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是全國老工業基地之一,工業企業曾占全省總數的1/3,但多是資源型、傳統型。2009年,該市新改擴建節能項目55項,累計投入技術改造資金12億元,形成52萬噸標煤和35.7萬噸汽油的節能量。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以技術創新為依托,一年內成功研發新產品項目30個,專利申請達14項。公司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也由2000年的0.48噸降至2009年的0.37噸,每萬千伏安綜合能耗由10年前的20.78噸降到現在的2.24噸。2010年,衡陽圍繞節能、節水、循環經濟、綜合利用、汙染防治、工業技改六個方麵,收集篩選了上百個節能減排重點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通過積極爭取,近100個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入支持範圍,累計爭取國家節能減排項目無償資金3.662億元,極大地推進了該市重大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2010年10月9日,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要求全力打好節能減排百日攻堅戰,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不折不扣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並具體部署了強化行政問責、啟動預警調控、嚴格區域限批、加強統計監測工作和加強組織、檢查和督查工作等五項措施。
二、以調整結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成長潛力巨大的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等特征,是“兩型”建設最為重要的支撐。
近年來,圍繞科教興湘、建設創新型湖南等戰略,湖南先後出台了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專項規劃20多個,湖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較大發展。2010年9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發布《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湖南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規劃綱要》、《湖南省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規劃》,進一步展示了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壯觀前景。
1、做強先進裝備製造產業
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高度發達的裝備製造業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基礎條件,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和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也是當前湖南最大的產業、最能代表湖南新型工業化成果的產業,是湖南最具有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
湖南的超級產業
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機械行業是全省的第一個千億級產業。2009年,全省2040家機械行業的規模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729億元,占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22.0%,位居全省工業之首,而且大大超過其他行業,是湖南工業領域的超級產業。其中,工程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15億元,總量規模居全國第一。
與“十五”末的2005年相比,2009年湖南機械行業規模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31%,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均增長3倍以上,利潤增長近6倍。其中,工程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7倍多。
2010年,持續多年以驚人速度發展的機械行業繼續迅猛增長。三家湖南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2010年前三季度利潤同比大幅度增長:三一重工同比預增118%~130%,中聯重科同比預增70%~90%,山河智能同比預增120%以上。在銷售方麵,三一重工作為混凝土機械龍頭,單月的混凝土泵的產量達到了601台,創曆史新高;山河智能第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93%。
2010年11月23日至26日,第五屆上海寶馬展開幕,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工程機械行業巨頭、新銳力量齊聚一堂,氣勢恢宏、精彩紛呈。湖南工程機械以強大的參展陣營,吸引了工程機械跨國巨頭的強烈關注。展會上頻頻傳出的新聞,更向世界展示了湘企在重工機械領域麵向未來科技的研發方向和非凡品質,讓業界再一次領略了工程機械的湖南力量。
技術高端化發展之路
先進裝備製造技術總體發展要求是精密化、自動化、信息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所以要走技術的高端化發展之路。
長株潭“兩型”試驗區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全麵提升其裝備產業的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利用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核心企業已有的比較優勢,建設一批優勢特色高端製造業基地。積極組織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突破一批高端功能部件和關鍵裝備的核心技術,顯著提高先進裝備省內配套率。重點發展中高端工程機械裝備和關鍵部件、高端電力牽引軌道交通裝備和關鍵部件、新能源汽車等整車新品種及關鍵部件、高檔數控裝備、大型冶金礦山設備、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裝備及相關服務等產品。
在自主創新領域有代表性的中聯重科、三一集團、山河智能等工程機械企業,都曾經曆了技術上的引進、消化、吸收過程,他們在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十分注重提升自身的研發和管理能力,在同國外企業的合作中堅持以我為主,堅守自己的品牌,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發展理念,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在企業為主體、市場為龍頭的創新體製引導下,湖南先進裝備製造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型航空動力等行業技術水平躍居國內前列,全行業新產品產值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一批重點產品,如六軸大功率貨運機車、1000KV特高壓電抗器、直升機用渦軸發動機等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逐步提高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自主開發能力,滿足國內主要行業對製造裝備的基本需求,數控機床被立為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計劃,而電主軸是裝備製造業機器核心部件。2010年11月國內首家高端電主軸企業——湖南海捷主軸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大學科技園成立。海捷主軸的成立,將國內電主軸技術進行整合,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將為我國數控機床製造業提供高端主軸產品。它的成立是提升我省科技創新能力和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有力舉措。
