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心懷感恩,通往幸福的階梯(1 / 3)

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其實就是對他進行愛的教育。感恩是一種美德,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感恩所有的一切,讓孩子心懷感恩,可以培養孩子樂於助人、與人為善的美德,同時也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感恩促使自己進步的對手

喬治?索爾克曾經說過:“如果你沒有競爭對手走得快,你便處於弱勢;如果你比競爭對手慢一倍,那你已經被淘汰出局。”

阻力與競爭對手,人們都不喜歡遇到。但是,這些東西並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有時候人們會發現,由於出現了某些阻力與競爭對手,反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甚至還取得了成就。這需要人們必須具備高強的素質和堅定的信念。隻有具備高強的素質和堅定的信念,人們遇到阻力和對手的時候,才能夠從容麵對,把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才會讓自己的事業變得更加輝煌。到時,人們才會意識到,如果沒有出現阻力與競爭對手,自己的事業與成就就不會如此燦爛輝煌。

一個人如果沒有競爭對手,將很難取得進步。這個道理許多孩子並不知道,他們在學習中,肯定也會遇到阻力與對手,如果他們為此而退縮,那麼他們麵臨的將是失敗;反之,如果他們迎難而上,擺在他們麵前的就是成功之路。

有一位動物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而研究對象就是那些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生活的羚羊。他發現,生活在西岸羚羊的繁殖能力遠不如生活在東岸的羚羊群,她們每分鍾的奔跑速度要比東岸的慢13米。

在動物學家看來,這些差別有些莫名其妙,使他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種類都是一樣的:她們都屬於羚羊類,都在半幹旱的草原地帶生長,飼料的來源也相同,都是一種叫做鶯蘿的牧草。

有一年,動物學家得到了動物保護協會的讚助,他在奧蘭治河的東西兩岸分別捉來了10隻羚羊,將她們送到了對岸。結果,原本生活在東岸的羚羊在一年後已經繁殖到了14隻,而原本生活在西岸的羚羊在一年以後隻剩下了3隻,其他的7隻都被獅子當成了食物。

動物學家到這時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東岸的羚羊強健的原因,是因為她們周圍有獅子群;西岸的羚羊弱小的原因,正是由於她們沒有天敵。

如果動物沒有天敵,那麼她們麵臨的將是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卻會繁衍並逐步壯大起來。

這一悖論不僅適合大自然,也樣也適用於人類社會。羅馬帝國曾經也很強盛,但後來消失了。羅馬帝國滅亡的真正原因,不是別人,正是它自己。因為這個帝國沒有了敵手,惰性增強,直到最後消失。

一個人隻有學會了感恩,常懷感恩的心,心中充滿愛,對別人才會多一分欣賞,少一分挑剔。學會感恩的人能夠原諒與自己結過怨的人,對自己的競爭對手也會充滿感恩:因為正是由於對手的存在,才讓體會到了競爭的壓力,同時也給他前進的動力;因為對手的強大,使他增長了智慧和才幹,加快了成長。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幾乎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許多人以為,對自己的競爭對手不能心慈手軟,因為隻有對手的失敗,才能搭起他們成功的橋梁,才能體現出自己是強者,顯示出自己的進步。在許多人眼中,常常將自己的競爭對手看成是“敵人”,想方設法地想去擊敗。但是,我們想沒想過,恰恰是那些所謂的“敵人”,才促使了一個人取得成功。

沒有對手的世界,是乏味的,因為有了對手,人們才會不斷進步,奮發向上,永爭第一。因此要感謝對手,而不是跟他們冷麵相對,在你的一生中對手可能比你的朋友還重要。因為朋友是鼓勵你的人,而對手則是激勵你的人。

