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41.認真謀劃轉段事宜(1 / 2)

楊川縣本身就有內在的強大動力,現在又有了省市領導、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視,楊川縣自然不敢怠慢,當然也不會怠慢,縣裏專門召開了縣委常委會,研究宣傳部、教育局提出的增撥陶淵明作品誦讀相關經費並在今後列入預算的請示。經過測算,按照一所完全中小學(不含分校、村小)一學期給予專項經費補助1000元、各類分校和50人以上的村小補助500元、50人以下村小補助150元計算,全縣共235所完全中小學、166所50人以上村小、43所50人以下村小,一年需要經費32.445萬元。培訓老師按照一個鄉鎮街道1名算,一次培訓費用800元(省市教育專項經費補助800元每人),全縣共21個鄉鎮街道,培訓經費總共需要1.68萬。經費合計34.125萬元。所有與會常委均沒有意見,認為這是增強中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感悟,讓他們愛上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讓陶淵明成為楊川縣的“靈魂”和“標誌”,都不無裨益,而且都不損害各自分管口的利益,自然沒有必要去做“惡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事情推動不下去、開展不好,就是因為經費和人員這兩大製約,隻要有錢辦事、有人幹事,就不會有任何困難,現在這都不是問題。楊川縣火速要求鄉鎮、街辦選派優秀語文教師代表到楚安師範大學進行了為期1個星期的國學、文學知識的短訓,主要是培養他們在開展誦讀活動時怎麼配合適的音樂、怎麼給詩歌斷句、怎麼醞釀情感、怎麼把內心通過肢體語言和麵部表情表露出來等等。教師代表培訓回來後,又在轄區內充當“師傅”,現學現賣,當然也因地製宜地加入了他們的理解,特別是一些本土化的內容,這樣也更有利於其他語文老師理解和掌握。各學校也緊鑼密鼓地對課程做了適度微調,用專項經費適當添置了開展整體誦讀需要的配樂帶等等。

一切準備就緒,在中小學開展陶淵明作品誦讀活動的工作就在楊川縣全麵啟動了。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說非要一個正式的“儀式”,很多學校就不等經費、不等受過培訓的老師了,比如選了學生參加了首次誦讀活動的縣實驗小學。那幾個參與過誦讀組織的老師憑借良好的記憶,在幾個音樂、計算機老師的配合下自己就摸索著搞了起來。那些在首次誦讀時沒被選上的學生非常踴躍。不過,聽說由於誦讀全員化、經常化了,他們大都隻能穿著校服在教室、操場集體誦讀,沒有漂亮演出服、也沒有那麼多報社電視台記者關注,不能在報紙上和電視上露臉,又略有失望。不過,小孩子有時候就這樣,不愉快並不會在心裏裝很久,還是非常開心以非常飽滿的熱情、良好的狀態積極參與。畢竟,部分學生可以加入誦讀興趣小組,那樣的話就有著盛裝參加表演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