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園區建設檔次
主要是通過高起點規劃和高標準建設,引導園區基礎設施上檔提質。根據“創意之都”的要求,在建設層麵上要達到國際性、文化性、高端性和可持續性,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就是要堅持高標準,進一步打造園區建設新的標誌性建築,切實提升園區品味。2010年9月11日,昭山示範區管委會與香港新太陽集團正式簽約,由香港新太陽集團投資150億元人民幣,在昭山示範區建20平方公裏城鄉一體化生態大公園。為此,素有長株潭“綠心”之稱的昭山將再次實現精彩跨越。位於長株潭三地交界處的昭山示範區,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確定的五個示範區之一,是長株潭城市群“綠心”和湘潭的重要門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直被視為昭山示範區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香港新太陽集團是在香港注冊的大型企業,在上海投資建設超過18年,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先造環境再造房”是該集團一直堅守的建設原則。此次與湘潭市簽約的“昭山大公園”項目是一個集旅遊、會展、商務、商業於一體,采取整體營運模式的大型昭山生態綠心開發項目,項目擬定開發周期三年,欲將昭山示範區建成全國“城鄉一體化”和全國“兩型社會”示範區兩大樣板。此外,該項目還將高標準、大手筆建設安置小區,把安置區打造成一座座“商業風情小鎮”,轉變農民身份,讓農民真正成為新城市居民。該項目的落戶,將結合湘潭實際,有效節約集約用地,打造有湘潭特色的公園經濟。在建設區域內體現出保護區的價值,在保護中建設,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設計理念,把更多創新元素延伸到規劃中。
完善園區配套設施
在抓好“一帶一網一港一中心”建設的同時,加速推進示範區範圍內鐵路、水、電、氣、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搭建招商引資良好平台。鐵路,主要爭取鐵路部門對易家灣貨站進行提質擴容,與湘潭貨運東站總體構成長株潭西部貨運物流樞紐。高速公路,爭取將京珠高速長潭段改造為城際快速幹道,帶動示範區東部腹地及沿線地區的開發。給水工程,建設直飲水和生活用水兩個供水體係,2020年,實現直飲水和生活用水普及率達到100%。排水工程,規劃建設管網係統,2020年,建成昭山汙水處理廠,汙水再生利用率達到40%。電力、電信工程,主要是預留空間、超前建設、提高承載容量和裝備水平,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3、突出項目主導,傾力培育產業支撐
堅持項目立園,產業興園,將園區建設成為招商引資的主陣地、項目集聚的主平台,推進示範區經濟發展的主渠道。
強化“四變”理念,突破項目引進。“四變”即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變單一產業招商為產業鏈招商,變引進一個項目為引進一個集團,變引進一個投資客商為引進一個戰略夥伴。
優化投資環境,方便項目落地。示範區把“抓經濟重點抓項目”作為推進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基調,大手筆、高起點搭建產業平台。
通過搭建平台,建設項目落地“硬”環境;通過優化環境,營造窪地效應“軟”環境。以好的機製確保項目的引進和實施,采取領導分包重點項目、重點項目現場辦公、觀摩調度等一係列措施,對重點項目實施“建賬”、“查賬”、“要賬”製度,堅持每月一調度、季度一觀摩、年終一考評的促動機製,加強對重點項目日常督導和專項督導,形成從項目引進到落地投產的有效保障機製。
注重企業培育,打造產業集群。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對示範區內基礎好、前景廣、貢獻大的重點企業,加大服務力度,予以培育扶持,促使企業規模擴張、數量擴大、鏈條延長,提升示範區經濟實力。如九華片區充分利用湘潭對台人脈資源優勢,引進了台灣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宋楚瑜先生親筆題名的“湘潭台灣工業園區”奠基為契機,九華利用在台的這種優勢,引入了鼎鑫科技、全創科技等一批台灣著名的電子信息企業,與韓國三星電子、時代軟件等企業一起,形成了九華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此外,九華利用已有的江南汽車目錄資源,引進了浙江吉利汽車產業,在湘潭建設年產30萬輛整車、30萬台發動機和30萬台自動變速箱生產基地,形成了九華的汽車產業集群。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麵,九華以發展壯大鼎鑫科技、全創科技、三星愛銘、時代軟件等領軍企業為突破口,引進配套關聯企業,為最終在九華形成筆記本電腦、藍光DVD等整機生產基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的影響下,九華示範區的經濟規模得到迅速壯大,為打造千億園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突出環境保護,打造生態宜居園區
在園區建設過程中,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發展是第一位,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既防止不顧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過度開發,也防止過度保護。進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區間,實現率先發展。如水府示範片區規劃麵積120平方公裏,其中建設用地麵積50平方公裏,起步區麵積8平方公裏。根據省政府辦公廳的通知要求和婁底市委、市政府水府示範片區建設編製“1+9”規劃體係,把水府示範片區打造成先進製造業配套服務集聚區、新材料研發區、文化體育生態休閑區、新型城市化建設示範區。按照“一區兩核”的建設管理模式開發建設水府示範片區,規劃建設城東新區和萬寶新區。其中萬寶新區定位為現代商貿物流區,城東新區定位為水府國際生態新城。2010年以來,水府示範片區已落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企業9家,總投資約200億元,其中汽車板電工鋼項目投資123億元、電動汽車項目投資28億元、特種汽車項目投資15億元。58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產值32.38億元,同比增長50%;實現工業增加值10.5億元,同比增長170%,其中高新技術增加值占29.1%;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5.1億元,同比增長190%;實現財政總收入2.12億元,同比增長100%。
