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劇

【有關京劇】

京劇形成於北京。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獻藝,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於是,以徽調二黃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昆腔、梆子等地方戲的精華的京劇誕生了。在其後兩百多年的發展曆程中,京劇以其行當全麵、表演成熟、氣勢宏美等特點成為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被稱為“國粹”。

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念、做、打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畫人物,表達“喜、怒、哀、樂”等情感。角色可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形象鮮明、栩栩如生。京劇自形成以來,湧現出大量的優秀演員,他們對京劇的唱腔、表演,以及劇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麵的革新、發展做出了貢獻,形成了許多影響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長庚、譚鑫培、餘叔岩、周信芳、馬連良等;小生徐小香、薑妙香、葉盛蘭等;武生楊小樓、蓋叫天等;旦角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張君秋等;老旦龔雲甫、李多奎等;淨角金少山、裘盛戎等;醜角劉趕三、肖長華等。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係統,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劇目也很豐富,題材和形式也多種多樣,有文戲、武戲、唱功戲、做功戲、對兒戲、折子戲、群戲、本戲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又創作了一批現代戲,如《紅燈記》《蘆蕩火種》《智取威虎山》《杜鵑山》《黛諾》等,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一輪明月照窗前

(《文明關》伍子胥唱)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

(《空城計》諸葛亮唱)

將身兒來至在大街口

(《三家店》泰瓊唱)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

(《霸王別姬》虞姬唱)

蘇三離了洪洞縣

(《女起解》蘇三唱)

海島冰輪初轉騰

(《醉酒》楊貴妃唱)

叫張義我的兒聽娘教訓

(《鉤金龜》康氏唱)

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

(《鍘美案》包拯唱)

我們是工農子弟兵

(《智取威虎山》參謀長唱)

家住安源

(《杜鵑山》柯湘唱)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紅燈記》鐵梅唱)

智 鬥

(《沙家浜》阿慶嫂、胡傳魁、刁德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