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詩九首
王烈
辛卯初夏,承蒙蜀中唐中六先生邀請,有幸在蓉城參加了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古琴藝術大展。這是一次國際性的古琴交流學習與觀摩賞聽的極好機會,能身臨其境著實受益匪淺。期間感觸良多,故借數首小詩一抒方寸琴思,並寄唐老師,以謝策劃與組織此次活動的卓著功勞。
蜀天遊辛卯年四月廿七日
昔雲蜀道難,太白留詩篇。
今朝始騎氣,淩虛度關山。
青冥通仙闋,雲海接羅天。
鳳歌猶縹緲,龍吟夢初圓。
草堂大雅辛卯年四月廿八日
——成都古琴藝術大展開幕式
天府彙時雨,草堂迎眾賓。
鬱蒼樟柏誌,古逸紅塵心。
流水憶鍾子,甘霖潤玉琴。
融融傘下聚,泠泠會知音。
蘭園平沙辛卯年四月廿八日
——《天聞閣琴譜》打譜試探
往歲鬆仙曲,今朝始得聆。鬆仙曲:即《天聞閣琴譜》中注明唐鬆仙傳譜的琴曲。《平沙落雁》,唐鬆仙傳譜,林蔚麗老師打譜演奏。
素絲纖指落,焦尾客心明。
古澹疏雲色,清高逸士行。
嚶嚶和百鳥,猶引子規聽。
蘭園聽琴辛卯年四月廿九日
——《天聞閣琴譜》打譜試探
延曲園中園,鬆風撫佩蘭。戴茹老師彈《佩蘭》,李鳳雲、王建欣老師琴塤合奏《普庵咒》,李雪梅老師彈奏《九還操》。
清茗堂前沁,幽香四周環。
非我識琴趣,靈鳥性亦圓。
琴塤和妙悟,玄真數九還。
清 夜 吟辛卯年五月初二
——撫琴店聽心齋撫琴
幽蘭深穀澗邊生,巴山蜀水自天成。
玉指淡雅出靈動,蕙心嫻靜得妙清。
同話漁樵霞洞遠,傾聽瀟湘雲水縈。霞洞:在此除了有“煙霞與洞天”之意,還指《紫霞洞譜》;“秋月明”在此指琴歌《秋風詞》。
試彈東坡江城子,低唱輕吟秋月明。
草堂聽琴辛卯年五月初四
——“四海會知音”中外古琴家演奏會
夜雨曉晴憶南薰,古木鬆風但識君。
高山流水傳千古,瑤琴洞簫引鳳雲。
庭蘭頤真惟覺美,黛玉葬花可移情。
喜見天池神化引,尋師訪友漫漫行。於水山彈《高山》,成紅雨彈《流水》,李鳳雲、王建欣琴簫合奏《頤真》,朱默涵彈《葬花吟》,江嘉佑彈《神化引》。
青羊訪道辛卯年五月初一
古蜀靑羊肆,二仙跡猶存。
玉上元老子,鍾呂佑天尊。
羅漢鬆高壽,老君殿長春。
空靈超玄遠,道心合一真。
青城參玄辛卯年五月初三
玄風久暢道蹤留,樹樹擎天萬古幽。
天然圖畫非唯美,神工水墨可忘憂。
呱呱鳥語疑蛙鳴,淙淙泉吟無心求。
天師洞中多真跡,漢杏唐棕仙鶴遊。“天然圖畫”為青城山一景;“天師洞”,又
名“常道觀”,因東漢天師張道陵曾於此傳道,
故名,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觀。
遊都江堰辛卯年五月初四
岷江內外二水分,寶瓶引水育蓉魂。成都市,簡稱“蓉”;寶瓶口古稱灌口,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之一,是當年李冰率眾用火燒水澆的方法鑿開的一個進水口。若言成都平原猶如一隻瓶,那這裏就是瓶口,因它能巧妙
地控製內江進水流量,故稱之為“寶瓶口”。
中華兒女多俊傑,順天為民萬代尊。
(王烈,江蘇人,琴學家,致力於古琴曲的演變考證,編撰、改編、修訂琴歌《天音弦歌》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