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要塞(1 / 3)

肖大隊拿出從森下介那裏繳獲的日軍軍用地圖進行查看和分析,再對指北針指示刻度變化進行分析,肖大隊在日軍軍用地圖上找到了山腳下的這條山路,而日軍在這條山路上的出現反映出了他們的戰略意圖——與天音觀正麵陣地的日軍相配合,兩麵夾擊天音觀陣地,通過這條路進攻的日軍還有機會突入天音觀陣地的後方,並切斷石門要塞對天音觀陣地的補給。肖大隊又拿出南坡陣地的連長給的守軍地圖進行分析,守軍的地圖上也標示了這條路,並再次證實了肖大隊的分析。該如何決斷是肖大隊必須立刻做的事,現在他們已經無法在日軍聯隊之前趕去支援天音觀,他們所處的位置會一直在日軍的後方,而以6個人的火力根本無法動搖日軍向石門要塞進攻的決心。左前方的槍炮聲一直未停歇過……。肖大隊把自己的分析告訴了雷電小組的隊員們並讓他們思考良策,正當雷電小組的隊員們坐在山頂上苦苦思考時,天音觀方向的槍炮聲的密度越來越大了。肖大隊覺得許是日軍的援軍已經與天音觀陣地的守軍交上了火,並試圖突入天音觀的後方,如果天音觀陣地的守軍兵力和火力不足,這些日軍援軍便可在天音觀正麵陣地的日軍部隊的配合下順利突入天音觀守軍陣地的後方。後來情勢的的發展確如肖大隊所擔心的……。

肖大隊在不斷地研究守軍所給的地圖,雷軍忽然說:“石門要塞的外圍陣地的守衛我們已經幫不上忙了,我們現在應該繞過天音觀去幫助石門要塞的守軍!”肖大隊歎息地說:“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們對地形不熟,地圖隻能告訴我們可以走直線,而這樣做卻不知道有多少時間要浪費在路上!”說完,肖大隊說道:“各自找固定點迅速索降下山!”雷電小組的隊員們便分別找了合適的位置並以最快的速度下到了山腳。雷電小組的隊員們各自整理好裝備便在肖大隊的帶領下向日軍前行的方向進發了。肖大隊邊跑邊說道:“我們先按日軍增援部隊的路線跑步過去,然後視情況繞過日軍的增援部隊”。……。

“日軍就在我們的前方,走的一定是大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危險我們必須走那條小路翻山越嶺地趕往石門要塞”,陳天科指著山坡下不遠處的一座蜿蜒上山的小路說道,“這回我們的任務是消滅日軍攻堅的重武器,大家有什麼想法和建議現在可以提,等會兒我們就按既定方案實施。”柳鋒不解,說道:“我們特種兵的強項應該是斬首行動,我們把日軍的指揮官綁架、脅迫或者殺死,對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不是更有幫助嗎?”陳天科說:“日軍拿下石門要塞的戰略目標不是這個現場指揮官定下的,日軍攻打石門要塞的劇本估計已經寫了好多年,所以這個現場指揮官所起到無非是現場的重大任務的決斷和部隊之間的協調作用,我們殺了他也沒用,不如以我們的力量減少守軍的損失!”張賀翔建議先找到日軍指揮部,然後殺了日軍指揮官,再去支援守軍;王青同意張賀翔的意見。陳天科把眼神挪到了邱誌華身上,邱誌華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按誰的想法做我都沒意見,隻是希望大家考慮清楚的是哪種做法能讓我們的戰略利益最大化!”陳天科把眼神轉向程立,說道:“程立……”,程立說:“我同意老天的想法,小邱子說的沒錯!翔子(張賀翔)的想法可能讓我們拖入與日軍無休止的博弈中,如果日軍戰場指揮官陣亡,日軍前線部隊並不會退卻,而且恐怕我們可能被那些負責指揮部安保的日軍部隊緊緊糾纏。如果我猜的沒錯,由於剛才我們消滅了一部分日軍的安保力量,膽小的日軍指揮官會把指揮部的安保力量加倍,到時如果我們成功地殺死了他,負責安保的日軍就會把我們包圍,即使我們能對付的了也將可能消耗我們大量的彈藥!”程立的話說服了大家,於是陳天科帶著雷霆小組就按自己想定的方案向山坡下的那條小路跑步前進。

中島純一的增援部隊欲從天音觀陣地的側翼的小徑迂回至其的後方,後被天音觀陣地上的守軍發現。天音觀守軍不得不將一部分火力調配至陣地側翼進行攔阻。正麵進攻的日軍部隊見增援部隊已經就位,遂加強了進攻的力度。然而兩麵受敵的天音觀守軍並無所畏懼且拚死抵抗。由於中島聯隊的機槍和迫擊炮裝備受到雷電小組的嚴重打擊,已所剩無幾,現在的中島聯隊隻相當於輕裝步兵聯隊,在麵對天音觀守軍的重武器時並未發揮其如狼似虎的作戰能力,但其士兵的射擊的精準度和三八式步槍的質量仍然給天音觀守軍造成巨大的壓力。天音觀的守軍已是疲憊之師,他們沒能擋住中島聯隊洪水猛獸般的衝鋒。中島聯隊雖傷亡慘重,但仍有部分兵力通過這條“捷徑”成功迂回至天音觀的後方,並在石門要塞與天音觀守軍之間的通道一側的山上築起了一道火力屏障。石門要塞的彈藥補給排因此而受阻,隻能眼睜睜看著天音觀守軍陷於孤立無援之境地。

中島純一急需機槍排的助力,而後方的兩個機槍排卻遲遲未歸隊,遂派出一個小隊的兵力前去接應。

肖大隊在行軍途中已暗自下定決心,能不走山路就盡量不走山路,因為時間已經耗不起,如果雷電小組的出現在曆史長河中未激起任何的波瀾,那此番出征必定是無所作為。

前方的槍炮聲越來越清脆,戰場一定就在前方300米處,雖然因群山環繞而暫看不見。肖大隊一邊跑一邊觀察著周圍的環境,這一帶的群山與雷電小組打伏擊的地方相似,山不利於隱蔽,翻山頭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唯有兩座山之間的連接處地勢較低,但要想順利過去得先保證安全……。

日軍走的山路蛇形“穿梭”於群山之間,除去人為開道原因,還在於山上流下的雨水總是從高處往低處流並經年累月地對地表進行衝刷,這便形成了現在的路,但自古以來走的人並不多,其實質仍然是矮小灌木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