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內 科]1
一、中風麵神經麻痹
【臨床特點】麵神經麻痹又叫麵癱和歪嘴風。發病前常有患側麵部不適,耳下或耳後感覺疼痛。麻痹多為一側,病側麵部表情完全喪失,且兩側不對稱,患側唇角向健側歪斜(左患歪右,右患歪左),鼻唇溝變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吹哨、噘嘴,講話聲音不清、話漏風,流口水,露牙或笑時口角歪斜更為明顯,喝水、喝粥時外流。
【治療】
1麵神經麻痹,口眼歪斜
(1)蓖麻子5個,搗爛加醋調成膏狀。左歪貼右,右歪貼左。注意藥勿入眼內。
(2)蓖麻子30克,冰片1克,共搗如泥。左歪斜貼右,右歪斜貼左(勿入眼內)。如遇天冷時,可加幹薑、附子各3克。
(3)鱔魚血和白麵,調成膏狀,敷於臉上。向左歪敷右麵,向右歪敷左麵,一般經3~5天後即可複原。如尚未複原,可再用1次。
(4)七星魚適量,搗爛敷之。向左歪敷右麵,向右歪敷左麵。
(5)馬錢子濕潤後切成薄片(18~24片約重4克),排列於橡皮膏上,貼敷於患側麵部。7~10天換一張,至恢複正常為止。
(6)石灰、醋各適量,將石灰用醋拌成糊狀,敷患處。日換1次。
(7)用老醋將芥末麵拌成糊狀,敷在歪斜的一麵,隻留出眼睛。
(8)鱔魚血抹臉,抹歪斜的一麵。
(9)蟬蛻200克,研為細末,每次7克,每日3或4次,連服6~7日。
(10)鮮蓖麻子7個,搗成膏狀,貼在患側麵部。
(11)生南星15克,薑汁適量。上藥研末,薑汁調敷貼患處,每日1次。
(12)蜈蚣1條,焙幹研為細末,用豬膽汁調敷患處,每日2次。
(13)蓖麻子8~15粒,搗爛如泥,左邊嘴歪敷右邊嘴側,右邊嘴歪敷左邊嘴側,用紗布包紮固定,每日1次,一般2~3日可愈。
(14)白芷、僵蠶、草烏各5克,研為細末。用鮮生薑100克取汁,將藥末調成膏狀攤於直徑為5~7厘米大小的塑料紙上,貼敷於患側麵部,稍加固定,每3日換藥1次,至痊愈。
(15)冰片研為細末,加凡士林、香粉(婦女化妝品)適量,調勻成膏。用時取藥膏如錢幣大,外敷於患側麵部和雙合穀穴,外用紗布固定,3小時後取下,隔日1次。
(16)牽正散:白附子2份,僵蠶3份,蠍子15份。共研細末,每次服3克,每日服2次。
2中風不語,口眼歪斜
(1)皂角60克(去皮)研細末,用陳醋少許調成膏狀。口眼向右斜的貼在左麵,向左斜的貼在右麵。一日2次,連貼5日。勿入眼內。
(2)製白附子、天麻各6克,全蠍、炒僵蠶各4克,共為細麵,每服1克,日服1次。孕婦忌服。
3中風口眼歪斜,麵神經麻痹
(1)黑鬆葉500克,搗汁,白酒1 000克浸2日。溫服1~2盅,漸增加至30毫升,至頭麵出汗為止。
(2)鱔魚加蒜搗碎,敷患側麵部。
(3)白季季草花1克,開水衝開。左斜洗右側,右斜洗左側。
4中風不語
(1)人乳和黃酒灌之。
(2)白頭蚯蚓3~4頭,炒焦,開水衝服。
(3)大蒜2瓣,去皮,搗爛如泥,塗於牙根上。
(4)黑豆適量,加水煮汁,煎至膏狀,先含口中不咽,片刻後再飲下,每日次數不限。
5口眼歪斜
(1)麻黃、白附子、僵蟲、防風各10克,川烏、草烏各2克,全蟲5克,水煎服。在未吃藥前2小時先吃飯,使患者微有汗意,在發汗時側臥,頭部用被微覆之。孕婦忌服。
(2)雙花、全蟲各10克,白附子、僵蟲、防風各15克,甘草8克,水煎服。在早飯前、晚飯後服用。孕婦忌服。
(3)吳茱萸適量,用米醋調成糊狀,左斜貼右,右斜貼左。
(4)蓖麻子去殼14個,江子去殼7個,全蟲3個,共搗成膏,右歪貼左,左歪貼右。
(5)大棗、江子仁各1個,台寸003克。大棗去核,將江子仁加入棗肉內,用白線均勻纏上放在火上薰之出煙,急速取出,右歪塞左、左歪塞右鼻孔,用時將台寸加入棗裏,塞鼻孔裏。
(6)全蟲7個,伏龍肝(燒柴草的灶心黃土)不拘多少,紅公雞血1對。將全蟲、伏龍肝搗在一處成細末,再用紅公雞血合成為餅,右吊糊左,左吊糊右,眼正為止,急將藥去之即愈。
(7)薑蟲(全蟲)、白附子各18克,共為細麵,黃酒衝服。此藥均5次用。
(8)全蠍45克,薄荷、紅芍、白附子、紅花各9克,地膚子15克。水煎八成服。
