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條雪白的哈達”的歌曲,把我的思念牽到了西藏,神秘的西藏,是我向往的地方。這個夢,我做了30年。2004年6月25日上午11時,從四川成都市雙流機場起飛的飛機,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的貢嘎機場著陸,急不可待的我便離開座位往外走,剛下弦梯,隻見一隊西藏少女,舒展雙臂,手托雪白的哈達向我們迎來,還未待我掏出照相機,一條哈達就戴到了我的脖子上,此時的我隻感到頭重腳輕,有一種雲裏霧裏,飄飄欲仙的感覺(實為高原反應)。我的夢成真了。
(一)
布達拉宮以其雄偉美麗而享譽於世,是西藏人民心中的聖地,他們認為能到布達拉宮朝拜一次,即死無憾。我們沿途看見單個的或三五成群的朝拜者,走三步,退一步,再五體投地,如此反複,直到到達目的地,感到不可理解。據說朝拜心不誠就進不了布達拉宮的大門。我們這些內地來的遊客用什麼表示虔誠呢。第二天,參觀布達拉宮,我們登上了進宮的台階,開始是一步一喘,繼而是三步一停,過後便是手腳著地爬,終於到了,從廣場到布達拉宮牆根垂直高45米,我們卻用了45分多鍾。我喘著粗氣說:“我們也是虔誠的呀”。
前後用了三個多小時在形如迷宮的宮殿中穿行,聽講解,看實物,真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眼花繚亂,美不勝收。參觀結束我陷入了久久的深思:
其一: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始建於公元7世紀,由藏王鬆讚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後毀於8世紀。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用了3年時間重建,主樓高117米,共13層,有房1000間。由紅宮(外牆為紅色)和白宮(外牆為白色)兩部分組成。紅宮居於布達拉宮中部,是供奉曆代達賴喇嘛金身和做佛事之處,白宮緊接紅宮東邊,是曆代達賴喇嘛起居和理政的地方。在300多年前,藏族人民用極為原始的工具,建造了這座宏偉壯麗的宮殿,其艱辛和付出是巨大的。有人說,建布達拉宮是用鮮血拌泥,骨頭鑿石,雖不至於,但是用千萬藏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不假。此時吟宋代文學家張養浩的詩:“興,人民苦。亡,人民苦”。你會感悟出作者對人民的同情,對統治者殘酷無道的深刻揭露。“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可以忘記主持修建宏偉工程的統治者,但修建宏偉工程的建設者一一人民,永遠不能忘記。
其二,布達拉宮牆壁上有數萬平方米的唐卡畫,幾乎充填了每一個平麵,構圖精細,色彩豔麗,觀後不得不使人由衷地驚歎。在紅宮內,還珍藏有數萬卷用金水寫成的經書,分卷裝茌統一製做的錦盒內,放入一格一格的書櫃中,從地麵到房頂,給人一種牆就是書櫃,書櫃就是牆的感覺。唐卡、經書、內容豐富,工程宏大,這些傑作無疑是藏族文化的集中體現,它說明,西藏人民是重視文化崇尚文化的。形成一個民族的文化體係,不是靠少數書生閉門可取的,沒有人民群眾這個基礎,沒有漫長的文化積澱是不可能的。那些認為藏族是野蠻的民族,西藏是落後封閉之地的人,還隻是停留在“神秘”的認識上。真正了解西藏,就親自到西藏走一走吧。
其三,供奉曆代達賴喇嘛金身的佛塔,座座巧奪天工,精細無比。僅供奉五世達賴喇嘛金身的佛塔,就用去黃金4000多公斤,白銀500公斤,各種寶石,鑽石近2000顆。介紹說,此塔價值可建三個上海市,常說貴重物品“價值連城”,這座佛塔的價值再用“連城”來衡量似乎不相稱吧。是奢華浪費?我不這麼看,我覺得應是西藏統治者積聚財富和傳承文化的一種手段。在漢族若沒有古墓的發掘,該是有多少曆史的謎團無法解開。若都是天葬、水葬、火葬了,今天的人們恐怕真不知道祖宗是誰了。當今為了彌補這一缺憾,有的國家設計建造了世紀井,即將一個世紀的有關文化、知識、科技、醫學、物資等等,存放到一個深井中,密封一個世紀,讓後人再開啟,實為高明之舉。做到了這一點,後人再不會為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人是猿變的還是外星來的”找依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