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可以使人獲得新知識,使人的思維變得活躍,給人帶來無窮無盡的樂趣。學習的樂趣隻有那些喜歡學習的人才能體會到,那些將學習當做負擔的人根本就體會不到。因此,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學習的樂趣,讓他把學習看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並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讀書要有一個正確的方法
哈佛的優等生之所以取得成功,跟他們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密不可分。有人不禁要問:“讀書隻要用眼睛看就行,怎麼還需要方法?”實際上,讀書方法有很大的講究。克尼雅日寧說:“讀書有三種方法,一種是讀而不懂,另一種是既讀也懂,還有一種是讀而懂得書上所沒有的東西。”
讀書應該有一個數量的要求,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涉獵廣泛的知識。同時,由於我們正處於一個信息時代,圖書出版的內容、門類逐漸增多,出書的速度也逐漸加快,所以多讀書非常重要。我們常常說的博覽群書才能成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當然,讀書也不能隻追求數量,浮光掠過、囫圇吞棗的方法不可取。讀書還應該講究質量,尤其對那些值得品味、知識含量大、質量高的書要認真讀,加以領會和理解,有的內容或句篇最好還應該背誦下來。
除此之外,不同的書閱讀方法也不同。主要是看這些書跟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他以後的發展有沒有密切的關係。如果關係比較遠的書,大致瀏覽就可以,了解整本書的大致內容就行。我們把這種讀書方式叫做粗讀;另一種方式叫做深讀,知道了書的大致內容後,深入了解一下書的重點內容;第三種方式叫做精讀,理解了重點內容以後,可將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容融會貫通,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並將該記的記住,該體會的體會出來,還可以進行質疑、聯想,寫出心得體會。這樣,讀書才會有更大的收獲。
孩子讀書由於沒有好的方法,沒有方向性,所以,對什麼書也不會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因此,父母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為他找到一個適合他的讀書方法。
愛迪生家境貧寒,他8歲的時候才開始上學,但隻是上了三個月的學,老師就認為他是一名“愚鈍”的學生,於是勒令他退學。12歲的時候,他的工作就是在火車上賣報,在底特律火車總是會停留好幾個小時,他就抓緊時間到那裏最大的圖書館看書,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從不間斷。當時,隻要他興致所至了,就會任自己在書海裏遨遊,看到一本就會把它讀完。
有一次,一位圖書管理人員一直認真地注視著埋頭苦讀的愛迪生,後來就走到了他身邊,親切地問:“我經常在這裏看到你,我想你肯定讀了很多書了吧?”
愛迪生說:“我讀過的書已經有15英寸厚了。”
“讀書量可以這樣計算嗎?”那人聽到他說的話就笑了,“你剛才看的那一本書,跟你現在看的這本完全不同,那麼,你選擇書的原則是什麼呢?”
愛迪生鄭重地說道:“我讀書是根據書架的次序,因為我想將這裏所有的書都看完。”
圖書管理人員聽了以後對他說:“你遠大的誌向和刻苦讀書的精神讓人感動。可是,你要知道,學海無涯,書海浩瀚,你能保證你將世界上所有的科學知識都能掌握嗎?即使是你天天看,把一生的精力都用盡也看不完啊!你應該為自己製定一個讀書計劃,有目的性的選擇一兩種書籍,把它們讀透、讀精,如果有時間的話還可以看別的書。這樣看書你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迪生聽到他的一番話後,幡然醒悟,從那以後,他就改變了這種盲目的讀書方法。專讀物理、機械方麵的書籍。讀書有了方向,使他掌握了紮實而係統的知識,最終他成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
讀書也有講究,也有方法。孩子坐下來看著書本,拿起尺子,用筆加底線及別的強調記號。看完一遍後,每一行都有記號,這並不是讀書,而是毀書。
