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敕建忠祐廟
說來也是巧合,刑部尚書王雲,護送康王趙構赴金議和,剛走到磁州,磁人阻止康王北上,誤殺王雲。後來,北宋被金國所滅,康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縣南)建立南宋,稱為高宗,時常受到金國的侵擾。高宗隻好將京都遷往臨安(今江蘇杭州市),金國又來侵襲,正在危急之時,紀信將軍顯靈,嚇退金兵,自此再不敢來。紀信與王雲是同鄉人,都是西充的英傑,自漢至宋,相隔一千三百多年,二人都來保護高宗。有人評論說:“王雲之死,助康王建立南宋;紀信顯靈,助高宗不致滅國。”高宗也很感激王雲與紀信,追諡王雲為觀文殿學士,封贈紀信將軍為忠祐侯,並在臨安鎮江敕建忠祐廟來紀念他。
宋高宗趙構,本是徽宗趙佶的第九個兒子,是欽宗趙桓的弟弟。欽宗靖康年間,金人兵臨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城下,趙構奉命赴金議和。剛走到磁州,磁州守將宗澤勸阻他說:“從前肅王趙樞(趙佶的第五子)去同金人議和,被扣留了,至今尚未放回。眼下金兵已更為迫近,你再去金國,能有什麼益處?請你就留在磁州吧!”恰巧這時相州知府汪伯彥派人來接趙構,他便轉住相州,欽宗便命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不到一年,金國滅了北宋,將徽宗與欽宗父子押往金營,後來死於異國他鄉。北宋滅亡後,宋朝一班老臣,擁立康王趙構在南京即位,稱為南宋,年號建炎。當時有文臣李綱、武將宗澤等人輔政,在沿河沿淮沿江一帶設置了帥府十九處、要郡七八十處,布防軍隊達九十六萬多人,尚有水軍七十七將,稱為“南宋中興”。按照當時的形勢,隻要有抗戰決心,措置得當,完全可能扭轉頹勢,重整旗鼓,擊敗金兵,收複失地。可惜高宗趙構未能抓住這一時機,內心懼怕金國強盛,一心要放棄中原大地,往東南逃竄。當時,宰相李綱主張用兩河義軍收複失地,多次上疏,陳說抗金大計,高宗都不采納,反將李綱罷去丞相之職,調任湖廣宣撫使。名將宗澤任磁州知州時,募集義勇,抗擊金兵。高宗即位後,任宗澤為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留守,他招集義軍,聯絡兩河八字軍等部,用嶽飛為將,屢敗金兵。他又多次上書,力請高宗還都汴京,收複失地,高宗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他憂憤而逝。這時,金兵步步進逼,占領了江淮一帶重要城鎮,直逼臨安。高宗任命韓世忠為浙江製置使,統兵守衛鎮江。金國名將兀術(俗稱金兀術),從廣德進軍,攻破臨安,高宗逃亡到浙東避難。韓世忠將軍英勇善戰,在江灣、海口一帶布置重兵防守,戰船如林,堵截江河,專等金兵返回時,發動襲擊。韓將軍駐守鎮江焦山寺,時兀術到來,雙方展開激戰,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親自出陣擊鼓助戰,直殺得天昏地暗,血肉橫飛,陳屍滿江,江水腥紅。正在難分難解之時,忽見焦山紀信廟中,金鼓齊鳴,殺聲震天,閃電雷鳴,霞光萬道,似有千軍萬馬殺來,嚇得金兵丟盔棄甲,望北奔逃。韓將軍率兵猛追,險些活捉兀術,自此金國不敢再來侵犯南宋,甘願議和。高宗感激紀信將軍顯靈退敵,追封他為忠祐侯,親書“忠祐廟”三字,做成匾額,敕賜焦山紀信廟,並詔告天下修建紀廟,四時祭祀,文曰:“紀信以忠殉國,與君任難,實開漢業。使後世知君為重,身為輕,侯何有焉。”南宋延續了九帝,一百五十二年,各代都崇敬紀信將軍。