合理布局、資源優化配置的典型
為了實現“製造”向“創造”轉變,長株潭“兩型”試驗區首先根據國際國內市場需求,注意“細分市場,錯位發展”。其中:
①長沙:“中國工程機械之都”。
長沙是機械行業最集中的地方。工程機械“湘軍”產值規模占了全國的1/4,長沙工程機械企業是主力軍,僅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這3家公司的市值就超過了全國工程機械上市企業市值的2/3。到2010年10月底,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產值已達1200多億,長沙由此晉升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首個產值過千億的城市。
山河智能是一家具有鮮明自主創新特色的產學研一體化高新技術上市企業,擁有一大批填補國內空白的創新產品,並立誌成為裝備製造領域世界價值的創造者,自1999年創立以來主營收入年均增長超過70%,2009年利稅比上年增長127%。
中聯重科自成立以來年均增長速度超過60%,2010年總產值超過300億元,目前生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3大類別、1087個品種的主導產品,是全球產品鏈最齊備的工程機械企業,多個產品市場占有率居世界第一。中聯重科排名世界工程機械第17位,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
目前,三一集團、中聯重科等重點企業紛紛提出過千億元的發展目標。長沙工程機械列入國家首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②株洲:中國軌道交通之都。
株洲素有“中國電力機車搖籃”的美譽,在軌道交通領域有著堅實的產業基礎和粗具規模的產業群體,其科研開發、生產和相關產業均具有國際國內領先優勢。擁有中國最大的機車車輛製造企業南車株機和研發中心南車株所,交傳貨運重載幹線機車、城軌車輛、鐵路貨車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40%、25%和10%以上。還有聯誠集團、南車電機、九方裝備、中鐵軌道等重點軌道交通企業,為我國少有的軌道交通產業集中之地。
南車株機2009年銷售收入首破百億,達125億元。南車株所2009年銷售收入突破60億元。據初步測算,到2015年南車株機、南車株所、南車電機將分別實現產值500億、300億、100億元,聯誠集團、九方裝備、中鐵軌道3家企業產值均過50億元。
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現已列為湖南省“四千工程”千億產業集群之一,被列入國家首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近期,國家和我省相繼確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軌道交通裝備列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的發展重點,標誌著株洲市打造軌道交通千億產業集群的政策基礎更加夯實,這些都為株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的加速發展提供了黃金機遇。株洲據此提出,將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發展成為該市第一個千億產業集群,把田心高科園建設成為株洲第一個千億產業園區,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株洲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的“中國軌道交通之都”。
③湘潭:高端機電製造企業群集。
湘潭市擁有包括湘潭電機集團、江麓集團、江南機器集團等曆史悠久的大型國有機電企業,具備機電製造的資金、技術、研發和勞動優勢,從而帶動以機電產品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機電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裂變或衍生出企業群,如湘潭電機、湘潭鋼鐵集團、江南機器集團等利用資金和技術優勢,通過合資等方式建立了湘電風能、湘電重型裝備、中冶京誠、江南汽車等大型高端機電製造企業。
湘潭市有實力的機電企業以製造工程機械設備等為主,包括湘電風能的風力發電機組件、湘電重型裝備的礦冶車鬥、工礦自卸車、電機進出口的工礦用電機車、江麓進出口的塔式起重機、新天和工程設備的壓樁機、海諾電梯的無障礙電梯等,在國內市場上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其中新天和工程設備的靜壓壓樁機占國內市場份額15%,居全國第二。湘電風能的風力發電機及組件、新天和工程設備的壓樁機、鐵路電機的軌道交通車油壓減振阻尼器等在國內國際市場上都處於技術領先地位。
產業集約發展與國際化的代表
長株潭“兩型”試驗區的裝備製造業在核心企業的帶動下,產業基地建設和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成為湖南產業集約發展的代表。長株潭地區的工程機械和株洲、湘潭地區的軌道交通裝備的產業規模分別達到全國的20%以上。
長株潭“兩型”試驗區加速推進先進裝備製造業的國際化。主要方式有:積極組織國際技術交流,引導企業到境外參加國際博覽會或國際巡展;研究境外市場準入條件,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進一步提升其產品和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培育世界知名企業和品牌;積極發展會展經濟,吸納國際知名裝備企業和品牌來湘交流,開展國際合作;以市場和主機配套為動力吸引國外知名品牌零部件供應商來湘辦企業;定期舉辦先進裝備產品博覽會,促進創新成果國內外交流等。三一重工已陸續在印度、美國、德國、巴西投資建造研發製造基地,在歐洲、美國、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等13個地區和國家共建有30家海外子公司,全球已建成15個物流中心,業務覆蓋150多個國家,產品批量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0年山河智能與巴西最大汽車經銷商——巴西SHC公司簽下價值500萬美元供貨合同,拿下包括挖掘機、滑移裝載機在內的產品出口最大訂單。
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山河智能生產的大型工程機械出口世界各地可望成為湖南第一個萬億產業
相關專項規劃提出,到2015年,湖南裝備製造產業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裝備製造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25%以上;力爭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核心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湘電集團、南車株機、南車時代進入中國裝備製造企業100強。力爭在智能化工程機械、高端軌道交通裝備等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產品研發和製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整合提升新材料產業
新材料是“兩型”產業和“兩型”生活的基礎,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先導,是各國競爭的焦點。長株潭城市群新材料產業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在先進儲能材料、先進複合材料、先進硬質材料、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科技成果享譽國內外
長株潭新材料產業具有全國一流的學科、人才和科技支撐。擁有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長沙礦冶研究院等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眾多的國家和省(部)級研究中心和兩院院士,研發能力較強。中南大學從資源加工到冶金分離到材料製備再到器件製造這一學科鏈,是我國唯一乃至世界上最完整的學科群。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以及駐長的一批原中央研究院所都有較強的材料學科實力,在國際學術界擁有“冶金材料長沙學派”之譽。近三年取得國家和省級科學技術獎勵居全國前列,並平均每年為新材料及相關產業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人才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