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什麼

冥想是什麼?每個人心裏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說,冥想就是一個人安靜地發呆,胡思亂想,有人說,冥想就是信馬由韁的放空思緒,也有人說,冥想是一種宗教形式,比如打坐與禪修。其實這些說法都對,但卻不盡完善。

冥想是一種古老的修行方式,已經慢慢地滲透進現在的生活。簡單地說,它是一種意識層麵的認知技術,它可以引導人們觀察和了解自己的精神,開啟心靈的大門,麵對我們內心最真實的內在。

聽起來好像很深奧,但其實並不複雜。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的心靈是一個房間,那冥想,就是一種整理和清潔房間的最佳方式。透過冥想,把心靈這個房間打掃幹淨、收拾整齊,將垃圾都清理出去,我們就可以用最好的狀態來「居住」或者「待客」。

冥想是一種靜修的方法

我們生活的現代都市,到處都是熙攘的人群、忙碌的節奏,生活的弦崩得緊緊的,許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讓人不堪重負。交通太發達,通訊太便利,一切都向著快速化的方向發展,可身體前進的同時,我們的靈魂卻漸漸地落後了。

其實,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座秘密花園,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腳步過於迅速,行跡過於匆匆,錯過了許多美麗的風景。我們的心靈是需要關心的,沒有足夠的嗬護,秘密花園就算鶯飛草長,也會變成不毛之地。而冥想,正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貼近心靈的機會,讓我們可以認真地傾聽自己心中的聲音。生活中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無法改變,卻可以通過調整心靈來積極麵對。

我記得,在沒有接觸冥想時,因為工作忙,壓力又大,每天深夜回家,整個人就像一把被抽掉了傘骨的傘,軟塌塌地沒有力氣,睡眠時間越來越少,質量更是不好,久而久之,身體和心靈齊齊傳來危機訊號。

後來,因為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接觸了冥想,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堅持了一段時間,驚訝地感覺到竟真得有效果,一直困擾著我的煩擾忽然變得不再那麼沉重,它們似乎從我心裏消失了!冥想之前,那種身體的疲乏和內心的倦怠,都一並消失了!

嚐到了甜頭後,深度冥想就成為我生活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當然,並不是冥想本身所具有的脫離現實性讓我快樂,而是透過冥想體驗到的生命實相,靈魂靜修,越來越讓我感受到久違的愉悅。

內心變得通明了,我漸漸地體悟到,冥想就像是打通自我的門,開啟一條通往覺醒的路徑,讓都市群落中的我們,在擁擠的人潮中也能夠擁有澄澈的心靈淨土,靜靜地修養身心。

冥想是一種精神的訓練

當我沉浸在冥想中,能夠很奇妙地感覺到一種自己跟自己的溝通和對話,我內在的意識和身體的感官重新對接,產生了暢通無阻的鏈接,讓我能夠更敏銳地感知外在世界,也撫慰內裏精神。

心理學家榮格說的,在東方人的沉潛文化中,人們經由冥想向內追尋,認為最好的神性潛藏在一切事物或人的內在層麵。冥想就像是我們身體和精神的一座橋梁,鏈接了外界與內部,是我們由外而內地走向精神層麵、挖掘和追求靈性的必經之路。

在冥想的過程中,我會試著慢慢地調整著自己的心態,尋找身與心的契合。那種感覺,類似於浸在水底的狀態,閉著眼睛進入黑暗,但其實我一直有視覺,能看到透過眼皮進入視線的各種光芒。一開始,我聽得見窗外的車水馬龍,聽得見樹梢知了聒噪的叫聲,意識在隨著光一點一點勻速移動,我似乎是靜止的,又似乎是在前進。漸漸的,所有外界的聲音似乎都消失了,在那一瞬間我忽然感覺到強烈的號召,那就是我的精神在召喚我的身體,它們找到了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