,你不讓他們吃飯,我也不吃了”,誰都沒有發現此時的楊軒與平日大不相同,低著頭,兩拳握得很緊,像是在極力的控製著什麼,最終還是沒有壓抑住心中那個力量,一聲怒吼,隨即麵前的木頭桌子便成粉碎飯菜撒的滿屋子都是,慶幸沒有人傷到,幾個人都嚇得鴉雀無聲,許久,李青青尖叫了一聲抱著頭跑了出去,楊軒隨即恢複原狀,隻是不知道剛剛發生了什麼?四個孩子那晚誰也沒吃飯,家醜不可外揚,這件事也沒有給別人說起,李青青此時明白,這個楊軒非等閑之輩,以後得小心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