書應該分三讀。首先是快讀,讀書的大意。快讀就是跳讀,翻書;不是讀全句而是讀字,隻求一個大概的印象即可。習慣之後,速度可以快得驚人。讀書的大意,不快不慢的翻一次起到的效果不如快速翻兩三次的效果。其次是慢讀,讀書的細節,要明白其中的內容。在這一環節中,可以用鉛筆在不明白的地方作問號,但別的記號或底線卻不可用。最後是選擇讀,讀重點。強調記號在這一環節中就可以加上去,因為重點是哪些經過了細讀之後才會知道。如果沒有經過快讀和慢讀,也許在選擇重點的時候就會出現錯誤。
另外,還有框架讀書法,把書中的知識點用一個框架表示出來;在讀書的過程中,還可以對其中的內容提出質疑,這就是質疑讀書法;還可以將幾種觀點相反或相近的書籍作一個比較,這就是比較讀書法等等。讀書的方法有很多,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結合他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孩子的一種方法,相信這會使他受益終生。
哈佛箴言:
愛迪生成了一名偉大的發明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勤奮,跟他讀書的方法也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人取得成就的大小離不開他所掌握的知識,但是攝取知道要有一定的方法,因為一個人要想將世界上所有的書都看完根本就不可能,隻有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後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不要說自己的孩子不聰明,如果孩子讀書有一個適合他的方法,那你的孩子也會成為一個天才。
讓孩子養成專心致誌的習慣
哈佛教授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人與人相比聰明的程度相差並不大,但若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那麼取得的成績就會相差很多。如果一個人做事專心,往往會取得顯著的成績;如果經常分心,那麼就不會得到滿意的結果。
專心致誌是說一個人在做事時一心一意,全神貫注。這就要求人們,在觀察的時候就要專心觀察,在思考的時候就要專心思考,在玩的時候就要專心玩,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用所有的精力去做。古今中外,許多成功人士用他們自己的經曆告訴我們,如果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就會取得成功;如果三心二意,往往一事無成。
人的大腦一部分高度興奮、全神貫注,其他部分就會高度抑製、全部放鬆。而正處於全神貫注的一部分,各種營養成分的供應在很充足的情況下,就會變得十分靈敏,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就會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隨之增強。因此,讓孩子養成專心致誌做事和學習的良好習慣,實際上就是將成功的法寶交給了他們。
安德森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可是他的性格非常古怪。一次,他的公司需要一些新人,於是他就發布了一則招聘廣告:“本公司需要一名具有特殊能力的員工,待遇從優。”
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具有特殊能力,他們爭先恐後地來到這家公司應聘。
卡特是一名剛離開學校的大學生,他來應聘的時候,前麵已經排了許多人。
到卡特的時候,對他進行麵試的人就是安德森。
“你可以閱讀嗎?”
“可以,先生。”
“你能將這段文字讀下來嗎?”安德森指了指桌子上麵的一張報紙。
“可以,先生。”
“你能不間斷的讀下來嗎?”
“是的,先生。”
“非常好,跟我來。”安德森帶著卡特來到了他的辦公室,然後關上了門。
安德森將那份報紙遞給了卡特,然後讓他不間斷地讀那段文字。
卡特剛剛開始讀,就有幾隻小狗爬到了他的腳邊,嘴裏還發出“嗚嗚”的叫聲。不久之後,又有一隻小貓來到了辦公室,它竟然還跳到了卡特的肩膀上。
可是卡特對於這些小寵物並沒有在意,他繼續讀著那段文字,即使是那隻小貓在撓他的耳朵,他依然沒有停下來。
安德森看似非常高興,他說:“你在讀的時候沒有注意到肩膀上的貓和腳邊的小狗嗎?”
卡特回答說:“是的,先生。”
“我想你應該知道它們的存在,是嗎?”
“是的,先生。”
“那麼,你為什麼看都沒看它們一眼?”
“因為您對我說,朗讀的時候不能間斷。”
“你是不是一直都遵守你的諾言,並且一心一意地去做?”
“的確是這樣,我一直在努力這樣做,先生。”
安德森在他的辦公室走了一圈,突然對卡特說:“你被錄用了!”