(9)小茴香籽120克,碾成麵,用老醋調勻外敷。左歪敷右,右歪敷左。
二、手足搐搦(抽筋)
【臨床特點】抽筋(抽風)是由於神經係統功能失常引起的。小孩因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大腦皮質的控製能力較弱,較易抽筋。
【治序】
1手足搐搦
(1)煆蛤粉90克為末,在臨發病前服10克,黃酒送下。
(2)木耳、苧麻根炒各120克,糯米500克,血餘炭30克,共研細麵,水調蒸熟。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9克,10毫升黃酒送下(方名“舒筋散”)。
(3)蝸牛、雞蛋殼等量,烘幹研細末。每次3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下。
(4)鯽魚250克,原酒500毫升,升麻10克(焙後研麵)。第一次用升麻麵、鯽魚以及酒250毫升,裝在新泥盆裏,炭火煮,湯肉全吃發汗;第二次魚骨焙幹研麵、酒250毫升煮,喝了再發汗。
(5)防風20克,木耳120克,共為細麵。日服2次,每次6克,原酒送下。
(6)線麻根7個(南北壟的好),紅皮雞蛋7個,煮水沸後打雞蛋入內,候熟。水蛋1次服完。
(7)雞蛋殼30克,研細麵。每次6克,日服2次。
(8)牛膝、防風、當歸各9克,桂枝6克,茯苓、川烏、故紙各6克,熟地9克,木耳500克,共為細麵。用大麥芽糖稀500克製成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白開水送下。禁忌:腥、冷、辣物。一生忌食蕎麵。
2天氣寒冷手抽筋蛤粉15克,麻黃10克,共研細末。每服6克,原酒送下。
3手抽筋
(1)秋豆角筋250克,雞蛋10個,雞蛋去皮後放在豆角筋上,鍋內蒸熟,再文火炒黃(勿焦),研細麵。每日早晚空腹用白水服10克,黃酒為引。
(2)木耳、線麻(燒灰過籮篩)、白糖各500克,用少許水混勻,上鍋蒸熟,白開水送下。每日服3次,均10次吃完。
(3)小鯽魚(約60克)1條,去腸雜,胡椒1粒放魚頭內,用線紮住,火上烤魚熟吃,常吃有效。
(4)雞蛋3個,胡椒適量(按年齡每歲1粒),將雞蛋紮小孔,把胡椒分別放入3個雞蛋內,再將3個雞蛋分別用線麻包好,燒熟吃蛋和胡椒。
4四肢麻木、抽筋雞蛋殼120克,炒黃,研細麵。每次6克,原酒衝服,每日3次。
5婦女抽筋
(1)榛蘑40克,水豆腐1小碗。將榛蘑焙幹為麵,混合於水豆腐之內,服之出汗。孕婦忌服。
(2)乳香、沒藥各10克,木瓜18克,醋浸木耳15克,共為細麵,每服8克,白開水送下。孕婦忌服。
(3)木耳20克,木瓜5克,當歸4克,紅參3克,共為細麵,每服1克,黃酒醋水衝服。日服2次。
6腿肚轉筋木瓜2個,用黃酒煮爛,每日睡前飲溫酒1小杯,連服數日。不飲酒者,用水煎服,同時用木瓜煎湯,浸濕毛巾敷患處。
7雞爪風
(1)全蠍30克,蜈蚣3條,佛手30克,朱砂10克,烏鞘蛇(前半截)30克,琥珀10克,僵蠶15克,防風10克,共為細末,成人每服10克,小兒減半,白水送下,每日服3次。
按:服此方一般2日見效,8日大減,2周即痊愈。
(2)黑木耳、萱麻根各120克,血餘炭30克,糯米500克,黃酒適量。萱麻根炒焦,其餘3味曬幹,共研細末,用水和勻,上籠蒸熟,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9克,黃酒送服。
(3)榛蘑15克(洗淨去根)白糖120克。置瓷器內,蒸熟食之。
8婦女手足抽筋石榴皮、蓮須各10克,木耳250克,白酒1 000克,將石榴皮、蓮須熬好,再泡木耳至軟時,連湯帶木耳同吃,將上藥均分3次服,連服3付,即愈。
9嬰兒手足搐搦
(1)全蠍、蜈蚣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次01克,每日3次,口服。
(2)煆蛤粉05克,每日3 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