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沉默,緩慢,斷斷續續地寫作(1 / 1)

這幾年,似乎有太多的原因,讓我的白紙黑字的寫作基本停滯了。然而,心靈深處的寫作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冷眼旁觀紛亂世事的時候,我經常沉默著,在腦海裏緩慢並且斷斷續續地記錄下一些文字。當越來越多的人砍倒信仰的旗幟,無所顧忌地強奪豪取或隨波逐流時,我承認自己的生活狀態不太好,確實有些狼狽而又苟且。不過,我依然固執地依靠文學,尋找著精神的光,尋找著屬於自己的一方淨土。

我一直覺得,在平凡生活以及精神深處,“家園”是一個博大無邊的概念,它始終是一種冥冥中的神示的所在,無時無刻不在召喚著那些流離失所的淪落者。我曾經獨自坐在山岡上,看天空的白雲和大地的空曠,故鄉寧靜得象一朵晚開的帶露的花朵。我也一次又一次透過平靜的表象,耳聞目睹塵世間太多的悲歡離合,往往忍不住低下頭去淚流滿麵。於是,我以群山、土地、風雲、雨霖、飛鳥、遊魚、野花、愛憎、疼痛、溫暖……來延伸家園的概念,始終無法逃避這些世俗的或美好或慘痛的事物的誘惑與觸動——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靈魂深處翻滾的幸福和痛苦,其實無一不由此而來。

安寧的心靈、悲憫的情懷。

雖然現實的嘈雜肮髒和日常生活的真善美,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尖銳複雜、豐富多彩,而我又寫不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主旋律文本。但是,即便寫作的內容再細小、瑣碎、零散,我也必須始終堅持寫作的“真實性原則”,即內心的真實。基於這個樸素而實我竭力將自己的身心與大地貼得近一些,再近一些;竭力把自己的身心與愛恨也貼得近一些,更近一些。我以為,一個寫作者,在進入這個最好的時代的同時,必須有疏離這個也是最壞的時代的勇氣和能力。我不可能回避現實,更不能選擇落荒而逃,在直麵紛繁複雜的現實的同時,我願意自己是個靈魂並未出竅的人,願意讓自己的魂魄生活在另一個精神世界裏,在那裏建築一座小小的可以安身立命的廟宇。因此,我心甘情願地極其邊緣化而又極端個性化地身陷於沉寂和落寞之中,猶如一名苦行僧,蟄伏在鮮為人知的僻靜角落,獨自一人念經敬佛,閑看雲卷雲舒,靜觀花開花落,饑了就吃,困了便睡。在別人快速地與時俱進的時候,我寧願緩慢、堅定而又純粹地朝著另一個方向沉入。太多的人對向上生長夢寐以求,而我更喜歡的是向下的那種力量。我一直堅信,人世間始終有著謊言、金錢、強權等等無法代替的東西,比如不泯的良知、在的理念,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我因此追求和持守著人生自守、段落散文集寵辱不驚、得失勿念的心態,能夠一如既往地堅持的,依然是沉默,緩慢,並且斷斷續續地寫作…… 段落

2012年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