在卡特之前已經有73人參加了麵試,可是都失敗了,因為這些人都沒有做到“不間斷地讀”,因為他們總是會受到小寵物的幹擾,僅僅隻有卡特一個人沒有。
那麼多人都去參加了麵試,最後成功的隻有卡特一人,原因就在於卡特養成的專心致誌的好習慣。亞裏士多德說:“優秀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並非都是聰明的人,隻是他們都有良好的習慣。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專心致誌的習慣。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在伏案學習工作的時候,要一心一意,不受其他家庭成員談天、看電視的影響。父母的這些行為往往會潛移默化到孩子身上,使孩子養成做事專心的習慣,這樣,無論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會心無旁騖。除此之外,父母還應該有始有終的做一件事。比如,安排孩子練習書法、整理玩具或者書籍等等,讓他著意完成一件事,也利於他專心致誌習慣的養成。總之,當孩子在學習、做事的時間內,父母不要打擾孩子。
哈佛箴言:
將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一心一意。就像照相機對焦一樣,隻集中於一個點。專心做一個事情,直到做好為止,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三心二意,也許就會出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情況。人們的思想非常了不起,在做事的時候隻要專心致誌,就一定會取得顯著的成績。很多時候,孩子在專心做事時,父母經常會“關心孩子”,其實是在打擾他們,不利於孩子情感思維、記憶力以及注意力等心理功能的發展。
知識的道路沒有止境
哈佛大學有一位教授說過:“如果你認為自己無所不至,那麼學校給你的隻是學士學位;如果你覺得自己隻是略有所知,那麼學校給你的將是碩士學位;如果有一天你認為自己跟其他一樣一無所知的時候,學校給你的就是博士學位。”常言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無止境的。如果一個人想要不斷進步,就要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上永遠都不要滿足。
人類的知識文化曆經了幾千年的積累,短時間內並不會學完。即使是將自己一生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也還是遠遠不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在當今這個時代,世界正在快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世界千變萬化,人們一定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何況現代社會知識的壽命逐漸減少,知識淘汰的速度則越來越快,以前學習的知識,很快就會過時。如果一個人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很快就會被淘汰,進入“知識半衰期”。據統計,現在世界90%以上的知識是近三十年產生的,知識半衰期僅僅隻有5~7年。而且人們的能力就好比蓄電池,隨著時間會慢慢流失。一個人的知識需要不斷“充電”,如果不及時“充電”,那麼很快就會失去能量。
因此,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知識經濟時代,人們隻有將學校教育延長終身教育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終身學習,說的是人的一生都要學習。從幼年一直到老年,學習將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學習了有多的知識,就開始四處炫耀,甚至還會驕傲自滿。這跟成人對他們的溺愛離不開,他們生活在成人的誇獎中,所以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父母一定要及早糾正孩子這種錯誤的認識。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他在物理學方麵的研究成果,留給後代的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愛因斯坦的兒子在9歲的時候,曾經問過他一個問題,他說:“爸爸,您那麼有名的原因是什麼呢?”愛因斯坦聽了以後笑了笑,他告訴兒子:“你知道瞎甲蟲吧?它在球麵上爬行的時候,它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走的是彎曲的路。而我很幸運,我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他50周歲生日的那一天。世界上所有的報紙都發表了關於他的文章。在柏林愛因斯坦的家中,收到了好幾籃子來自世界各地的祝賀生日的信件。然而,愛因斯坦這個時候並不在家中,他在幾天前就到鄉下一個花匠的家裏藏了起來。
愛因斯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有生之年不斷地研究、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一位年輕的記者曾經問過他:“您老在物理學界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人物了,為什麼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上了年紀之後,應該頤養天年,舒舒服服地休息休息。”愛因斯坦笑了笑,找來一張紙、一支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小圓和一個大圓,對那位記者說:“相對而言,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裏也許我知道的要比你多一點。