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糖尿病的預防
1.糖尿病預防教育的意義
糖尿病預防教育的內容包括糖尿病基礎知識、飲食控製、運動鍛煉、降糖藥物的使用、低血糖的預防與處理及尿糖和血糖的自我監測等。根據形式與內容不同,糖尿病預防教育可分為:說教式教育、強化教育、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自我監測指導、行為調整、放鬆訓練、健康及心理谘詢。說教式教育主要通過相對固定的形式如講課、計算機教育課程、發放宣傳資料等,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知識。
強化教育通常是結合多種指導技術對患者進行教育,包括飲食、運動或自我監測指導及行為調整或谘詢。該教育形式在既往的研究中采用最多。飲食指導、運動以及自我監測指導均屬於針對性不同的行為指導。其中,飲食、運動指導和自我監測在1型和2型糖尿病的治療中應用很廣;行為調整、放鬆訓練和谘詢分別為三種不同的社會心理治療的方法。
糖尿病預防教育的對象一般認為以患者為主,同時也包括家屬和陪護人員。糖尿病理論知識學習通常以小組或集體教育的形式進行,行為指導、行為調整和健康谘詢則多采取個別指導,如麵對麵的指導和動作示範、電話交談、家庭訪問等。多數教育在門診進行,部分患者則在住院時接受教育,家庭、私人開業診所或社區醫療保健中心有時也成為糖尿病預防教育的場所。以夏令營的形式將糖尿病有關知識與各種遊戲和活動相結合,在青少年患者中常可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不同的教育方法其效果不盡相同,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教育方案,雖可提高糖尿病知識水平,但對患者的自我保健行為影響較小;而包含行為方麵內容的教育方法,多能同時改善患者的代謝控製狀況及其對治療的依從性。隨著某些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如多媒體電腦將圖像、聲音、畫麵和文字有機地結合,可獲得更佳的教育效果。
總之,患者教育有利於糖尿病的控製和管理,且已成為糖尿病臨床綜合處理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教育不應僅停留於純知識性的灌輸,而應將工作的重點集中在患者對糖尿病的看法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等方麵。不僅如此,對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必須持之以恒,溫故知新,以求長期穩定的代謝控製。
2.糖尿病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無論從社會成本還是個人角度看,糖尿病的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盡管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和機製還沒有完全明確,目前尚缺乏根治的辦法,但可以明確的是:除遺傳因素外,它是一種跟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飲食不合理、缺乏鍛煉、吸煙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導致糖尿病。
據研究推算,中國城市治療2型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醫療總成本為208.60億元,其中北京和上海的總醫療成本最高,分別為每年7.59億元和5.99億元。衛生經濟學家陳慧雲博士說:“糖尿病的主要醫療成本是糖尿病引起的並發症。2型糖尿病的治療,特別是並發症的治療已成為個人、家庭和政府的沉重經濟負擔。”既然糖尿病的治療難度大、成本高,強調從預防入手便成當務之急。盡管如此,人們對生活方式與疾病的關係,尚未給予足夠的認識,因此糖尿病教育、生活行為幹預就越發顯得重要。
3.兒童糖尿病的預防迫在眉睫
據一項對北京、上海、濟南、哈爾濱的兒童及小學生肥胖調查顯示,兒童肥胖率、超重率分別為12.1%和11.95%,小學男、女生肥胖率分別為14.8%和9.3%,超重率分別為13.2%和11%,男生發生肥胖的危險性約為女生的1.5倍。調查還顯示,小學生肥胖率為13.6%,明顯高於學齡前兒童的10.7%和初中生10.2%的肥胖率。有關專家分析,兒童肥胖的原因與運動減少、不吃早餐、食用高脂、高熱量飲食(快餐)有關,我國兒童肥胖已成為青少年2型糖尿病發生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在北京第23屆國際兒科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兒科專家對兒科領域的疾病包括免疫、營養等問題進行了學術交流,其中來自日本愛媛大學醫學院的兒科主任、國際糖尿病聯盟兒童和青春期糖尿病顧問組執行官貴田嘉一教授指出,過去多發生於中年或老年人中的2型糖尿病,如今在兒童或青春期的孩子們中也多有發生,特別是亞洲國家的孩子更為多見,日本及中國的兒童均有發生,最小的兒童發病年齡是5歲。貴田嘉一教授指出,目前由於亞洲孩子們的生活方式趨向西方化發展,飲食中高脂肪、高熱量的成分增多,而由於課業負擔過重,造成兒童戶外活動與鍛煉的機會又在減少,肥胖不斷增加,於是就導致了兒童發生2型糖尿病的情況。
貴田嘉一教授還指出,糖尿病的發生與兩種因素有關,即遺傳和後天環境。在亞洲人體內有一種基因,它能使身體保存更多的熱量,這種功能與人們過去的飲食習慣、食物的消化是相平衡的,而現在人們飲食習慣發生了改變,進入體內的食物熱量大大增加,該基因依然發揮儲備熱量的作用,於是,隨著熱量的增加,就發生了肥胖。久之,機體胰島素分泌能力逐漸下降,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血糖升高,最後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成年人發病機製是這樣的,而肥胖兒童發生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製也是如此。
由於2型糖尿病的臨床症狀不典型,對於肥胖的孩子,家長就要密切注意觀察。由於糖尿病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並發症,如眼底的改變、腎髒的損害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智力發育不良等問題。關於兒童2型糖尿病的治療,貴田嘉一教授認為,兒童2型糖尿病的治療方法與成年人治療的方法基本相同,60%的孩子通過飲食及身體鍛煉的方法即可達到治療目的,20%的孩子需要口服降糖藥的治療,另有20%的孩子或用胰島素或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
他強調指出,健康的飲食和積極的鍛煉是預防兒童發生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加強身體鍛煉不但可以預防糖尿病,還可以預防糖尿病並發症,如眼底病變、腎髒病變的發生。如果孩子出現了2型糖尿病,家長不可過度照顧,以免孩子更加肥胖。
4.糖尿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第一,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注重糖尿病疑診病例,提倡把早期識別1型糖尿病,把早診早治建立在糖尿病前期階段,大力開展群防群治糖尿病活動。
第二,普及糖尿病教育,建立糖尿病防治網絡和實現三級預防目標,實現糖尿病的良好控製和治療達標,醫生在這一過程中充當重要角色,而糖尿病患者也必須成為自我保健、自我護理的實踐者,達到這一目的的途徑就是接受糖尿病教育。與此同時,建立一個納入社區的糖尿病三級防治網絡,把個體防治轉向群體防治。
糖尿病三級預防目標為:初級預防——避免糖尿病的發病;二級預防——及早檢出並有效治療糖尿病;三級預防——延緩和(或)預防糖尿病並發症。
第三,強調糖尿病治療達標,倡導血糖監測。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症狀和導致糖尿病並發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控製高血糖則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所在。糖尿病是否得到良好的控製,隻有通過血糖監測,方能及時調整治療,從而控製達標。血糖監測的間隔時間及頻次,視病情及監測條件而定,見下表:
血糖監測時間及頻次患者的狀態監測頻次/時間初用降糖藥物者不少於1/日血糖控製不良正在調整降糖藥物用量者2/日換用降糖藥品種時1~2/日使用胰島素治療調量者1~2/日住院患者3~4/日血糖控製穩定的門診患者1~2/月或2~3/月糖尿病症狀加重時立即監測發生急性代謝紊亂並發症時多次監測,間隔以小時計處於嚴重應激狀態時立即多次監測,間隔以小時計出現低血糖症狀時立即監測再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