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宿醉喝歌老丐巧治李狗兒

賈商嫁女引出失意小礦工

“生生兮華夏,袤且無垠,

無量之九塔,震懾妖邪。

東南兮浩海,珠島撒落,

桃花為島名,迷離曼妙。

吞海兮東隅,有山泰玄,

聳然之五峰,閑雲飄嬈。

華南兮有沼,幽穀通焉,

拈花連邪沼,入則難出。

華西兮生森,遮天蔽日,

陸離之野獸,連城可當。

漠北兮蠻荒,龍騎遊走,

一城夫當關,滅龍神槍。

幽遊兮千載,世人何逐?

永生歎一夢,不醒何妨……”

暮冬寒意似抽去了古鎮最後一絲生氣,使其在薄霧繚繞的清晨久久不能蘇醒,沿街民居商號不見一縷炊煙,凍實的道路上車轍縱橫,間或鑲嵌著嶙峋黑冰,封存著昨日喧囂煙塵。若不是路邊肮髒老乞丐瘋癲的哼唱,不免讓人認為這僅是一座廢鎮。

這座不大不小的鎮子緊鄰涿河故道,隸屬連城寨勢力範圍,西北臨幽冥古森,森內獸人盤踞,多虎豹毒蟲。四百年前,無量寺、泰玄道、滅龍城、拈花穀四大派聯合於此地剪滅了獸人、鬼巫和暗龍騎兵,迫使獸人族退回幽冥古森,鬼巫避入南方古沼,暗龍騎兵逃回漠北荒原,積百年而不振,是為涿西之戰。戰後百年餘,有神箭連啟烈於涿西鎮東南百裏平坦開闊之地建起連城寨,守備幽冥古森與華夏中土的通路,獵殺偶然躥出古森的獸人。此前幾百年間涿西鎮也不過是飽受獸人困擾的小村莊,直至十年前偶然掘出純度極高的素鐵,才慢慢繁榮起來。雖不時遭受獸人騷擾,但有利益的驅策更兼有連城寨分校場的保護,村莊還是漸漸繁榮起來,成為一個礦業城鎮。

慘白冬日磨破了禁錮著粉塵的灰霧,鎮子漸漸反泛生氣,雞鳴、馬嘶、狗吠,倒馬桶的、打孩子的、下門板的,從窯子裏被踢出來的,罵的、哭的、笑的、吆喝的,男女、器物、牲畜,各式各樣的聲音嘈雜起來。原本趴伏在地上的灰塵也鬼魅似的撲騰起來,夾雜在清晨口臭一般味道的空氣裏。

“老死狗,哪不躺,躺我家門前,擋了我家財路,看老子不打死你……”三宵酒館跑堂兒李狗兒嗬斥著橫臥門前哼唱醉歌的瘋癲老乞丐,老丐須眉蓬亂,汙穢不堪,最是那一團紅糟糟的鼻子還未曾變了顏色,突兀地露在毛發之外。“還不滾,讓大爺賞你兩腳不成?”李狗兒看老丐仍用手中竹棍擊節喝歌,搖頭晃腦,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裏,不禁惱羞成怒,飛起一腳踢向老丐腰眼……此時酒館門口一輛連城寨烏蓬馬車囂張地飛馳而過,卷起鎮民一路咒罵,馬車過後,再看李狗兒已然匍匐在路邊暗溝裏,臉上沾滿屎尿,卻也並無傷痛,隻是右腳腳底板與鞋底之間赫然縱插著一截竹棍……扭頭看時,老丐已弓腰起身晃晃蕩蕩地向馬車驅馳方向踱去,路上行人漸多,人隙中唯有其腰間的一隻猴臉兒紅葫蘆偶然閃現。

涿西鎮東南郊,賈麟齊宅門前,今日格外熱鬧,大門上懸紅掛喜,門前鋪疊著紅衣爆竹,丫鬟小廝出出入入,鄉紳衣著光鮮迎來送往。賈麟齊是本地最大的礦主之一,與連城寨有莫大關係,30年前正是他帶人掘出涿西鎮第一塊素鐵。這素鐵乃是製造兵器的上品材料,不同於銅鐵等凡品,因其素性不同,分為精鐵、寒鐵、火鐵。精鐵煆鑄武器堅利無比,不遜於天墜玄鐵;寒鐵性陰寒,鑄成武器輔以同性的內功修為,可使招式威力倍增;火鐵性赤熱,功用一如寒鐵。但此素鐵尚未為武器鍛造中的極品用料,隻是為一般習武練氣者夢寐以求。在無量寺、泰玄道、滅龍城、拈花穀四大派弟子中,持有者十之有三、四,然方今天下四大派勢力卓絕,其他零散小派除非特殊,一般也隻是掌門、長老和重要弟子得以擁有。由於素鐵產量稀少,鍛造中耗損極大,高純度的素鐵礦就更顯珍貴,黑市交易貴比黃金。這賈麟齊就是發了素鐵財,但由於身處連城寨勢力範圍,竟有三分之一利潤需上繳以求得庇護。賈麟齊腰纏萬貫卻仍不肯離開發跡之地,就在這烏煙瘴氣的涿西鎮斥資建造了府第,在一片灰蒙的涿西古鎮,賈府算是唯一一片蔥鬱翠綠之地。賈府內院,賈麟齊設茶點款待連城寨涿西校場眾位主事和本地鄉紳,府門外也逐漸聚集了賈家素鐵礦的百十名礦工,人頭攢動,好不熱鬧。礦工中有不明就裏的,問旁道:“今日賈老爺如何肯讓我們休息一天,還放菜放飯,以他那脾氣秉性,莫不是病暈了頭?”“呸!”旁邊的一個黑臉礦工道:“屁,病死倒好了,這老鐵驢今天嫁女兒,女婿說是連城寨守默堂堂主的兒子。”“甭管他嫁女兒也好,娶小的也罷,能吃上一頓就算賺頭”“你他媽就知道吃,哈哈……”這些石頭縫裏刨食的窮苦人卻天生地豁達樂觀,圍攏東家府邸偏門,擠擠鬧鬧地等著放飯。人圈外圍,見有兩個遲來的少年,一個眉眼堅毅,身形健實流暢,眉眼間雖隻有16、7歲,卻和成人一般高大,正踮腳探頭向人群中間張望,間或回頭道:“柳竹,你看,都是你,死活不來,這下好,這麼靠後,不知還能搶得到肉麼。”被稱作柳竹的少年大概15歲的年紀,比高個子少年低了一頭,身形也瘦弱許多,穿著一身粗布衣褲,雖長得也算清秀,但此刻低眉垂目,神色黯淡,若不是高個子少年緊緊拉住,恐怕早已從這嘈雜與汗味兒的邊緣溜走。“高堅,我不想吃,我回去……”顯然柳竹微弱卻帶一絲倔強的話並未入高個子少年的耳朵“也不知道有沒有肉……”被稱作高堅的高個子少年仍自顧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