舉個例子,就像你知道的是這個小圓,而我知道的則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的知識是無止境的。由於小圓的周長較短,那麼跟未知領域接觸的也就小,因此可以感受到自己未知也就少了;而大圓周長較長,跟外界的接觸麵較大,因此就會感到自己有很多未知的東西,從而才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培根說過:“愛讀書是一種十全十美的享受;別的享受都有盡頭。而讀書給人的享受卻是長久的。”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偉人都要不斷地學習,更何況是我們。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知識就是力量,隻要他不斷學習,他知道的才會越多,才會更有力量。這對他的成長及他以後事業的發展是有價值的。從自身而言,學習是對精神的充實,在學習的過程中,人們學會了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人性得到了升華。在人們短暫的一生中,應該將自己的價值突顯出來。年輕的時候,學習是為了理想;中年的時候,學習是為了補充,補充自己空洞的心靈;老年的時候,學習就會成為一種意境,隻有慢慢品味,才會樂在其中。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雖然很平凡,可卻是做人一種境界。
哈佛箴言:
愛因斯坦是相對論的創立者,他在哲學、數學以及物理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他甚至成了智商、天才的化身。然而像他那樣的人物,卻那麼的謙遜。他認為自己之所以出名,隻是因為自己很幸運,比別人多發現了一些現象。取得成功以後,他還是孜孜不倦地學習。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話激勵了很多人。越是偉人就越謙虛,越是普通人就越極易為自己的小小成就沾沾自喜,這就是偉人跟普通人的不同之處。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是孩子取得了一點小成績,也並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要讓孩子知道,知識的道路是無止境的。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哈佛是世界一流大學,許多人認為哈佛的莘莘學子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閑書”。其實,這是人們的誤解。哈佛並不提倡學生死讀書、讀死書,而是希望學生在讀書的時候敢於提出自己的質疑。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說:“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可是,哲學卻教育我們,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看待事物一定要一分為二,讀書也也是如此,既有好的一麵,也有不好的一麵。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說,讀書的時候要對其中的內容加以分析,而不要盲目地迷信它或完全相信它,而是要勇於創新,敢於質疑,獨立思考問題。
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過於相信書本,認為凡是書上的內容都是真實的,從不會對它持懷疑的態度。然而,如果孩子完全相信書,唯書是從,輕則使其變為書呆子,重則形成“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和“唯書”的作風。這會使孩子走入一個誤區,貽害無窮。
一位動物學家在非洲大草原進行考察,一天,他遇到了一頭犀牛。動物學家看到犀牛時有點緊張,因為他知道當犀牛感覺到危險時,就會馬上發起攻擊。
不過,動物學家看了看犀牛的表現,原本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下來,因為他遇到的這頭犀牛一直在搖頭。
這個時候,犀牛鳥著急了起來,她對動物學家說:“犀牛的脾氣變化無常!趁她現在還沒有向你攻擊的時候,你還是趕緊離開吧!”
動物學家非常鎮定,他舉了舉手中的書,對犀牛鳥說:“放心吧,我很安全。這本書裏麵對犀牛的習性有一個詳細的說明。上麵說犀牛搖頭有兩個意思。第一,犀牛搖頭說明她對對方根本就沒有敵意,這時她是不會主動攻擊對方的;第二,犀牛搖頭是因為看到了美麗的異性,搖頭是發情的意思。我是人類,她是不會對我感興趣的。”
犀牛鳥還想再說些什麼,可是動物學家馬上就將食指豎在了嘴前:“安靜!現在可是跟犀牛接觸的一個好時機,我可得抓緊機會!”
於是,動物學家就跟犀牛開始了“正麵交鋒”,而且還很氣定神閑。然而,他剛跟犀牛近距離接觸了不到一分鍾的時間,犀牛突然發怒了,一下子就向動物學家發動了攻擊,動物學家馬上就被犀牛撞在了地上,身上多處骨折。
動物學家躺在了地上,吐了口血水,說:“情況為什麼會是這樣,這本書上明明說……”
犀牛鳥對他搖了搖頭,說:“其實,我早就想告訴你,剛剛犀牛並不是真正的搖頭,隻是因為有一隻蒼蠅進到了她的耳朵裏,她隻是想把那隻蒼蠅趕出來而已……唉,動物學家,書上的內容並不能都信啊……”
動物學家這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多麼愚蠢的錯誤。
動物學家對犀牛的習性非常了解,他靠的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所以在發現犀牛搖頭的時候才會有恃無恐,他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過於相信書本。
在讀書的時候要善於提出質疑。比如,許多作者在寫書的時候都會有自己偏向的觀點,而他們看待事情或人物的時候並不會很客觀,以至於讀者在看書的時候也會偏向於某一個觀點或某一個人物。另外,紙上談兵也不可取。書讀的再好,如果不能應用於實際,就隻能是空談。書是要讀的,但是一定要學會變通。故事中的動物學家犯的不就是這樣的錯誤嗎?
