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4章 春去夏深(1 / 1)

自從皇後與瑾妃來請安之後,皇上的飲食待遇明顯好了許多。瑾妃雖不能常往,但也經常送些點心過來。皇後依舊不常來請安探望,可聽說她卻時常到太後處有意無意地說了皇上好些好話。

畢竟是親姑侄,太後歲月也大了,竟也聽進去幾分。瀛台的日子也跟著漸漸鬆泛了許多。軍機處下了皇榜,全國遍尋名醫。這五、六月,各地名醫操著不同方言,流水一般湧進紫禁城。這些名醫都由太醫院的陳院正與崔玉貴負責把關篩選。一個方子吃不了五日,便又換一方。一位名醫剛把過一次脈,便被哄了出去。

當然,所有這些皇上並不在意,甚至無動於衷。每有名醫進宮瞧病時,他都百無聊賴、麻木淒然地坐著,不言語,也不看他們,隻是將手腕搭在明黃色的腕托上,空洞地等待著時間流逝。

與皇上冷漠、無趣、缺乏精力、疲憊不堪、半死不活相伴的,是脈案上記錄的“肝腎陰虛,脾陽不足,氣血虧損,病勢嚴重”和“調理多時,全無寸效”的聳聽危言。而且竟不知是誰還傳出“皇上瘋了”的謠言。就在這個時候,太後卻興致盎然,又要巡幸頤和園避暑。

前幾日是連陰雨,好容易天晴了,立時便熱了起來。大家換上了薄薄的單衣,定如捧著湯藥送進涵元殿。殿中滿滿的都是藥味兒,讓人覺得有些透不過氣。定如鼻尖兒冒著細密的汗珠子,寬大的袖子露出半截瑩白的胳膊,她小步輕盈,落在這幽深滯悶的殿中,帶來一片清新俏麗。

皇上披著件夾衣正坐在禦案前,艱難地寫著什麼。定如將湯藥送到皇上手邊,皇上搖了搖頭。這些太醫、名醫開得藥,皇上先看一遍方子,隻撿著自己覺得對症的吃,現下這副藥是屈桂庭開的,他原是天津北洋衛生局長,精通西醫,於望、聞、問、切上都有獨到的研究。一開始,皇上顧忌他北洋的身份,畢竟是袁世凱的人。可幾次問診之後,皇上對他的獨到見解十分欣賞,便吃起了他開的方子。更讓皇上覺得放心的是,屈桂庭開得西藥方子宮中配置不得,隻能去外國醫院或西藥房購買,所以讓人暗做手腳的機會也大大減少。

定如放下湯藥,低頭垂目地就要退下。

皇上卻喚住了她:“別走,你看朕寫得如何?”

定如抬起眼,這才看見皇上手中握得竟然不是毛筆,而是一根通體赤金閃光的小管。那小管一頭尖尖的,不見墨汁,卻寫下去便有墨跡!

皇上得意笑道:“這是鋼筆,墨汁存在管子裏,寫出的字瘦細緊湊,還能隨身攜帶,隨時書寫,輕便極了”。

定如雙手捧過,小心翼翼地仔細看著,她在宮外時,也見過一些洋人口袋裏別著個小亮閃閃的管子,卻不知是筆。

“你寫兩個字試試”,皇上笑著鼓勵,定如連忙搖頭。

皇上將筆塞進她手中:“寫吧!朕命令你寫!”

定如不知道些什麼,便胡亂寫下“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用慣了毛筆,手中驟然沒了分量,她還很不適應,寫出的字也是歪歪扭扭。

皇上本來想笑,待她寫完,又愣住:“這句真是應景。前一陣子總下雨,竟然讓人有種春去又歸的恍惚。想想現在也是六月間了,這一年又過去了大半。”皇上話中有話,頗有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的無奈感慨。

定如趕緊將筆放下,轉開眼時,看見禦案上平鋪著一卷厚紙,上麵落著細弱雋秀的小字,仿佛是封書信,可又寥寥幾句。

皇上也不避諱,將書信上下又看了一遍,才鄭重落款。他帶著興奮說道:“這是朕寫給即將出洋留學學子們的勸勉書。美國退還了部分庚子賠款,用來興辦學堂,並資助學生出國留學!朕想讓這些學子們知道,即便是退款,那些資助他們留洋讀書的錢也是來源於國家故土。他們不能媚外,更不能忘本,要以國家強盛為己任,不驕狂,不自卑,發奮圖強、為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