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派去迎候齊國軍隊的使臣,子文派了大夫屈完。為什麼派屈完?一來,屈完是公族,有資格代表成王說話,二來,屈完此前多年在齊國擔任地下辦事處負責人,能言善辯,精通齊國話。
風馬牛不相及
就在路邊,聯軍總指揮管仲和楚國使者屈完進行了一段著名的對話,原話十分精彩,照錄一遍,然後翻譯。
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候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隸。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複,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不複,君其問諸水濱。”
屈完問:“你們住在北方,我們住在南方,因此牛馬發qing追逐也到不了雙方的疆土。沒想到你們進入了我們的國土,為啥?”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授權我們先君太公說:‘五等諸侯和九州長官,你都有權征討他們,從而共同輔佐周王室。’召康公還給了我們先君征討的範圍:東到海邊,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你們應當進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沒有用來滲濾酒渣的東西,我家主公特來征收貢物;還有,當年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我家主公特來查問這件事。”屈完回答說:“貢品沒有交納,是我們國君的過錯,我們怎麼敢不供給呢?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還是請您到水邊去問一問吧!”
“風馬牛不相及”,這個成語出自這裏。
為什麼楚成王和齊桓公都自稱寡人呢?寡人是什麼意思?寡婦?錯;寡婦的老公?大錯;光棍?還是錯。
順便介紹一下,秦朝之前,國君都是很謙虛的,因此自稱寡人和孤。寡人的意思就是缺德之人,說我這人很差勁,希望大家監督批評;孤的意思是很無助,說我這人沒什麼朋友,懇請大家幫幫忙。楚國還有一個專用的君主自稱叫做“不穀”,意思是不善良,也有說是沒能力,總之是說我這人不配當君主,希望大家海涵。所以說,秦以前的君主通常很謙虛,也很容易溝通,因為他們的自我定位還是比較準確的。到了秦,秦始皇開始自稱朕,這個“朕”字原本就是我的意思,被秦始皇獨占之後,老百姓就不能用了。為什麼用這個“朕”字?一來念起來有力,二來與“鎮”和“震”同音,牛啊。所以,秦朝以後,君主的定位就出了問題,君主就不再是缺德無助沒能力了,而是偉大光榮正確、無所不能無所不會、救萬民於水火、沒有他全中國人民就不會過日子的萬歲萬萬歲了。
周昭王的事情,交代一下。當初楚國在南麵瘋狂擴張,周昭王實在看不過去,因此親自出兵討伐,結果船漏了,死在漢江裏。管仲把這筆賬就記在了楚國身上,說起來,昭王是穆王的父親,管仲是穆王的子孫,管仲也是順便替祖先討個公道。不過人家屈完回答得也不差:那不賴我們,他自己掉下去的。
基本上,第一次會談就是這樣的,大家站著,連座談也算不上。
這算什麼?算是兩個文明人吵了一架。
屈完的任務完成了,他的任務就是來告訴聯合國:我們早就有準備了。
屈完走了,管仲下令大軍繼續前進,進入楚國國境,直抵陘山,在漢水北岸紮下大營。
漢水南岸,楚成王親率楚國大軍,也紮下大營。除了楚國本國的四百乘戰車,又從南聯盟國家緊急征調兩百乘戰車,共計六百乘戰車,扼守南岸。與此同時,鬥廉兄弟正率領四百乘戰車火速趕來增援,很快,南聯盟就將在戰車數量上處於優勢。
南北戰爭,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齊桓公和管仲,楚成王和子文,同一個時期最出色的兩對搭檔。
齊桓公是準備南渡的,他堅信齊國率領的聯合國軍所向無敵;南麵,楚成王有同樣的想法,他認為八百乘戰車的楚軍不會有對手,對麵的齊軍雖然生猛,但是算上衛國的戰車,齊軍隻有四百乘戰車,其餘五個諸侯國的戰力不敢恭維,隻有鄭國軍隊和魯國軍隊還算馬馬虎虎過得去。
就在兩國君主準備開戰的同時,兩國總理卻不這麼想。
對於管仲來說,偷襲失敗實際上就意味著戰爭結束,現在要做的是如何體麵收場。對於從來沒有交過手的齊軍和楚軍來說,誰勝誰負難以意料。楚國地大人多,地形複雜,即使聯合國軍取勝,也無法消滅楚軍;相反,如果戰敗了,齊國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聯合國就會立即崩潰。權衡利弊,管仲決定不冒這個險。
對於子文來說,齊國是個強大的對手,齊國也遠比楚國富庶。如果開戰,楚國就算勝了,但是從此結怨齊國,今後必然征戰不斷,楚國的國力將無法支撐;如果輸了呢?聯合國軍長驅直入,楚國就有亡國的危險。權衡利弊,子文也決定不能打。
就這樣,聯合國軍和南聯盟在漢水兩岸僵持一個多月,從春天到了夏天。
“秋天之前一定要結束。”管仲和子文都這樣想,看看天氣涼起來,士兵們要回家收麥子了。
——————————————————————————
長篇連載,未完待續,每日更新。歡迎各地媒體轉載,轉載請聯係[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