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賜的感覺中,層層迷霧都被血光撥開,然後,天賜一眼就看見了一個女子。
什麼?
震驚,不解。
那女子,瘦小、柔弱,清麗中帶著天真。
但是,前世的記憶,無論如何也不該是一個女子。
天賜滿懷期待的看著血光,然而彼岸花在迸發出最後的血光後,終是轟散成虛無。
一個人一生的記憶,怎麼會變成一個女子?這是天賜怎麼也想不明白的問題。
幾天幾夜的守候,最後得到這樣的結果,一時令天賜無法接受。
身世的迷霧,不隻沒有被彼岸花喚醒,反而更加撲朔迷離。
天賜收回真龍元神,忽然想到小世界中的老鬼,便念頭一動。
老鬼本是傳奇強者,小世界雖然奇異,但天賜的境界太低,並不能傷害到傳奇之境的高手。
不過老鬼在闖過血照之路後,鬼器、鬼軀、鬼道法身盡丟,隻剩下一點不昧真靈,落入小世界便抵抗不得,被世界之樹吸收。
世界之樹吸了老鬼的不昧真靈,在樹枝上,便又結出一顆果子來。
這顆果子,是一點不昧真靈所化,沒有蘊含絲毫的鬼氣,也沒有精氣,元氣,武者真意等東西。
天賜隻在果子中,感覺到了一篇經文的存在。
隱隱約約,從果子中就傳出,念誦經文的聲音,虔誠而又肅穆。
沒有猶豫,天賜將果子丟入了口中。
經過世界之樹的吸收,天賜不相信那老鬼還能保持住神魂不滅。
在體內,果子入口即化,散做一篇經文。
這篇經文,魔氣衝天,每一個字,都宛如一頭天魔,在誠心誠意的念經。
“我諸比丘若欲行.淫,應舍法服,著俗衣裳,然後行.淫。複應生念,淫.欲因緣,非我過咎。如來在世,亦有比丘習行.淫.欲得正解脫,或命終後生於天上。古今有之,非獨我作。或犯四重,或犯五戒,或行一切不淨律儀,猶故而得真正解脫。如來雖說犯突吉羅,如忉利天日月歲數八百萬歲墮在地獄,亦是如來示現怖人。”
瞬間,天賜就明白了,這是一部魔經,名叫《自在天魔渡厄經》。
正是因為自在天魔渡厄經護住了老鬼的不昧真靈,老鬼最終才能衝到天賜麵前,讓天賜得到這部魔經。
正如有光,就有暗。有佛經,就會有魔經。
天賜得到的這部自在天魔渡厄經,與正宗的佛經相比,從根本上就與之對立。
佛門五戒十善,凡佛修都得遵守。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拍馬、不貪婪、不惱怒、不背離佛法。
這麼多戒條,自在天魔渡厄經沒有那一條不鼓勵修者去犯的。
修習者犯的罪業、惡業越重,越容易超脫,最終成就自在天魔,與佛主等立。
天賜吸收了果子,自在天魔渡厄經已然小有成就,但是他並不欲修煉。
自在天魔雖然逍遙自在,卻不是天賜的路。
這時天賜想起老鬼在血照之路上的一幕幕,若不是因為自己,現在老鬼恐怕已經重生。
老鬼那樣的鬼雄,幸苦謀劃,卻也抵不住天道的殺身之劫。
雖說天賜出現在天烏魔窟,出現在這裏,隻是一個意外,但這種意外,何嚐不是天道冥冥中的安排?
再聯想到上宮流火,證道天子之時,直接被人撞死,這不同樣也是天道降下的殺劫?
如果真的修煉自在天魔渡厄經,那殺性之重,三千大世界都要為之震動。
天道恐怕要為天賜,安排無數的敵人,讓天賜一刻也不得消停。
在威嚴莫測的天道之下,自在天魔渡厄經真的能夠渡厄為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