在大部分的思維裏,都不願意遇到對手,孩子更是如此,因為他會帶給一個人痛苦和煩惱,所以,他們不會對競爭對手充滿感恩。正是因為有了對手的存在,也許會影響人們得到榮譽和成功。這是一般人所不能允許和容忍的。但是仔細想來,人的一生怎麼可能沒有對手,如果沒有對手,又怎麼會取得進步。孩子也許在家中經常對父母說有同學在哪方麵比他好,使得孩子將那個人當成了敵人,對他有很強的仇視心理。這時,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使其正確對待自己的對手,讓他明白,如果沒有對手,也許他將很難取得進步,所以,他不僅不應仇視對手,反而應該感謝自己的對手。

哈佛箴言:

不要仇視自己的對手。因為真正使人們堅持到底,真正使人們不斷進步,最後取得成功的不是掌聲和鮮花,不是朋友和親人,而往往是那些可以置人於死地的挫折和打擊,以及那些總是想將你徹底打敗的對手和敵人。

感恩母親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來不及做什麼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享受前人帶給我們精神和物質上的一切成果了,這就要求我們所有人都懷有一感恩的心,尤其是要感恩母親。母愛,可以感化一切。當我們不能承受外界的各種壓力時,母親就會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空,幫我們遮擋風雨;當我們心無慰藉的時候,她教育、開導我們;當我們遇到挫折與困難心情煩燥向她大發脾氣時,她會默默承受,但還是會堅強地開導我們;當我們因為學習而心煩、疲勞時,她會為我們送上一杯熱茶,不需要任何語言,一切感情盡在不言中。母愛,隻是單純的使我們感受到愛和溫暖而已。母愛並不深沉,它就在生活中,母親不僅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最值得信任的人。

感恩母親,因為母愛是真摯無私的。當我們遇到危險時,她不顧一切地給予我們救助,即使是犧牲自己也毫無怨言;當我們感到傷心絕望的時候,她比我們更加痛心悲傷,卻還是要堅強地勸慰我們,讓我們安心;當我們歡心愉悅的時候,她會陪我們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悅,但是她一定不會多霸占哪怕一點,讓我們的心變得空虛無物。朋友可能會反目,但是母親不會。哪怕你很傷她的心,她依然愛你,一如既往,可是她從來不要回報。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永恒的。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都會感受到她的溫暖,無論我們身處何境,都會感受到她的心跳,我們快樂,她就會幸福;我們傷心,她就會哭泣。隻有母親永遠不需要珍藏,卻又不會使我們忘記,這就是母愛。因此,我們一定要感恩母親。

身處56樓的愛德華聽到不斷傳來的爆炸聲,看到熊熊大火,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就沒有生還的機會。這時他拿出手機,當他想打第一個電話時,他被一塊水泥砸倒了。於是,他改變了自己的主意,開始撥打第二個電話,可是在對方接聽之前,他掛斷了,緊接著他按下了第三個電話號碼……

這是銀行家愛德華在恐怖分子襲擊世貿大廈的時候,向外撥打的三個電話。當發現愛德華遺體的時候,他的親朋好友都在現場。其中有羅納德——他的助手和邁克——他的私人律師,而這兩個人在愛德華臨終前都收到了他的電話,可是他僅僅是撥通了,在他們接聽之前就掛斷了。經過認真檢查,發現他還曾經向外撥打了第三個電話。

這兩個人認為,他打的第三個電話與愛德華的遺產和銀行的歸屬權有很大的關係。他們誰也不知道,第三個電話是打給誰的,通話的內容是什麼。因為,他在5年前就離婚了,無兒無女,隻有一個住在舊金山的癱瘓的母親。

他的母親很難過,她對邁克說:“他最後一個電話是打給我的。”

愛德華的私人律師說:“我身為他的私人律師有權知道你們通話的內容,因為這跟您兒子的遺產歸屬權有很大的關係,而他在臨終前並沒有立下遺囑。”

愛德華的母親搖了搖頭,說:“他的遺言對你來說根本就沒有用處,他隻是對我說了一句話……”

幾天之後,愛德華對母親說的一句話刊登在了當地一家報紙最醒目的地方,這句話隻有五個字:媽媽,我愛你!

