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在2011年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古琴藝術大展開幕式上的致辭
四川省文化廳廳長鄭曉幸
尊敬的各位古琴藝術家們、朋友們:
早上好!
今天,我們在這裏舉行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古琴藝術大展的開幕式,首先,向各位古琴藝術家表示誠摯的問候和熱烈的歡迎!
古琴,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曆史久遠,文獻浩瀚,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兩千四百餘年,唐宋以來,曆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還有傳世琴曲三千多首,古琴曲《高山流水》《廣陵散》《鳳求凰》,曲曲天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古琴藝術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是反映中國哲學、曆史、文學的鏡子。古琴彈奏法、記譜法、琴史、琴律、美學等,早已形成獨立完整的研究體係,被稱作“琴學”。2003年11月,中國古琴藝術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
本屆非遺節的古琴藝術大展,將舉辦古琴演奏、古琴學術交流、古琴博覽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對於展示古琴藝術的獨特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讓更多的人能夠聆聽古琴大師們演奏的天籟之聲,了解古琴藝術,熱愛古琴藝術,讓古琴藝術走出曲高和寡,融入尋常百姓的文化生活,促進古琴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必將起到積極作用。本次大展主要活動在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行,特別是今天在大雅堂舉行的開幕式活動,將燦爛中國詩歌與雅致的中國古琴巧妙相融,是一次對優秀民族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生動詮釋和演繹。希望本次古琴藝術大展帶給大家美好、愉快的藝術之旅。
現在,我宣布,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古琴藝術大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