牧童夢中當附馬
唐朝時期,西充的道教與佛教十分盛行,當時著名的程太虛真人和圭峰禪師何炯,都誕生此地並名震朝野。這裏多神仙出沒,仙蹤古跡甚多,據《蜀中名勝記》記載:“其大陵鎮,則有扶龍山,漢紀信居焉,祠在紫岩。其小陵鎮,則有肖岩,石竇空潤,泉水清潔矣。漢之何岷隱居南岷山,隋程太虛嚐修煉於此,唐元和中解體後,遷神於玄宮,容貌不變。仙林觀中,有《唐程仙師蟬蛻偈碑》。”最奇的是,當地民間流傳,唐時仙林山麓(今西充仙林鄉境內)有個牧童,遇道人點化,夢中當了附馬,享盡人間富貴,豁然覺醒,遂學道成仙的故事。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約630年),西充仙林山下有個名叫吳寄華的牧童,先祖曾在外做官,病逝他鄉,後裔成為農夫。吳寄華自幼父母雙亡,成了孤兒,幸喜陳老將他收養起來,呼為寄兒,每天割草牧牛,十分勤勞。一日,他在山邊割草,忽來一道人,對他說道:“好個童兒!盡有道骨,可惜癡性頗重,苦障未除,肯跟我當道童麼?”寄兒說道:“我是一個孤兒,一字不識,全靠陳爹將我養大,如今他老了,我怎能舍他而去呢?”道人說:“看你不出,很有孝心,憐你白天受苦,我傳你一點道法,包你夜夜快活。”遂教牧童每天睡覺前念“婆珊婆演底”五字,念上百遍,自有好處,便飄然而去。牧童將信將疑,是夜果依其言,念到一百遍,就入夢鄉。夢見身為儒生,滿腹詩書,衣冠楚楚,行在大街之上。迎麵一人說道:“華胥國王黃榜招賢,何不去求取功名,圖個富貴?”寄兒恍恍惚惚寫了萬言長策,獻給國王,國王看後大喜,說道:“愛卿這篇文章,乃驚天動地之才,古今罕有!”即授為著作郎,主管天下文章的事。一時旗幟鼓樂,高頭駿馬,送入衙門上任。寄華此時如在雲裏霧裏,好不風騷!忽然馬失前蹄,跌下馬來,一驚而醒,擦眼一看,仍睡在草鋪裏麵,暗自好笑。他白天勞累幹活,腰痛腿軟,夜裏在草房中宿歇,又念道人所教的五字真言百遍,又入夢境。夢見眾官擺設筵席,恭賀他到任,美酒佳肴,珍饈百味,彈琴歌舞,盡歡而散。忽聞金雞報曉,一驚而醒,天剛亮,又去割草牧牛去了。自此以後,每夜睡去,都在華胥國裏做官,受用富貴;早晨醒來,又到山坡去當牧童。一夜,他夢見國王有個範陽公主要招贅附馬,有人啟奏:“著作郎吳寄華才貌出眾,文彩過人,堪稱此選。”國王準奏,召為附馬,立即成親,燈燭輝煌,儀仗璀璨,好不富貴,夫妻恩愛,十分愜意。忽有鄰邦玄菟、樂浪二國前來侵犯,華胥國王傳旨,命附馬計議退兵之策。吳寄華聚眾文士商量,有兩人毛遂自薦,願去二國納金講和。吳寄華大喜,重發金帛,遣其前往,二國飽其所欲,退兵回國。吳寄華誇張功績,奏上國王,國王大悅,封為黑甜鄉侯,重賜貴重物品不計其數,身居百僚之上,富貴已極。不意公主患病身亡,寵信日薄,大臣糾眾彈劾他:“禦敵無策,冒濫居功,枉耗國財,欺君誤國諸事。”國王覽奏大怒,將他削去封爵,沒收家產,入獄聽審。禦旨一下,隨有兩個力士來到,戴以鐵枷,押解刑部嚴訓,酷刑相加,逼其招供,皮開肉綻,痛徹肺腑,號啕慟哭而醒。自此以後,不想再念五字真言。數年後,陳老病故,前遇道人忽然來到這裏,將吳寄華帶去做了道童,不知所終。
