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講 高血壓合理用藥概述(1 / 3)

第1講 高血壓合理用藥概述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進行了4次較大規模的成年人血壓普查,高血壓的患病率從1980—1991年,增長了54%,從1991—2002年又上升31%,高血壓的患病率18歲以上已達18.8%,估計全國有1.6億患者。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製率分別為30.2%、24.7%、6.1%。由於大多數高血壓病人早期多無症狀,悄無聲息,故高血壓被醫學家形象地稱為“無聲殺手”。

第一節 高血壓現狀與診斷

由於科普知識普及不足,廣大患者包括基層醫務人員對高血壓認知不夠,高血壓患者多在出現嚴重並發症時才到醫院就診,而且由於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患者道聽途說,不能堅持科學的藥物治療,因此,我國高血壓疾病存在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製率低等“三高、三低”的特點。如何正確宣傳、普及高血壓疾病知識,引導患者合理治療,是每個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國高血壓現狀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根據2002年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居民27萬人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全國患病人數1.6億。與1991年比較,患病率上升31%。近50年來,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上升很快。其他研究資料還表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險因素(血脂異常、肥胖、糖尿病、吸煙等)也呈明顯上升趨勢,加快了高血壓的致病過程。導致高血壓和其他危險因素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帶來的一係列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膳食不平衡、吸煙、過量飲酒、缺乏體力活動和心理壓力增加。這些不良趨勢以及很低的人群高血壓控製率,是對我國人群高血壓防治的一個嚴重的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我國政府和每一名醫務工作者對我國高血壓的流行態勢及其將導致的後果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保持高度的警覺,並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高血壓未經治療比正常血壓者平均壽命縮短20年。

心腦血管病成為我國人首位死因,高血壓是第一危險因素。目前,我國每15秒鍾就有1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總發病率和死亡率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2004年衛生部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城市人口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為200/10萬人,農村為142/10萬人,分別占死亡構成的37%和28%;居死亡原因首位。

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資料顯示,我國大於40歲成年人前三位死亡的原因分別為心髒病占總死亡的23.1%,惡性腫瘤占22.3%,腦血管病占21.3%,心腦血管病合並占總死亡的44.4%。總死亡第一位危險因素是高血壓(相對危險:RR=1.48),血壓升高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壓及相關疾病給個人和社會都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據估計,我國心腦血管病每年耗費(直接醫療費和間接耗費)3000億元人民幣。

高血壓的危害

當血壓突然升高(>180/120毫米汞柱)時會導致腦卒中、心力衰竭等急性並發症,此時需到醫院緊急降壓,否則會有生命危險。但大多數情況也更加重要的是長期慢性血壓增高對心、腦、腎、眼底等身體的重要器官造成損害。心、腦、腎、眼底等器官是高血壓的損害對象,在醫學上被稱為高血壓的靶器官。高血壓患者一旦出現這些靶器官的損害,就標誌著高血壓病已經進展到器官損害階段,也就是出現了高血壓的合並症,此時患者可能出現心力衰竭、腦卒中、腎功能不全、眼底出血甚至失明等並發症,更需要積極治療。

高血壓治療的目的並不是高血壓本身,而是通過控製血壓減少血壓升高所帶來的各種靶器官損害,尤其是長期慢性血壓增高導致的遠期並發症,持續有效地控製血壓可以極大地減少遠期並發症。很多高血壓患者對是否需用降壓藥,如何用藥並不清楚,經常道聽途說,采取不恰當的治療方法,導致病情延誤或加重。

◆血壓升高是腦卒中發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

我國為腦卒中高發國家,1997年,WHO報告,北京35~64歲男性腦卒中事件發病率為247/10萬人,女性為175/10萬人。我國每年新發生腦卒中250萬人,累計存活腦卒中700萬人。我國10組人群研究表明,血壓水平與腦卒中發病危險呈對數線性關係,基線收縮壓每升高10毫米汞柱,腦卒中發生相對危險增加49%(缺血性腦卒中增加47%,出血性腦卒中增加54%);舒張壓每升高5毫米汞柱,腦卒中危險增加46%。東亞人群分析顯示,我國和日本人群中,血壓升高對腦卒中發病作用強度為西方人群的1.5倍。我國的研究提示老年腦血管病患者基礎和長期治療中平均收縮壓水平與腦卒中再發有關。我國7城市腦卒中預防研究表明,血壓水平與腦卒中發生危險密切相關,收縮壓每升高10毫米汞柱,腦卒中危險就增加25%。社區幹預治療可使腦卒中發生危險下降31%。

◆血壓升高是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

血壓升高是西方人群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弗明漢心髒研究及MRFIT研究已經證實。首鋼公司男性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前瞻性研究顯示,收縮壓120~139毫米汞柱時,冠心病相對危險比<120毫米汞柱者增高40%,140~149毫米汞柱者增加1.3倍,同樣說明血壓升高在我國人群中對冠心病發病的作用。血壓急劇升高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我國每年新發生心肌梗死50萬人,累計存活心肌梗死150萬~200萬人。

◆血壓升高增加心力衰竭和腎疾病的危險

有高血壓病史者發生心力衰竭危險比無高血壓病史者高6倍。舒張壓每降低5毫米汞柱,可使發生終末期腎病的危險減少1/4。據我國心血管健康研究調查,我國心力衰竭患病率為0.9%,估計全國有心力衰竭患者400萬。

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是導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腦卒中、冠心病、腎衰竭、主動脈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壽命。老年人高血壓的發病機製、臨床表現和預後等方麵與中青年患者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成為了高血壓的一種特殊類型。因此,在診斷治療中應重視老年人高血壓的病理生理特點及特殊機製進行個體化治療。

近期Framingham心髒研究的資料顯示,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的患病率和血壓升高幅度增加。在年齡大於60歲的人群中,27%的人患有高血壓[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其中20%為2級高血壓(未治療時收縮壓≥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100毫米汞柱)。在80歲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壓,其中60%為2級高血壓。在年齡≥80歲的人群中,高血壓的患病率高達90%以上。據2002年衛生部組織的全國居民27萬人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大於60歲老年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9%,即約每2位老年人中就有1例高血壓。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製率是高血壓流行病和防治研究的重要參數。盡管許多試驗結果顯示,老年人高血壓能從降壓治療中獲益,但其治療率及控製率均較低。在我國僅32.2%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接受治療,控製率僅為7.6%。

如何診斷高血壓

◆高血壓診斷標準

收縮壓(即高壓)≥140毫米汞柱(mmHg)

舒張壓(即低壓)≥90毫米汞柱(mmHg)

2次或2次以上測量血壓達到以上數值(任何一項)就可以診斷高血壓。另外,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現血壓雖未達到上述水平,亦應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雖然簡單明了,但是我們老百姓在實際的生活中卻有許多疑問和困惑,不願意被認為有病,或者不願意服藥,或者抱著點僥幸的心理,認為不治療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高血壓對人體的損害多數情況下是緩慢的,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都不會有什麼並發症的發生,這也助長了人們的這種心態出現。下麵從三個病例的分析來加深大家對高血壓診斷的認知。

病 例

病例一:某男,42歲,平時無不適感,體檢發現血壓130/95毫米汞柱,後來測血壓也一般在120~140/85~96毫米汞柱波動。自認為沒有高血壓而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