所以,讓孩子知道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持有懷疑精神,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相信,否則就會隻在此山中,而不識廬山的真麵目,對書中的內容不會有一個公正的判斷,從而失去鑒別真偽的能力。懷疑精神是要有的,但是不能懷疑所有的事情,不然孩子隻會鑽到一個死胡同裏。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質疑的能力時,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要讓他走極端。
哈佛箴言:
書上的內容並不能全信,按圖索驥、教條主義有百害而無一利。如果處於規則以內,可以按部就班地做事,如果處於規則之外,那麼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書本上的內容,要靈活運用,故事中的動物學家正是因為唯書是從,才會使自己受到傷害。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要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學貴有疑。
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現實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厭學,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和繁雜的作業有直接關係。於是孩子沒有了學習的興趣,長此以往,即使是把孩子埋在書堆中他也不會真正學到新知識,就算是暫時考一個好成績,也不會長久,因為他並不會把知識變成是他自己的東西,孩子在很大程度上隻能是一個高分低能的書呆子。有的孩子在做完繁重的作業後,父母還會層層加碼,隻是想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可是仔細想一想,這樣做並不能父母達到目的。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沒必要給他灌輸大量的知識,因為他根本就消化不完,這一時期,父母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孩子往往是在小時候產生興趣。孩子的年齡不同,素質不同,產生的興趣也會有自己的獨特性。孩子興趣的發展及表現是他素質和天賦的先兆。父母要常常問孩子有著什麼樣的興趣,並引導他不斷發展興趣。孩子學習的興趣就像是父母撒在他心田的一粒火種。如果父母想要點燃這粒火種,就像是麵對一堆需要點燃的柴草一樣,火種落在上麵,風大就會吹滅,風小就不能夠燃起來,柴草緊的時候就會不透風,太鬆的時候又不能聚火,這時候,一定要好好嗬護小火苗,要“哄”著火苗讓它一點點燃燒,最後變成熊熊大火。
沃斯的爸爸是一家知名公司的總經理,而他自己卻是一名普通的學生,甚至在別人看來很愚笨。每天他靠家庭老師的幫助才能完成學校留給自己的作業,因此,他認為自己很壓抑。
他難過地問自己:“我要怎麼做才能像我爸爸那樣出色?”
安妮是沃斯的家庭教師,她看到沃斯總是沉默寡言感到非常奇怪。她問沃斯:“你為什麼這麼不快樂?能告訴我原因嗎?”
沃斯沮喪地說:“我沒有個性,也從來沒有成功過,你知道,我爸爸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可是作為他的兒子,我卻是這麼的平凡。學習根本就不能引起我的興趣,我根本就不能找到一件可以讓我感到自豪的事情,我一點都不聰明。”
“哦,沃斯,你聽過這樣的一句話嗎?”安妮問,“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笨蛋!這是我的老師曾經對我說的,現在我把它告訴你!所有人的智商都不一樣,但上帝很公平,可能有些東西你並不擅長,但總會有你擅長的,隻是有些時候,你沒有發現罷了。”安妮接著說,“因此你要找到你所擅長的,也就是你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如果你願意,我帶你去一個好玩的地方。你應該還不知道飛翔是什麼感覺吧?”
“好吧,可能你說得對。”沃斯輕聲說道。
“這種感覺真的很好!”當沃斯從飛行學校走出來的時候,他開心地對安妮說,“我喜歡飛行,好像我天生就有這種本領。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對勘艇的追求中,而且我對此非常有信心。”
沃斯終於找到了他感興趣的事情,並從中得到了快樂和自信。他經常對朋友說:“我並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但我有一種與從不同的能力,我會飛翔。”
沃斯長大後進入了爸爸的公司,將公司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公司規模甚至是以前的20倍。
沃斯對學習不感興趣,他誌不在此。如果當初沃斯的爸爸采取其他的方式,培養他學習的興趣,也許他就認為學習是件快樂的事,而不是讓他感到壓抑。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明確學習的目的,培養孩子的間接興趣。學習目的的教育要跟孩子的實際和思想聯係在一起,對其進行細致耐心的正麵教育,通過富有感染力、生動形象的事例,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生活目的與學習目的聯係起來,這樣才能達到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沃斯不喜歡學習,但是他喜歡飛翔。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充分利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激發他勤奮學習,然後通過學習目的的教育使他的間接興趣得以提高。要知道,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