史小姐破鏡重圓
明末清初,天下大亂,有個名叫史覲宸的外地人,調任順慶知府。史知府娶妻田氏,生有一個獨生女,取名史湘雲。湘雲姑娘生得天姿國色,聰明伶俐,自幼隨父在任上長大,知書達禮。史知府愛如掌上明珠,一心想找個乘龍快婿,方遂心意。挑來選去,皆不如意,或是有才無貌,或是有貌無才,很難選中一個才貌雙全的人。一天夜晚,史知府對田氏說道:“夫人哪,不知下官那裏損陰失德,膝下無子,單生一女。如今女兒已長大成人,在這兵慌馬亂的年頭,選婿過苛,恐誤女兒終身。我看州裏的彭清廉主簿很不錯,人品好,才學高,為人處事也很謙和,把州裏的文書事務辦得井然有條。我想招他為婿,又覺得他父親是當地的一個農夫,門第懸殊,委決不下,夫人有何高見?”田氏夫人說道:“大人明察秋毫,閱曆豐富,為妻深居內室,未見其人,怎好品評優劣?決斷婚事。選婿重才,不計貧富,貴在誠實,方有依托。”史知府點頭稱是,又反複考察彭主簿,越看越愛,便把他叫到麵前來,直截了當地對他明說,要招他為婿。彭主簿受寵若驚,見知府誠心許親,不便推辭,一切按照禮節辦理,熱熱鬧鬧地把史小姐迎回青蓮鄉(今高坪區境內)完婚。當地親友們齊來祝賀,彭家大設宴席,招待賓客,熱鬧數日方散。彭主簿見史小姐美如天仙,賢淑溫良,非常喜愛;史小姐見彭主簿品貌端方,才華超群,亦很喜悅,二人如魚得水,如膠似漆,互相愛慕,百般恩愛。彭主簿的父母非常高興,把史小姐當成親生女兒看待。史小姐很孝敬公婆,勤儉持家,日子過得和諧幸福。
殊不知結婚不久,八大王張獻忠率兵攻克順慶,史知府見城破家亡,兵敗城毀,百姓殘遭殺戮,痛不欲生,便在南門城樓自縊而死。恰巧這天,史小姐從青蓮鄉下進城來看望雙親,見義軍攻進城來,便和母親一同逃走。剛走出府衙,母親便被亂兵殺死,一個帶兵的人,騎著高頭大馬,迎麵而來,見史小姐長得漂亮,便叫士兵押著回營。這時,彭主簿見義軍攻進城來,燒殺搶奪,乘隙出衙,不敢回衙探聽嶽父母和史小姐的消息。自己混在百姓中向城外逃走,又被義軍堵截砍殺,死了不少人,終於僥幸衝出城門,奔回家中。他日夜想念史小姐,非常悲痛。過了幾天,他聽人說,史知府自縊南門,張獻忠血洗順慶城,帶著軍隊駐在西充鳳凰山,走時,他的部下搶了很多金銀和婦女上山。彭主簿不顧個人安危,立即奔到順慶城中,但見房屋燒盡,屍橫遍地,一片焦土,臭氣熏天。正在流淚歎惜,恰巧他的表叔丁尚義緩緩走來,劫後餘生,相抱哭泣。彭主簿素來敬佩表叔疏財仗義,見義勇為,便把史小姐被賊兵搶到鳳凰山的事,詳細相告,求他拯救。丁尚義說道:“賢侄免慮,待我今夜潛入鳳凰山,探聽史小姐消息,如在此山,保證給你奪回便是。”彭主簿熱淚盈眶,稱謝不已。第二日晨,正當彭主簿倚門懸望的時候,丁尚義便把史小姐救回,交還給他,說聲再會,便揚長而去。夫妻相見,抱頭痛哭。史小姐說,她被搶上山,賊首相逼,至死不屈,幸遇表叔及時趕來,殺死賊首,將她救出;不意驚動賊兵,奔來追殺,表叔奮勇殺敵,且戰且走,殺死很多賊兵,方將她救下山來,護送回家。彭主簿仰天長歎道:“我倆破鏡重圓,全靠表叔拯救啊!此恩此德,終身不忘。”
化鳳山名情意深
