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規律是騙人的(1)
紀律是自由的第一條件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年輕人信奉的是“我的地盤我做主”,是“不走尋常路”。但紀律是個性張揚,追求自由的第一條件,沒有規矩就沒有個性和自由。火車離開了鐵軌就是廢鐵,隻有在鐵軌上,火車才能自由飛馳。
牧民抓住一條襲擊自家羊群的狼。按理應該把這頭狼打死出氣,不過牧民想,不如賣到動物園去還可以額外賺筆錢彌補下損失,於是給動物園打電話,約定3天之後來把狼運走。
可是狼不吃不喝,隻是嚎叫,擾得四鄰不安。有人靠近它,它就會露出很凶殘的樣子衝上去撕咬。才過了2天,牧民就被狼騷擾的受不了了。
有個老者想了想去給牧民說:“說不定是因為把它關起來才這麼鬧的,不如考慮把它放出來吧。”老者說這話的時候狼突然安靜了一下。
牧民恍然大悟,狼想要的是自由。不過,對於危害自家羊群的狼,牧民怎麼也不可能放過它。
狼的結局是什麼不清楚,但是可以知道的是,自由是很值得珍視的東西。
年輕人都追求張揚的個性,主張“我的地盤,我做主”,要求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不過自由,並不是全部。
有一艘大船航行在大海上,船上有很多小動物。船航行到一半旅程的時候,老船長突然因為身體不適,便提出推選新的船長,以替代自己的位置。所有的動物都爭先恐後參加競選。
豬首先發表競選宣言:“親愛的朋友們,我當船長的話,我將給大家最豐富的食物,最充分的飲水,保證大家的生活水平。”
沒等豬說完,公雞先生便上來發言了:“親愛的朋友們,我將給大家舉行一係列的演唱晚會和音樂會,給大家帶來娛樂的享受。”
大家議論紛紛,各執一詞。公雞主張辦晚會,豬主張豐富供應,狐狸主張……這時聰明的猴子看到大家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便想出了一個使大家都滿意的辦法,於是它說道: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我來當船長的話,我將保證給大家充分的自由,大家想做什麼,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公雞可以舉辦音樂會,豬先生也可以去睡他的大覺……”
“可紀律呢,如果大家都各自為是的話?……”老船長提出疑議。
“讓紀律去見鬼去吧。”猴子輕蔑地說。
猴子的主張得到了大家的讚同,大家就推舉猴子做船長。
不久,海上起了風暴。這個時候,猴子便命令豬去扯帆,可豬還在那大吃大喝,根本不聽他的;他命令公雞瞭望風向,可公雞正沉浸在音樂舞會中。這個時候,猴子真是後悔不已!
紀律是自由的第一條件,沒有紀律就沒有自由。火車離開了鐵軌就是廢鐵,隻有在鐵軌上,火車才能自由飛馳。
自由是紀律的聲音,紀律的要求,紀律的意誌或者紀律的本質。自由不是個體的,是集體紀律保證了自由。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便是言語中的明證了。至於具體的故事和事例,孫武吳宮操練女兵的典故可以說明一切。
隻有紀律才能使眾人服從,也隻有紀律才能使大家一致,也隻有紀律才有威懾的強製力量。“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見紀律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皇親國戚的特權,有時甚至超越了皇帝的特權。包公斬駙馬,曹宣誓死不低頭,也傳為美談。
紀律和自由是複雜的辨證關係,它具有不同的層次。它涉及到個人與自我,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之間的互動關係。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說:“不能製約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為自由的人。”一個自由的人,首先要調整與自身的關係,隻有克服自身懶散、拖遝、自以為是等缺點,他才能完善自己,才能做一個遵守紀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