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2)

土家族作家溫新階一向以散文創作聞名於文壇。他的散文集《他鄉故鄉》就曾榮膺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駙馬獎,成就非同一般。溫新階的散文多取材於鄉土生活,主要寫清江兩岸的秀美景色,寫土家族情趣盎然的民族風情,寫父老鄉親的純樸、厚道及生活的酸甜苦辣,寫鄉村學子的奮發拚搏,情感樸實自然,筆墨清新秀麗,稱得上一曲曲優美動聽的鄉土戀歌。

然而,溫新階並不是一個藝術上甘於平庸與墨守成規的人。勇於開拓、不斷接受藝術的挑戰構成了他的創作個性。他的開拓正是在散文創作之外進行的小說創作。近七、八年來,當散文創作取得相當實績之後,溫新階將創作的重心轉向了小說敘事,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業績。這次即將出版的新著《請你回短信》,便是他的第三部小說集,並昭示出他文學活動的新收獲。

溫新階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當過鄉村教師與中學校長,也從事過教育行政管理與編輯、記者工作,勤奮好學,愛好寫作,為人處世不失書生的本份。農民之子的身份,以及在農村經曆過的苦與累,喜與悲,使他懷有一種天然的鄉村情結,這種情結中交織著他對鄉村的偏愛,更摻雜著與父老鄉村生存命運的休戚與共,夾帶著揮之不去的鄉村生活的苦難感。教師或文化人的身份,使他承載了民族的文化傳統,具備了知識分子的身份意識。這種身份意識中有著憂患時世,更包含著責任與擔當。這些因素,均在溫新階的文學創作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並成就了他散文與小說創作的共性特征,比如題材方麵偏重於鄉村生活與教育工作,主題方麵對鄉村的文化關懷等等。對他來說,散文也好,小說也好,盡管二者表現形式不一,但無非都是觀照生活的需要,而絕非刻意證明創作才華的文字遊戲。

順著這樣的思維軌跡少,我們不難把握溫新階小說創作的一些特色,同時找到他小說與散文之間的一些文體差別。小說集《請你回短信》便提供了很好的例證。

以理性的眼光審視社會轉型時期的鄉村生活,以批判的精神叩問中小學教育界的流弊,構成了溫新階小說的寫作取向,也體現出他作為小說家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對溫新階來說,散文總體上好比生活讚美詩,小說總體上則有如生活諷刺詩。生活中存在的矛盾與問題,社會上的歪風邪氣,人們頭腦中遺留的文化痼疾,用散文去寫可能直露,而用小說去寫就會遊刃有餘,因為小說可以用虛擬的世界還原真實的生活。溫新階深明此理,小說因此成為他介入生活的一種手段,成為他行使知識分子職責的一種方式,尤其是成為他暴露鄉村生活與教育領域陰暗麵的一麵強力折射鏡。《狗日的蕃茄》中的竹園鄉種植不到二萬畝蕃茄的時候,市場就已飽和。然而讓新任鄉黨委書記覃發展傷透腦筋的是,縣裏下達了五萬畝的種植任務,並責令他立了軍令狀。在基層幹部群眾的強烈反對聲中,他依靠鐵腕式的行政手段完成了任務。但結果卻是民怨沸騰,滿地的蕃茄賣不出去,爛在地裏,老百姓經濟上損失慘重,覃發展本人也被村民“挾持”去賣蕃茄。小說中,片麵的政績觀,形式主義的官場作派,用落後的計劃經濟手段“捆綁”市場經濟的昏招,被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感到力透紙背。在《優質課》中,桃坪中學女教師馬玉娟的課堂教學能力本來不錯,但她被評選出來的省級優質課《信客》卻讓人看出了黑幕重重,看到了權色、權權、權錢之間的瘋狂交易,看到了神通廣大的市教研員安思揚勾結省市各方權貴呼風喚雨般的暗箱操作。而馬玉娟不過是安思揚的一顆棋子,或者一個誘餌,因為安思揚真正所想要的,是馬玉娟的上司、女校長孫雨凡的秀色大餐。《花椒刺》寫一位縣委書記與房地產商人沆瀣一氣,打著扶持教育的招牌、牟取暴利的行徑,痛斥了腐敗現象對教育的破壞。這兩個作品寫得似乎有些誇張,但卻不是空穴來風,它們真實地反映了目前教育界所存在的某些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