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了這話,心裏都暗暗地感激王妃的仁慈,有不禁滿懷希望的看了太妃一眼,希望太妃能聽從王妃的建議饒過自己。
果然,太妃聽了黛玉的話,點頭笑道:“你的話有理。大過年的,咱們也別把她們弄得哭哭啼啼的,多不吉利。就依著你的意思,饒過她們這次吧。不過,下次再有這樣的事情叫我知道了,決不輕饒。我不是不讓你們的主子賞你們。你們替主子辦事兒,辦的好了自然該賞。可這也要看去辦什麼事兒才成。就像李氏這樣的叫你們做哪些坑害我們王府的事情,那就該死了。”
眾人聽了這話,忙跪下磕頭,齊聲答應道:“奴才知道錯了。謝太妃恩典,奴才再也不敢了。”
太妃剛要說讓這些人下去,黛玉已經微笑著開口:“母妃,懂事的人犯了錯誤自然該饒過一次,而那些心存僥幸的人就不可饒恕了。”
太妃深以為是,點頭道:“說的有道理。若是那些心存僥幸的我們都不追究,他們還當咱們是傻子,瞎子呢。水安家的,你去告訴你男人,這次務必認真的差點,再有對不上號的東西,必須給我找出緣故來。我倒是看看李氏這賤婦有多少本事,能夠讓我府中的奴才心甘情願為她賣命卻不把我放在眼裏。”
水安家的忙答應著下去,這些主動承認錯處的人便暗暗地念佛慶幸。更有兩個婆子從其中站出來,討好的說道:“回太妃,王妃的話,奴才知道還有兩個人也拿了李氏的好處,卻沒有站出來認錯。”
太妃有些驚訝的笑了,看了看黛玉,轉頭說道:“好。把你們知道的都舉報出來,趁著過年,咱們也正好清理清理府中的這些敗類。”
此言一出,北靜王府又是一番大動作。
水安夫婦二人用心徹查此事,府中的奴才們更忍不住對王妃有了更新的認識。
這個王妃看上去柔弱無依,實際上卻很有主張。而且如今深得太妃之心,太妃對她言聽計從。為了自保,大家還是小心當差,別犯了她的忌諱為妙。
吩咐下去李氏的事情,黛玉又跟太妃說起燕鬆昀要認紫鵑為義妹之事。
徐嬤嬤也在身邊,聽了這話心裏不免慌亂了一下。
太妃則笑道:“這也是好事兒。那****還想紫鵑這孩子雖然跟著你,但到底沒個家。等將來行迎娶之禮的時候,該把哪裏當做她的娘家呢?總不能就在咱們府裏又嫁又娶的。如今倒好了,燕鬆昀家境雖然不怎麼寬裕,但俗話說,自古英雄出貧寒,如今他又是皇上身邊的近臣,有他這個兄長,紫鵑也算是娘家有人。”
黛玉便看著徐嬤嬤笑道:“這樣的話,嬤嬤也算是有一門正經的親家了。”
事已至此,連太妃都說這樣的話了,徐嬤嬤自然不會再說別的,忙笑道:“這是太妃和王妃對我們徐家的特別恩典了,我那兒子有了這樣一個大舅哥,將來前程上也有個臂膀。奴才謝太妃恩典,謝王妃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