愛德華在臨終前共打出了三個電話,前兩個電話他都掛斷了,最後一個電話他打給了母親。在他看來,自己的事業和錢財根本就不重要,他無憾,因為他一句“媽媽,我愛你!”向母親傳遞了自己的愛。他深深知道母愛的偉大,所以,在危難時候他想到的是母親。母愛,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母愛柔中有剛、深明大義。當我們還是孩子啼哭於繈褓時,母愛就是溫馨的懷抱,當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母愛就是耐心的教導;當我們熬夜備考的時候,母愛就那一杯熱茶;當我們遠行的時候,母愛就是聲聲的嗚咽;當我們取得成績的時候,母愛就是激動的淚花……母親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著我們,並且培養我們長大成人。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人具有豐富的情感,這賦予了母愛深刻的涵義。

母愛就像一片陽光,即使我們身處寒冷的冬天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溫暖;母愛就像是一泓清泉,即使我們的心靈蒙上了歲月的塵沙卻依然清澈澄淨;母愛又像是一株樹,不管季節如何輪回依然固守家園,為我們撐起一片綠蔭。因此,我們要感恩母親,不僅我們如此,從小還要培養孩子,讓他知道媽媽對他深深的愛,要讓孩子知道,愛並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讓孩子在索取愛的同時,學會付出愛。

哈佛箴言:

愛德華短短的五個字就道出了他對媽媽深深的感激和眷戀,這種感情根本就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表達了他對媽媽深深的愛。擁有母愛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是我們是否向我們的媽媽傳達了我們的心意。母親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她從來隻懂得付出,不要求回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隻能當一個索取者。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感恩母親,在接受媽媽愛的同時,學會愛媽媽。

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哈佛大學認為不能忽視對孩子的感恩教育,學會感恩,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極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焦點,他們心中沒有別人,隻有自己。讓孩子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尊重別人。當孩子感謝別人的善舉時,第一反應往往是自己以後也要這麼做,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幫助別人、愛別人。學會感恩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知恩,要理解朋友的幫助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以及父母的養育之恩。讓孩子學會感恩,關鍵是要通過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讓孩子學會感恩、知恩。隻有這樣,孩子才會有一種平等的眼看待每一份平凡的勞動和每一個生命,也才會尊重自己。懂得感恩的人,他的一生當中才會少很多怨天尤人的不平。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

隻有當一個人懂得感恩的時候,才會把它化為實際行動,將其實踐於生活當中。人們會因為感恩而感到快樂,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那他也就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快樂。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一種處世哲學。人生在世,不可能會一帆風順,種種無奈與失敗都需要我們豁達地處理,勇敢地麵對。這時,我們是選擇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充滿感恩,跌倒之後再爬起來?感恩不是對現實的逃避,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一種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人們用來歌唱生活的方式,這來源於對生活的希望與愛。

索菲正在臥室裏,突然急促的電話鈴聲傳了過來。她趕緊拿起電話……當她聽完電視內容以後呆住了:她已經79歲高齡的父親因為心髒病突發去世了。

“爸爸!”當她將這個消息告訴家人時,她的兒子傑克痛哭失聲。在傑克還不到5歲時,外公就擔當了“爸爸”的角色,因此,傑克總是這麼稱呼他。在那些日子裏,索菲的丈夫常常是白天睡覺,夜裏工作,索菲的父親也就挑起了帶傑克的重擔。他帶傑克吃冰激淩,去理發,陪他打一起打球。可以說,傑克的第一個好朋友就是他的外公。

傑克長大後,索菲的父親想回他的故鄉,分離時傑克十分傷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懂得了外公對故土和的老朋友眷戀之情。從此以後,外公的每一次來訪和每一個電話,都會使傑克興奮不已:他的“爸爸”並沒有把他忘記!

