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神秘晉國客人(2 / 3)

“主公,你不問,我也要說呢。易牙、豎貂和公子開方這三個人不是好人,離他們遠一點。”管仲說。這三個人能夠哄齊桓公開心,管仲沒有動他們是因為自己可以控製他們。如今自己要死了,不能再讓這三個人在齊桓公的身邊了。

“可是,易牙很愛我啊,他把他兒子都蒸來給我吃了呀。”

“人之常情是最愛自己的兒子的,他連兒子都忍心殺掉,對別人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

“可是,豎貂為了留在我身邊,把自己給閹了啊。”

“人都是把自己的身體看得最重,他連自己的身體都不在乎,他會在乎別人嗎?”

“公子開方呢?他放棄了世子的寶座來跟隨我,父母死了都不回去奔喪,他難道不是真愛我嗎?”

“連父母都可以拋棄,還有什麼人不能拋棄?”

什麼是哲學?這就是哲學。

哲學是不能無視人性的。

父親死了,兒子還在台上含笑演出,我們現在說這是敬業,看看管仲怎麼說吧。

“既然這樣,仲父怎麼從來沒有說過?”齊桓公有些失望,他覺得管仲的城府太深。

“我從前不說,是因為他們可以讓主公開心。就像大壩一樣,我在的時候可以阻止洪水泛濫,我要走了,洪水隨時要泛濫了,所以我提醒主公離他們遠一點。”

齊桓公半天沒有說話,對於管仲對這三個人的評價,他並不讚成。

半天之後齊桓公終於想起來還有話沒有問,急忙問:“那隰朋之後?隰朋之後誰能接班?”

管仲沒有說話,他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當晚,管仲與世長辭。

天下的管仲

管仲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一生。

管仲,一生致力於齊國的繁榮強大,為祖國的安定團結貢獻了畢生的力量。尊崇周王室,和睦諸侯是他的原則,他為春秋諸侯建立了一個楷模國家,開創了國家發展的新模式,使得齊國成為各個諸侯國紛紛學習效仿的對象。

諸子百家,管子應當是第一家。而隨後的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都脫胎於管仲的思想。可以說,管仲對於整個中國的曆史進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有人會說,既然管仲如此偉大、如此無所不能,為什麼他不幫助齊桓公稱王,取代周朝而成為曆史上的齊朝?

因為管仲的屁股實際上沒有坐在齊國,而是坐在周朝王室那一邊。

管仲本人是王族,骨子裏,他希望看見周朝王室重新建立權威,而不是被推翻。而輔佐齊桓公,幫助齊國強大起來的最終目的,是要尊崇王室。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就可以解釋管仲處理國際事務的種種立場了。

管仲對於姬姓國家非常關照,幫助燕國消滅山戎,把侵犯的地盤歸還魯國,幫助衛國和邢國重建家園,等等。他希望這些周朝的同姓國家能夠團結在王室周圍,幫助王室重新建立權威。

為了防範齊國因為強大而對周朝王室構成威脅,管仲一方麵讓齊桓公和王室聯姻,以裙帶關係加強兩方的關係;另一方麵,管仲在遏製齊國的擴張,雖然齊國不斷強大,但是地盤沒有什麼擴大。其實,齊國有充分的機會和理由吞並燕國、衛國和邢國,甚至有吞並魯國的可能。但是,都被管仲或明或暗地阻止了。

如果齊國有取代周朝的野心,那麼周王室的混亂將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正是看到這一點,管仲以超乎想象的強勢手段來維護王室的安定,這就是他為什麼如此殫精竭慮幫助王子鄭的緣故。

當他發現齊桓公野心膨脹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勸阻齊桓公。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荀彧,荀彧實際上與管仲的思想境界是相同的。

所以,管仲不僅僅是齊國的管仲,他是天下的管仲。

鮑叔牙也走了

管仲去世了,整個齊國都感到悲哀。從周王室到包括楚國在內的諸侯各國都紛紛派遣特使前來吊唁。齊桓公十分悲痛,他命令世襲上卿的高虎負責治喪委員會,高規格安葬管仲,管仲的兒子世襲齊國大夫。

隰朋接任了總理職務。

易牙對管仲恨之入骨,他決定挑撥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的關係。

“鮑叔啊,管仲能做上齊國的總理,都是您老人家的推薦。可是,他臨死的時候推薦總理竟然沒有你的分,我都為您老人家抱不平啊。”易牙找了個機會,來找鮑叔牙說是非。

鮑叔牙一聽,笑了:“易牙,就是因為管仲凡事為國家考慮,我當初才推薦他。你現在來說他的壞話,真是不知好歹,像你們這一類貨色,還虧管仲大人大量讓你們混著。要是我的話,早把你們給炒了,滾吧。”

易牙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走了。他不得不佩服管仲,也不得不佩服鮑叔牙。

隰朋繼任僅僅一個月,也追隨管仲去了。

誰還能當總理?齊桓公不知道。從曆史的角度來說,管仲沒有能夠培養自己的接班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或者說缺憾。

沒辦法,齊桓公隻能請老師出馬了。

“師父,還是您來吧。”齊桓公親自上門請。

“主公,管仲說得對,我的性格好惡過於分明,不適合。”鮑叔牙推辭。

可是,齊桓公再三邀請,鮑叔牙最後隻得接受,但是有一個條件:炒掉易牙、豎貂和開方。

鮑叔牙果然是眼睛裏揉不進沙子。

齊桓公答應了,於是,易牙三人被掃地出門。

很快,鮑叔牙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他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大家很快開始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