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的基礎知識
1.什麼是血糖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稱為血糖。正常人血糖濃度相對穩定,餐後血糖可以暫時升高,但不超過10毫摩/升(180毫克/分升),空腹血糖濃度比較恒定,正常為3.9~6.1毫摩/升(70~110毫克/分升),兩種單位的換算方法為:1毫克/分升=0.0555毫摩/升。
2.血糖的來源去路
(1)血糖主要來源於食物,米、麵、玉米、薯類、砂糖(蔗糖)、水果(果糖)、乳類(乳糖)等,經胃腸道的消化作用轉變成葡萄糖,經腸道吸收入血液成為血糖;儲存於肝髒中的肝糖原和儲存於肌肉的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非糖物質即飲食中蛋白質、脂肪分解氨基酸、乳酸、甘油等通過糖異生作用而轉化成葡萄糖。
(2)血糖的去路主要有4條途徑葡萄糖在組織器官中氧化分解供應能量;在劇烈活動時或機體缺氧時,葡萄糖進行無氧酵解,產生乳酸及少量能量以補充身體的急需;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儲存起來;多餘的葡萄糖可以在肝髒轉變為脂肪等。
3.什麼是血糖指數
血糖指數是一個衡量各種食物對血糖可能產生多大影響的指標。計算方法如下:進食一種食物2小時內,測量血糖水平,在血糖反應曲線下的麵積/進食相等重量的葡萄糖2小時內血糖反應曲線下的麵積(葡萄糖耐量曲線)×100,這個比值就叫做血糖指數。
血糖指數的高低與各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謝情況有關,消化、吸收得快,代謝得慢的食物,血糖指數就高。所以說,血糖指數可以用來幫助選擇糖類,對決定各種糧食的攝入量有一定指導意義。
人們在進食含有較多糖類的食物時,由於糖類的種類不同,以及糖類消化、吸收的差異,引起血糖升高的反應也截然不同。
一般來說,進食血糖指數越高的食物,餐後血糖升高得越快,血糖指數越高的食物,對糖尿病患者就越不利;反之,血糖指數越低,則越適合於糖尿病患者。換句話說就是糖尿病患者應盡量選擇血糖指數偏低的食物品種。
食物中膳食纖維含量越高,血糖指數就越低,即不易導致血糖升高;膳食纖維含量越低,血糖指數就越高,即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在預防糖尿病的意見中,三個國際權威醫學機構都提到了膳食纖維的作用: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取的膳食纖維應達40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認為膳食纖維對預防糖尿病有好處;歐洲糖尿病研究會認為每天每1000卡熱量膳食中應包括水溶性纖維25克。
糖尿病患者在選擇食物時,考慮血糖指數是有意義的,既要選擇血糖指數低的食物(包括水果),同時應記住,飲食中糖類的總量對血糖的影響,比單一食物對血糖的影響要大得多。
水溶性纖維在胃腸中能形成一種黏膜,使食物營養素的消化吸收過程減慢,而在整個消化道中進行消化吸收,從而降低血糖水平。以下是幾種食物的血糖指數。
食物中膳食纖維含量與血糖指數
食物膳食纖維含量(%) 血糖指數
土豆0.7 80%~90%
早秈米1.4 70%~80%
白麵包3.6 60%~70%
全麥麵包5.8 50%~60%
燕麥6.6 40%~50%
黑豆10.2 30%~40%
扁豆13.4 20%~30%
大豆15.5 10%~20%
低血糖指數的食物(<50%)食物血糖指數
即食麵47% 低脂奶34% 全麥粉42% 鮮奶27% 麵粉41%
低脂乳酪14% 薏米25% 橙子43% 果糖23% 梨36%
蘋果汁41% 蘋果36% 巧克力49% 花生14% 香蕉蛋糕47%
青豆48% 腰豆27% 三角豆33% 黃豆18%
高血糖指數的食物(>50%)食物血糖指數
粟米片84% 西瓜72% 全麥包69% 香蕉60% 全麥餅幹67%
葡萄52% 麥皮61% 菠蘿66% 白飯56% 雪糕61%
曲奇55% 汽水68% 焗薯83% 橙汁57% 薯蓉73%
蜜糖73% 甘筍72% 砂糖65% 薯片54% 葡萄糖100%
4.什麼是糖化血紅蛋白
糖基化血紅蛋白實際上指的是被葡萄糖糖化了的血紅蛋白(即血色素),通過測定血液中糖基化血紅蛋白(GHbA1c)的含量,可以反映一名糖尿病患者在以往幾個月的時間內糖尿病控製狀況的好壞。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需要周期性地測定糖基化血紅蛋白呢?糖尿病患者每天所進行的血糖測定僅僅反映了檢測當時的血糖變化,而糖基化血紅蛋白的測定可以讓人看到在過去的2~3個月的時間內患者整體的血糖控製情況。有關專家建議,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製已經達到標準,並且血糖控製狀態較為平穩,每年至少應該接受兩次糖基化血紅蛋白檢測;而對於那些需要改變治療方案,或者血糖控製狀態不穩定的糖尿病患者,應該每3個月進行一次糖基化血紅蛋白測定。
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含有血紅蛋白,即常說的血色素。當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發生接觸時,兩者就會交聯在一起從而形成了所謂的糖基化血紅蛋白。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較高時,人體所形成的糖基化血紅蛋白含量也就相對較高。人體紅細胞的壽命一般來講有120天,在人體紅細胞死亡之前,血液中糖基化血紅蛋白的含量也會保持相對不變。由此看來,血液中糖基化血紅蛋白含量每120天變化一次。糖基化血紅蛋白測定結果以百分率表示。非糖尿病者的糖基化血紅蛋白(GHbA1c)水平為4%~5.5%.許多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將糖基化血紅蛋白(GHbA1c)水平降低至7.0%以下,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將會大大地降低。
糖基化血紅蛋白(GHbA1c)測定結果可幫助患者穩定病情。
例如,早餐前測定血糖水平即空腹血糖為7.2毫摩/升(130毫克/分升),此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是當進行糖基化血紅蛋白測定時卻發現為11%,這意味著在過去的2~3個月的時間內,血糖總體水平並未得到理想的控製.這種情況往往提示:盡管早餐前血糖結果尚滿意,但是一天其他時間的血糖水平卻嚴重超標,因此需要對飲食、運動以及藥物治療做出重新評估,並做出相應調整,此外還需要較現在更為頻繁地測定血糖。
5.空腹及餐後血糖
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體檢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檢查可以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情況,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發展。糖尿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器官組織損傷。所以監測糖尿病主要應圍繞著血糖來進行。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血糖檢測指標有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基化血紅蛋白等。
(1)空腹血糖是指患者在空腹時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空腹血糖是目前臨床上診斷糖尿病最常用的一個檢測項目。由於不同降糖藥的療效不同,在用藥的初期常以空腹血糖的下降值來評價降糖藥的效果。
如空腹血糖降低不明顯,就需要改變治療方案,以確保空腹血糖降到理想狀態。由於空腹血糖是決定全天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控製空腹血糖有助於糖尿病的控製。
(2)餐後血糖顧名思義是指飯後的葡萄糖濃度,通常檢測的是進餐後2小時的血糖。餐後血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島素分泌的情況和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但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由於胰島素分泌功能受損,餐後胰島素高峰的出現相對延遲,並且受胰島素抵抗的影響,餐後血糖往往較空腹血糖升高更為顯著。因此,餐後血糖或者糖負荷後2小時的血糖也被作為主要的診斷指標及療效觀察指標。
6.什麼是尿糖