當索菲他們走進殯儀館,走向她的父親時,傑克緊緊地抓著索菲的手。當親友們都走到告別廳時,他們才不得不離開老人的遺體,站到了告別廳的一邊。

突然,索菲發現自己身邊根本就沒有傑克的影子環顧四周,她看見傑克正在入口的地方幫助那些老人們——有的拄著拐杖,有的坐著輪椅,還有許要多人要斜靠在兒子的肩膀上由他來攙扶,才能夠走到父親的遺體前。

當晚,喪事承辦人告訴他們一家,還需要留下一個護柩者時,傑克馬上問道:“先生,我能擔任嗎?”喪事承辦人認為他最好跟媽媽還有妹妹待在一起,可是,傑克堅定地搖了搖頭,說:“小的時候,一直都是‘爸爸’在照顧我,現在是我照顧他的時候了!”聽到兒子的話,索菲馬上傷心地哭了起來。

從這一刻起,索菲知道自己一定不能因為傑克沒有考一個好分數而責備他了,因為眼前的兒子根本就不是原來那個好孩子的形象能比得上的,他的感激之心,他的善良,都是上天賜給她最好的禮物。

傑克從小就受到“爸爸”的照顧,可是當他的“爸爸”去世之後,他主動擔任護柩者,他覺得是他該照顧“爸爸”的時候了。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舉動,正是因為他懂得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我們向來講究知恩圖報,這些在成人看來是淺顯的道理,但在孩子看來卻難以理解,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首先,言傳不如身教,潛移默化使孩子懂得感恩。比如父母要學會孝敬老人,對長輩要噓寒問暖,有時間常回家看看,盡己之力給老人一些物質上的幫助。而這些“身教”往往會讓孩子牢記在心。

其次,讓孩子知道感恩無處不在,及時糾正他的一些片麵的觀點,使其樹立正確的感恩觀。不要讓孩子把感恩看成是一種回報行為,高不可攀,在孩子做了端茶送水、拿拖鞋或扔垃圾等一些小家務後,要及時給予孩子表揚,讓他知道即使是一件小事也是一種感恩行為。

再次,讓他知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感恩並不是僅僅限於父母或親人,讓他知道助人為快樂之本。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多了解一些偏遠地區的貧困生活,並盡己之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最後,可以讓孩子多聽一些關於感恩的故事。從他人的故事中,孩子會對感恩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而且還會讓孩子從他人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

總之,父母要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他做一個感恩、知恩的人。

哈佛箴言:

當一個人懷有感恩的心時,他會更加願意承擔責任,因此,懂得感恩的孩子往往會成長得更快。感恩是一種高級的情感,這種情感不是隻局限於一種表麵化的報恩或感謝,它應該是深層次的理解、反省,一種擁戴。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更何況是我們人類。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他學會感恩,而這會是孩子以後的立世之本。

對生活要充滿感恩

生活不僅有美好的一麵,同時也有痛苦的一麵。當一個人麵對生活懷有感恩的心時,他就會忽視生活痛苦的一麵,而隻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麵。生活就像是一麵鏡子,你微笑,生活也會微笑;你哭,生活也會哭。一個人隻有在感恩生活時,生活才會將燦爛的陽光賜予他;如果隻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最將一無所獲。麵對生活的種種考驗,我們也許並不能使既定的事實發生改變,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態。

隨著人們越來越富裕的物質生活,父母對孩子可以說有求必應,因此,在孩子看來,父母為他提供這樣的服務和條件是理所當然。從此就可以看出,父母在最大限度給予孩子優質生活的同時,卻沒有教會孩子如何感恩。忘恩本來就是人的天性,如同隨意生長的野草,而感恩如同花草,需要經過愛心的滋潤和細心地栽培,才能開出美麗的花朵。讓孩子學會感恩,尤其是在遭遇困境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感恩生活,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