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一本書上看到的,說笨拙的熊也有意誌。冬天即將來臨,準備冬眠的熊拚命吃,猛吃河裏的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迅速增加自己的體重。魚身上蘊藏著豐富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能保證熊熬餓挨過一個冬天。冬去春來,熊從漫長冬眠中醒過來,饑腸轆轆,餓得暈頭轉向,終於有了可以飽餐一頓的機會,然而為了保持苗條的體形,盡管在湖邊和水溪裏有大量富足的魚,呆頭呆腦的熊此時絕不多吃。道理很簡單,熊有意不讓身體太胖,即將到來的夏季天氣很熱,熊不希望自己因為肥胖感到難受。分子生物學認為,在熊的大腦裏,顯然有某些東西,即某種化學反應在起著提示作用。
如果我們能把這種化學的東西,用科技的手段提煉出來,拿到超市上去銷售,銷路一定會超過最好的減肥藥。很顯然,人類之所以會普遍地肥胖起來,說明我們的大腦裏,已經缺乏了某些東西,這些東西最初應該是有的,就像人類的尾巴一樣,它退化了。因為退化,所以失控。肥胖是貪婪的一種結果,是生物警鍾的失控,我們不妨說肥胖是一種病,是某種行為的報應。人生來不應該是那麼肥胖,許多肥肥胖胖的動物,並沒有高血壓,也沒有心髒病,人類的肥胖是自己行為不檢的惡果。
動物的意誌對於我們來說,更多的時候,似乎隻是想當然,是在編少兒童話故事。現代科學已經證明這些意誌,確實存在,它們就像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原子一樣,潛藏在動物的大腦裏,對動物的行為指手畫腳。世界的發展,不會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當然更不會隨著動物的意誌轉移,然而這絲毫不能證實意誌的無關緊要,恰恰相反,世界能夠發展到今天這一步,怎麼說也是因為意誌在起著積極作用。最新研究已經證實,世界上真正勤勞的動物,並不是童話故事中的螞蟻和蜜蜂,也不是傳說中整天幹活辛勤築堤壩的海狸,海狸每天幹活的時間,很少超過五個小時。真正勤勞的動物是人類,雖然現在是雙休製,每周隻工作四十個小時,人類的勞動時間,仍然是動物中最長的。
人的意誌顯然也是動物意誌的一部分,因為人無論如何高級,無論如何有文化,有學曆,精通幾門外文,還是擺脫不了其動物的屬性。人的行為是由意誌決定,和動物不一樣,人除了滿足眼前的利益之外,還會想到更遠的將來。人信奉的是一要溫飽,二要發展。在這個意義上,人很容易比其他動物更貪得無厭。再也沒有什麼比人的追求更無止境,更野心勃勃,更不可理喻,更容易向斜路上走,一路走到黑。往小處說,身後有餘忘縮手,工資永遠少一級,房間永遠少一間,往大處說,恨不得天下財富都進本人口袋,世間麗人皆入自家後宮。熊吃胖了隻是為了過冬,而人在溫飽之後,還要唱卡拉OK,要手機和與級別相適應的小車,要簽字報銷的權力,要比別人大的住房。
意誌決定了人應該是一種熱愛勞動的動物,雖然有人喜歡不勞而獲,但是這種獲得,仍然是別人的勞動,換句話說,沒有勞動也無所謂收獲。勞動對世界的發展推動巨大,人比別的動物辛苦,所以得到的回報也多。回報並不意味著全是好事。辛勤勞動創造了世界,發展了世界,把世界像小孩抽陀螺一樣,一鞭子緊接著一鞭子趕得多遠,然而如果走火入魔,失去了基本的控製,同樣也可以毀滅世界。人不僅會勞動,而且還會占有別人的勞動。人畢竟比熊聰明得多,但是聰明也會被聰明誤,我們得明白,我們的腦子裏已經缺乏某種應有的化學反應,如果正麵臨的是炎熱的夏季,人類太胖了,這絕不是什麼好事,我們將熱得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