強化園區節能減排。節能減排體現了好與快的辯證統一,蘊含著發展理念、發展途徑、發展模式的創新和提升。如何以有效措施確保節能減排目標實現,一是把節能減排作為一種施政理念;二是把節能減排作為一種發展模式;三是明確當前節能減排的重點,對園區新引進項目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對已引進的不符合園區產業政策的、環境汙染嚴重的企業要加大改造的力度,進行關、停、並、賣、轉處理;四是明確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是法定的剛性指標;五是使節能減排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三、雲龍示範區成為文化科教旅遊休閑城
雲龍示範區包括株洲雲龍片區和清水塘片區。雲龍示範區建設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全麵貫徹落實“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兩型”發展理念。經過實踐,雲龍示範區在總體規劃、招商引資、工作機製等方麵,取得了豐碩成果。
1、“兩型”發展理念入腦入心見規劃
雲龍示範區的概念規劃和總體規劃通過國家級專家評審,為把示範區打造為“生態城、文化城、旅遊城”繪就了宏偉藍圖。規劃真正體現了國際化視野,突出株洲特色——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
雲龍示範區采用國際競賽模式,組織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新加坡盛邦國際工程谘詢公司、香港澳雅納(亞太)公司、美國柏誠公司等四家國際國內頂級規劃設計機構,參與頂層設計方案(概念)國際招標。
宏觀層麵,示範區規劃理念、規劃方法、規劃實施上都體現了“兩型”特色。力求在起點上搶占“兩型”發展先機,對其他地區的規劃編製具有示範借鑒意義。規劃理念上,堅持“規劃節約是最大的節約,規劃浪費是最大的浪費”,高水平做好規劃就是最大程度節約資源的前提。
微觀層麵,全麵落實“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要求,高度重視生態控製指標體係建設。致力在土地利用、城鄉統籌、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交通建設、能源體係等六大生態控製指標體係形成“兩型”示範。
高水平規劃滿足了示範區發展的需要、“兩型”建設的需要、城市拓展的需要。從此,示範區建設思路漸次清晰,邁開步伐快速前進。示範區成立伊始,按照“授全權、負全責”和“小機構、大服務、高效率、少層次”的原則,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製,將職能相近的部門、業務範圍趨同的事項相對集中,由一個部門統一管理。示範區管委會內設綜合管理、發展規劃、國土建設、招商合作、財政金融和社會事業等六個部門,以行使市級行政經濟管理權限。同時還加快了鄉鎮辦事處機構改革,將各鄉鎮辦事處機構設置精簡為六辦,真正意義上率全市之先進行機構改革,整合行政資源,實現高效化、節約化。同時,示範區構建行政審批新機製,進行審批流程再造,實行“一門受理、各負其責、內部聯動、並聯審批”的運行機製,解決扯皮推諉、權責脫節、政出多門等問題。
目前,雲龍示範區儲備總投資3000萬以上的重大項目34個,其中總投資1億元以上的項目20個,招商引資態勢喜人。
2、“兩型”發展路徑清晰明了
株洲清水塘重金屬汙水處理工程已開工建設,這意味著今後株洲核心工業區16平方公裏內的工業廢水、生活汙水將達到排放標準。工程選址株洲石峰區清水塘循環經濟工業園區,項目總投資3.6億元。包括新建日處理3萬立方米的工業廢水處理係統,提質改造日處理7萬立方米的原霞灣汙水處理廠、配套建設工業廢水管網、生活汙水管網及提升泵站,新建廢水水質在線監測係統等,設置事故緩衝池,防範和處置突發性汙染事故。
位於株洲市區東北部的雲龍示範區,在長株潭城市群“兩縱兩橫”的結構布局占據東線重點發展軸的重要戰略位置。雲龍示範區在“兩型社會”建設、長株潭融城戰略指引下,成為長株潭東部發展軸線的先鋒陣地,成為株洲城市發展、長株潭南北融城的核心地帶,“兩型社會”試驗區的橋頭堡。
先行先試、敢闖敢試、邊幹邊試,雲龍示範區在資源節約、城鄉統籌、融資體製、拆違製違等方麵,在“兩型社會”建設探索和實踐上取得了突破。
“兩型社會”建設,以資源節約為著力點。為此,雲龍示範區從多個方麵予以推進。①人力資源方麵的節約。在行政機構上,實行大部門製,嚴格控製人員編製,6個職能部門承擔一級政府的全部職能和多項市級經濟行政管理權限。②行政資源的節約。成立政務中心,創新行政審批製度,實行新審批流程再造,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從而實現行政資源節約的最大化。③土地利用方麵,追求土地資源的節約。示範區尊重地形、繼承傳統,土地開發利用充分依山就勢,因地製宜,集成“坡腳路、坡底田、坡上居、坡頂綠”生態集約建設模式;嚴格保護基本農田;高效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整理利用率。④城鄉統籌方麵,城鄉空間統籌布局,形成“非城非鄉、亦城亦鄉”的格局;對農民進行妥善安置;農業與旅遊業、服務業相結合。⑤水資源利用方麵,注重雨水收集與利用,減少水資源消耗;注重水利工程與景觀結合。⑥交通建設方麵,實行創新的“道路街”模式,降低土地占用,減少能源消耗;構建舒適快捷、多層次的公交係統。⑦生態保護方麵,嚴格遵守生態優先建設環境的原則,開發建設用地、耕地牧場、生態保護用地各占1/3,人們接觸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⑧能源體係方麵,主要是建立多樣化的能源利用方式,廣泛使用節能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