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把握機會(2)
2.順應主流——聽交響樂的公司不需要搖滾小青年¥¥¥¥
每件事物都在不停變化當中,而這個變化一定會有方向,在朝著某一方向發展時,就形成“主流”,想把握這件事物的變化並從中看到成功的機會,就必須要摸清楚它的主流,順流而下,方能“依勢”“借勢”。既然想找到好工作,想成功,想發展,那就必須先摸清社會的主流,社會的主流是什麼?
現在的大學生很少談論政治,最多也隻是將最近阿扁的種種行徑當作茶前飯後的談資而已,島內的政治很民主,但也很娛樂化,很特殊。當年民進黨和國民黨競爭時,一個主張將政治還給人民,一個似乎在努力維持自己搖搖欲墜的統治者地位,結果民進黨成功了。
當馬英九的當選和陳水扁的受賄案形成鮮明對比時,回想起當年陳水扁從輪椅上抱下他老婆那副癡情重義的樣子,再看看他現在的行徑,是我們當初選錯人了嗎?不,絕對不是!當初不是我們選擇了他,是社會主流選擇了他,今天也不是我們拋棄了他,而是他不符合社會主流了。
為什麼可以下這個結論?其實筆者對政治完全沒有比評論家了解得更多,但我了解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年民進黨和國民黨的競爭廣告同出於一家廣告公司,結果卻是民進黨贏得很輕鬆。千萬不要懷疑這家廣告公司偏心,他們的專業性極強,都是絕對按照客戶的要求來辦事的。要知道,競選廣告的影響是很廣泛的,和普通商品一樣,隻要是廣告都需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來說服受眾,這裏麵最好的手段是什麼?是已經存在於每個人腦海中的概念!
當自己的概念是:“是的,我們需要更民主”時,隨便找個什麼人過來競選,隻要他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跟你強調這一點,那麼必然能說服你,因為自己本身就是這樣想的。這時看起來民進黨是那麼地誠實,那麼地值得人信賴。而當人們腦海中的概念變成“我要漲工資,我要找工作,我要安定”時,現在順應民情的國民黨翻身了。
政治家要想實現政治理想,必須要順應社會主流,不管他以後怎麼做,至少他競選時是這麼向人民承諾的。從說服別人的角度來說,他們並不個政治家,他們其實和推銷員無異——需要推銷自己的政治見解,推銷自己的政黨。而最好的說服方法就是“讓別人自己說服自己”,而且不需要做到最好,隻要做到不比競爭對手差就可以了。
這時候,再來看看“機會是給做好準備的人”這句話,便可以理解得很透徹:如果說有一件事物的主流正朝著“能給你機會”的方向發展,那麼當機會到自己麵前的時候,當它赤裸裸地擺在自己麵前的時候,要怎麼說服給自己機會的這個人、這個機構、這個市場,讓他們把機會給你?自己所要做的準備是什麼?答案已經很明了:用符合對方主流的理由去說服對方。
比如一個玩搖滾的人,他想去明基工作。那好,先問一下自己已經充分了解明基嗎?知道明基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嗎?當明基的麵試函放在麵前時,已經具備了充分說服明基錄用你的理由了嗎?
這樣想來好像很難耶,因為待遇高、名氣大、有前途的大公司就那麼幾百家,而每年打破頭往裏麵擠的大學生何止成百上千,能擠進去並且最後有成就的就那麼幾個。而且這位玩搖滾的人還有一大致命的失誤?因為雖然請五月天代言,但明基聽的是交響樂,玩的是核心競爭力和基業長青,交響樂隊可不是特立獨行的搖滾小子可以輕易駕馭的。
也許這位搖滾小子會說:“它不要我,我還不想去呢,我不喜歡太複雜的東西,就喜歡呆小地方。”但你有沒有反思過這樣的想法會讓你錯失一次又一次機會,因為一旦排斥了主流,不管到哪裏,都很難看見機會,就算機會來臨了也不具備把握機會的能力。
“求職不成我不能自己去創業麼?”拜托,你連一家公司的主流都不能符合,那又怎樣確保自己做的生意很符合市場需求,能讓市場接受?可以嚐試帶著“是否符合當時主流”這個問題看待一下成功和失敗的案例,相信事實會讓你更深刻的意識到這一點。
不過話又說回來,關於待遇好的大公司,就算不去擠,也總有人能擠進去,你不符合他們的要求,也總有人符合。為什麼就不能做那個可以“把握主流”的人?為什麼不具備說服別人雇傭自己的能力?這太簡單了,隻要先成為看起來像他們雇員的人就可以了,當自己去應聘時他知道你還不是他的雇員,但他絕對找不到理由拒絕一個與他對雇員的要求非常吻合的人。
這世上不但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且還有很多很多,而我們隻要做到在它快掉下來的時候能及時看到它就行了,然後分析它會往哪裏掉,大概要用什麼東西接住它。機會常常有,就看自己有沒有足夠的理由去發現機會,並說服別人把機會交給你。而大部分的機會都存在於主流中,是很多條件、很多要求、很多發展綜合而成,能否把握機會,就看有沒有讓自己更像“符合主流要求”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