很早以前,西充還沒建縣時,隻有一家幺店子,這裏是一條通商大道,來往的人很多,幺店子裏經常住滿客人,生意十分興隆。有一天,來了一個窮秀才,住在幺店子裏賣字畫,他的字寫得好,畫也畫得妙。來往的客商與當地的富人,都爭著來買字畫,他的名氣越來越大。當地有個莫世仁的大財主,家住仙林山下,買了他一幅《鳳凰牡丹圖》,拿回家去掛在堂屋裏,來客都讚揚這幅畫畫活了,莫財主非常滿意。莫家生有二男一女,都是粉雕玉琢的人。特別是莫小姐,乳名小鳳,長得美如天仙,又知書識禮,莫員外愛若掌上明珠,不肯輕易許人。莫小姐看了這幅畫,內心非常喜悅,心想畫雖畫得好,不知人材如何,便叫丫頭春香去探看。春香回來告訴小姐說:“聽說這個賣畫的人是個秀才,人是窮了些,又穿得孬,長像很好,眉清目秀的,說話也很和善。”莫小姐想考一下賣畫人的才學,叫春香去買一幅山水畫,並要題詩一首。春香按照小姐的吩咐,又到幺店子去找這位窮秀才畫畫題詩。這位秀才見這丫環來過數次,如今來買畫,定是某位小姐叫她來的。他特意畫了一幅《鴛鴦戲水圖》,配以連理枝、並蒂蓮、比目魚等景物,山青水秀,景色鮮豔,並即景題詩,書畫俱佳。春香買回去,交給小姐,小姐喜之不盡。一天,莫財主想找一個飽學之士到家來教二子讀書。莫小姐說:“父親常誇幺店子那個窮秀才書畫俱佳,何不請他來家任教?”莫財主平素最愛女兒,也最聽信女兒的話,果然去幺店子,將這窮秀才請來了。莫財主當麵考了他一些學問,秀才對答如流,知他學識淵博,十分滿意,便喚二子出來,拜他為師,議定酬金,當日行課。
原來這位窮秀才名叫卿少遊,漢中人,家裏貧困,雖有滿腹文才,卻無錢進京應試獲取功名,便四處遊學,賣字畫為生。莫小姐見父親請來這位秀才,久聞其名,又不便見他,但心裏總是想見他。一天,莫小姐帶了春香,故意從書房門口經過,偷看了這位秀才,果然俊秀瀟灑,內心非常喜愛。但她不便明說,又怕秀才走了,失去良機,於是寫了一首詩,叫春香送去,又再三叮囑,不要讓讀書的弟弟知道這事。春香非常聰明細致,趁兩個公子未到書房前,便把小姐的詩交給了卿秀才。卿秀才來莫家教書數月,尚不知春香是莫家的丫頭,今日一見,方曉前次她代莫小姐求畫,如今定是莫小姐捎來的信。打開一看,卻是一首詩,字跡非常秀麗,上麵寫著:“日倚東牆盼落暉,夢魂夜夜繞書幃。何緣得遂生平願,化作鸞凰相對飛。”卿秀才看了這詩,知是莫小姐愛她很深,喜之不盡。想到從前司馬相如窮途相遇卓文君的事,便寫了一詩道:“陰散閑庭墜晚暉,一經披玩靜垂幃。有琴怕作相如調(鳳求凰曲),寄與孤凰別向飛。”他交給春香傳遞小姐,自此他二人時常作詩談情,約定年底私奔漢中。殊不知,春香往來傳遞情詩,一日被管家莫良興查獲,將小姐的詩交給主人。莫財主老奸巨滑,生怕家醜外揚,影響名聲。一日,恰逢中秋佳節,虹溪丹桂飄香,便約卿秀才去虹溪飲酒賞月,卿秀才不知是計,欣然同去。莫財主假獻殷情,把卿秀才灌得大醉,將他推入河中。莫小姐聽說父親約卿秀才去虹溪賞月,知他不懷好意,做事狠毒,悄悄地跟蹤而去,觀察動靜。見父親將秀才推入河中,非常悲痛,她亦投水而逝。第二日晨,旭日東升,莫家正在打撈小姐屍體,忽然從水中飛出一對鳳凰,直向山頂飛去,人們便把這山稱為化鳳山,從此有了“鳳嶺朝陽”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